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潮州一任不到八个月,他没有因为失意而消沉,反倒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一系列为民谋利的工作中。他驱除鳄鱼,奖劝农桑,兴办教育,大修水利,延选人才,传播中原先进文明,从而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潮州百姓永远记住了韩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台,很多都为纪念韩愈而命名,后人因此赞道:"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这份永远的  相似文献   

2.
郑智勇 《揭阳论丛》2004,(1):69-73,76
本文通过对韩愈《与孟尚书书》的研究,对韩愈贬潮前与众多僧人交往历史的研究,对韩愈与潮阳灵山寺大颠和尚的密切关系作了深刻的剖析,认为韩愈贬后结交大颠,是他能够正确区分天竺佛教与个体僧徒两种不同对象的一贯做法的继续,其实质就是儒禅相通。这是目前对韩潮关系认识上.认为韩愈“悔过妥协说“、“前后矛盾说”、“爱才说”、“反佛策略说”等几种说法之外的“儒禅相通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有过很多被贬的官员。在这些人物当中,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清代的林则徐等,尤为人感佩和痛惜。 先说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一首名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诗,诗作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韩愈。史载,公元819  相似文献   

4.
新送穷文     
我国古代有送穷的风俗。据说,颛项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被叫做穷子。后来正月最后一天死了,宫中葬之。大家相互说:“今天送走了穷子。”以后就相沿成俗。这种风俗唐时还有。韩愈在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就写了一篇送穷文。他命仆“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米长),牛系轭下,引帆上樯”,要把穷鬼送走。虽然韩愈在文中说穷鬼“饥我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11):32-32
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初现。3月,《新华日报》全文连载了郭沫若写于三年前的《甲申三百年祭》。《祭》文秉笔直书,言说了明末李自成进京出京,由胜到败,39岁战死在九宫山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6.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说他"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评价或许有些夸张。但苏东坡还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则是比较中肯的。其他暂且不表,单说这"忠犯人主之怒",于韩愈就确不为过。韩愈曾与柳宗元、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时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激起了韩愈的一腔怒  相似文献   

7.
《党课》2020,(2):76-79
韩愈这首诗写于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是一首劝学诗。符是韩愈的儿子,城南是韩愈的住处。“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一句所表达的是:人要知晓历史,否则就和禽兽牛马没什么两样了。诗句源于《孟子·滕文公上》的“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意思就是说:人所以为人,与禽兽不同,吃饱、穿暖、住得舒适如不给予道德教化,就和禽兽相近了。  相似文献   

8.
刘星 《党建》2022,(6):53-5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潮州时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并深情嘱托潮州广大干部群众“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近年来,潮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9.
“送穷”     
“送穷”毛书征春节期间“送穷”或曰“送穷神”,是我国民间的一种风俗。起于何时未作细考,手头有据可查的唐朝肯定已经盛行此种风习。大文学家韩愈在其《送穷文》中曾写道:“颛颛高卒时,宫中有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  相似文献   

10.
读韩愈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1000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张燕 《学习月刊》2011,(24):38-39
《艺文类聚》首开收录事文的类书之先例,“事中有文,文中含事”,在保存了大量文学文献的同时.增加了类书的实用价值。综观《艺文类聚》“事居其前,文列于后”事文合璧的类书体制,就是在每个子目下.先辑录注明出处的经史百家之言,后辑录的诗文。  相似文献   

12.
党刊文摘     
毛泽东谈魏晋南北朝芦荻在《学习与研究》2006年第9期撰文回忆了30年前在毛泽东主席身边读书、学习的日子。作者指出,自中唐以来,士大夫对魏晋南北朝的评价,除其间的书法、绘画和个别作家外,大多持批判的观点。北宋的大作家苏轼在他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中,曾赞美韩愈所说的“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和隋。“文衰”、“道溺”四字,可说是对魏晋南北朝批判观点的高度概括。这种批判观点,后来成为传统的定见,并一直为后世所承袭,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不赞成这种因袭和定见。1975年6月18…  相似文献   

13.
我在西北工作期间,有一次去省里开会,晚上聊天时,一位曾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身边工作过的同志,给我讲述了一件谢老巧对千年绝对的事。 这件事同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关。韩愈,字退之,贞元中进士以后,先后任过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侍郎、吏  相似文献   

14.
游古迹看民居,品美食听潮剧,从大街到小巷,从古城到新城,今日潮州,令人留连。“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三只牛一只溜。”潮州,一个已有1670多年的历史古郡,如同这首歌谣,令人神往。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大打“特色经济”和“潮州文化”两个“金字招牌”,使这个粤东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国际品牌潮州制造潮州的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市里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部署,从普通的陶瓷生产工艺向高新技术的陶瓷电子材料产业化基地转化与提升,闯出了一方新天地。其电阻陶瓷基体产量占全球的近40…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一年是甲申年,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际,回顾历史,重温郭沫若先生六十年前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不由使人想起了具有深远警示意义的甲申旧事。  相似文献   

16.
正"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回头望长安,只见被浮云隔断的终南山。积雪拥塞蓝田关口,连马也踟蹰不前。那是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将一名高僧的指骨迎入宫廷供奉,要官民敬香礼拜。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劝谏唐宪宗少把精力放在信佛这些对国家无益的事情上,结果触怒君威,被贬为潮州刺史。接到调令当天,韩愈就被要求马上打铺盖卷走人。  相似文献   

17.
江泓 《求是》2005,(6):44-45
潮州市是广东省最东端的沿海开放城市,物产丰饶,历史悠久,文化传统独特。改革开放给潮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今的潮州,不但是“中国著名侨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且还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潮州菜之乡”和“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 近年来,为了推进像潮州这样的沿海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了必须努力做到 “六个更加重视”:更加重视做强区域特色经济品牌,更加重视整合丰富文化资源,更加重视发挥著名侨乡优势,更加重视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更加重视拓展新…  相似文献   

18.
“热钱”一词来源于西方,英语叫“HOT-MONEY”,俗称“过江龙”,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金融鳄鱼”。这些“鳄鱼”游到哪里,哪里就会翻江倒海,太平难再;“鳄鱼”一走,留下一片狼藉,生灵伤残,死气沉沉。“热钱”比较正式的称呼叫“游资”,更确切一点,叫作“短期资本”。包括现金、银行活期存款、短期政府债券、商业  相似文献   

19.
动物一旦被鳄鱼咬上,就会拼命挣扎,而鳄鱼只要在水里翻上几圈或者几十圈,就是再凶猛的动物也被折腾得没气了。可有一天鳄鱼竟被藤勒死了,查看现场,发现鳄鱼在捕食一只鸟时被长藤缠住,随着鳄鱼的翻滚,长藤将它越缠越紧。此后,人们常用一根穿着鱼钩的丝线来捕捉鳄鱼。鱼钩一旦挂在皮上,鳄鱼就很难脱身,而其使出自己看家本领之际,便是自取灭亡之时。鳄鱼始终不会想到,人们正是利用其看家本领轻易将其捉住。被称为“天生猎手”的鳄鱼,不是败在自己的弱点上,而是惨败在自己的“优点”上  相似文献   

20.
阿呆 《党员文摘》2009,(1):42-43
鳄鱼,几乎是“凶悍”、“血腥”、“冷血”这些可怕字眼的代名词,可是在农民张金荣眼里,鳄鱼不但能听懂他的话,而且就像他的亲孙子。鳄鱼亲情撼人心在安徽省南陵县籍山镇长乐村,一条狭窄的乡村公路旁,有一个面积仅10亩的池塘,塘中有一个半亩地的小岛,小岛上树木葱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