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文帝除肉刑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奴隶制五刑终归被打开了缺口,开始向封建制五刑过渡",刑罚体系由野蛮、残酷走向文明、人道。可文帝除肉刑后世也多非议者。应该如何看待汉文帝除肉刑,需要对除肉刑的原因、内容、社会效果及意义做全面探讨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汉文帝除肉刑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奴隶制五刑终归被打开了缺口,开始向封建制五刑过渡”,刑罚体系由野蛮、残酷走向文明、人道。可文帝除肉刑后世也多非议者。应该如何看待汉文帝除肉刑,需要对除肉刑的原因、内容、社会效果及意义做全面探讨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 西汉文帝废除肉刑一事,作为中国刑罚史上著名的改革举措而引人瞩目。前人和今人的评价很多,而在成为一门学科之后的中国法制史的研究中,各种评价基本对文帝改革刑制持肯定态度。本文作者和诸位学者在这一方面是完全一致的。现在提出再评价,只是考虑到,由于文献记载不足,有些问题尚未得到适当的解释;有些评价其本身则也需要评价;还有对一些学者的卓见虽然十分敬佩,但觉得似还可以再深入一些分析并予以补充。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求新免不了出现失误,深析也并不能保证正确,本文不过是想提供一种思路,以期在学术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平责任原则存废之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相关法律对公平责任的不同态度为问题切入点,分析了公平责任之源起及其内在矛盾,并在此基础上透析了公平责任的法律价值,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公平责任在我国存在之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刘秉光 《政府法制》2011,(18):49-49
"肉刑",是古代残废肢体、残害肌肤、破坏身体机能的墨、劓、刖、宫等带有原始、野蛮色彩的刑罚。夏、商、周朝如此,秦朝更是风行,《盐铁论》中就有"劓鼻盈车、履贱踊贵"的记述。这种让人切齿痛恨的酷刑,一直延续到汉初。  相似文献   

6.
张建国 《中外法学》1994,(4):45-52,73
<正> 一、问题的提起 对于曹魏新律中的刑罚制度,《晋书·刑法志》所摘录的《魏律序》是这样说的:“改汉旧律不行于魏者皆除之。  相似文献   

7.
苑玲艳 《法制与社会》2011,(31):149-149
我国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是争论已久而且仍在继续争论的行政诉讼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行政诉讼中复议机关被告的确定更是争议的焦点。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复议机关独立性建设作为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8.
从《劳动法》、《公务员法》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公务员的带薪年休假逐渐从纸上权利走向现实。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广东两位政协委员"暂停员工带薪休假"的建议引发了社会上正反两方面的争论,一方认为带薪年休假是现代社会的文明举措,暂停带薪休假是历史的倒退;另一方则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席卷下,不仅企业员工要与企业共存亡,公务员也应带头暂停带薪年休假,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共渡金融危机。本文以"三圈"理论为分析视角,以公务员带薪年休假制度的价值、推行能力和社会支持为分析框架,解析公务员带薪年休假制度不能取消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死刑及其存废,是当今世界一个热门话题。在死刑的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保留死刑,减少死刑适用,甚至提出增加死刑;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废除死刑,至少将来要废除死刑。笔者站在死刑不可废的立场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死刑的存废之争由来已久,争论激烈。本文认为死刑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在现阶段,根据我国国情,我国不宜废除死刑,但应严格限制死刑。  相似文献   

11.
死刑存废之应然与实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死刑废止 ,从其应然性来看 ,是刑罚人道主义思想的必然结果 ;从其实然性来看 ,它又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之存废 ,应持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刘信业 《法学杂志》2006,27(4):92-94
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的划分,是大陆法系侵权行为法对侵权行为的基本划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的概念区分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同时特殊侵权行为的内涵的不确定性阻碍了理论界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并且在实践中对特殊侵权行为的概念的运用造成了侵权法理论体系的混乱。因此,应在立法上和理论上大胆地抛弃两者的概念区分,以更加科学的侵权行为类型化技术来取代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对死刑问题的哲学理论基础的探究,来论述停止以及废除死刑这种残酷刑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行政复议法修改专家建议稿"关于行政复议机构提出了三方面的改革的内容:相对集中复议权;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和行政复议办公室。关于相对集中复议权的改革方案,是在区县级以上政府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统一管辖本区域内的行政复议案件;实行全国垂直领导体制的部门,继续保留复议管辖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关于行政复议委员会和行政复议办公室的设置,主要是从人员组成、委员的资格要求以及职责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5.
死刑存废之法律文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刑存废与法律文化息息相关 ,古代世界各国普遍使用死刑 ,源于古代对法律工具论的社会主流意识和杀人抵命的法律文化的认同。尔后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死刑废除态度上的迥然不同 ,主要是法律文化的差别 ,西方国家形成了一种“天赋人权”、保障人权 ,生命权不可剥夺的法律文化 ,因此走上废除死刑之路 ,相反 ,中国却仍然是一种以工具价值取向为主导的法律文化形态 ,强调重刑的镇压作用 ,死刑继续为社会所重视 ,而且愈后愈残酷。因此 ,要在中国最终废除死刑 ,必须建构新的法律文化 ,也只有在新的法律文化形成之日 ,才是中国死刑最后废除之时。  相似文献   

16.
在行政复议公信力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开始了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试点。从行政复议委员会在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运行情况以及我国实行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前后的实践效果来看,在我国确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是合理的。行政复议委员会在我国尚不成熟,应从理顺行政复议委员会与行政复议机关的关系、人员组成、审议程序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汉末魏晋时期经学衰微,但在某些时期又显现出复兴的趋势,经学对文学的影响不绝如缕.在经学文学观的影响下,汉末魏晋时期产生了许多歌功颂德、匡时救俗的赋作.建安时期,经学的余绪犹存,接绪两汉辞赋的传统,关乎美刺讽谕的赋作不少.魏明帝时期的辞赋充斥着浓厚的尊君思想和谶纬成分.晋氏受禅以后,经学复兴,歌功颂德之作不断涌现.东晋王朝偏安于江左一隅,此时润色鸿业的辞赋仍然存在.汉末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创作张扬个性,突出个人情感.抒情赋的大量涌现与古文经学对个性觉醒的启迪作用关系密切,王肃之学重视亲情,经学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抒情赋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玄学、佛学、法家学说和儒学四个层次入手,剖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学世界观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对法和法学发展的影响。指出多元化的法学世界观是该时期立法和律学研究的基础,也是隋唐时期中国法律走向昌盛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是两种不同的行政救济途径,在基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即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当侵害。由于立法本身的缺陷,这两种制度的衔接不尽合理,使其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应构建行政复议前置与司法终局相结合的统一衔接模式,积极探索并赋予该模式以崭新的内容,并遵循保护相对人权益原则、司法最终原则、高效便捷性原则等三项原则,以此制度设计来调整和完善中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对于保护相对人权益和防止政府行为偏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两汉以后的西王母传说,开始在人神交接的框架内发展,与此相应,当时也出现了许多神女降真传说。这些传说的兴盛,反映了在本土宗教中灵媒技法的广泛运用。其接神仪式、西王母的服饰及服食之说等细节上反映了此一时期西王母传说的发展。类似的神女降真传说具有共同结构,教徒编造此类传说往往有着强烈的功利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