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两岸统一后的最佳制度性安排。两岸和平发展理论在两岸间互利共赢与民族情怀的连接中丰富了"一国两制"的路径与方向。在此基础上,构建两岸的"价值统一"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能够进一步解决台湾同胞对"为什么要统一"的路径困惑,能为"一国两制"的贯彻实施铺平从"法理到人心"之路。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构想使香港、澳门成功地回归了祖国,由此产生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的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并形成了以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基干的新的部门法体系.本文试从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政权、国家属性、国家法律体系等四个层面,论述"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构想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创新和发展了毛泽东等第一代领袖"和平统一"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在实践上为我们找到了实现国家统一、解决国际争端的最佳途径和新思路、防止左病的好办法、改善了国家形象,还从方法论上为人们揭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一国两制”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统一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理论创新与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证明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模式,为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物."一国两制"构想坚持只有一个中国、主权必须统一的原则,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统一的观念;同时它又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创造性地提出统一祖国后,香港、澳门、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主体则继续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在新的形势下,发展了传统文化中的国家统一观,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思维特征和气质,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一国两制"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探索解决中国统一的新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是 邓小平在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正确处理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创造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它不仅赋予现实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解决国家统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以对历史和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基准,审时度势,适时而创造性地提出并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方针,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艺术。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形成的伟大战略构想。用一国两制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证明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模式,为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主权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实行以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以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为非主体的国家结构形式。 目前,“一国两制”不仅是一种战略构想和方针政策,同时也是一种法律原则。“一国两制”的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是邓公的创造,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人开创了一种人类前所未有的国家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完全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造福于全人类。既然是实现统一的国家制度,又要在不同地区的政体中实施,要在两岸四地,即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一齐实施,这就有了难度。众所周知,“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施,其纲领都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简单地说,叫做“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为了规避制度失范,就必须对“一国两制”正本清源。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原…  相似文献   

11.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当前香港、澳门的经济良好快速发展无可争辩地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既维护了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洽,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台湾大选结束以后,两岸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两岸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作出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这一制度可以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两岸经济进一步发展,保障民众安居乐业,共同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促使国家和台湾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实现“一国两制”将实现祖国大统一 ,民族大团结 ,这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动力 ,是实现和发展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一个新的凝聚点 ,为实现和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国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转化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政策之一,有深邃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充分实现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政治策略.思想基础、政治策略、国家政策,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5.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当代国际法的一个基本规范,是两岸统一的法律基础。两岸统一属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基础上的国家治权统一范畴,与两德统一的国际合并性质完全不同。两岸统一模式的设计应做到在中国主权和台湾高度自治之间的平衡。"一国两制"是解决一国内存在两个实行不同社会制度并各自治理的区域的国家治权统一问题的最佳模式。它理论上体现了现代国际法秩序下的国家主权的本性,在实践上既坚持了原则性,又兼顾了灵活性,是国家治权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划时代创新。众多非"一国两制"模式,要么是分裂中国主权的模式,要么没有充分考虑两岸分治的实际情形,因而都不适合于解决两岸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民必须要破解的难题。"一国两制"的港澳模式具有较多的"联邦制"特色,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所以我们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创新探索"一国两制"下的台湾模式,争取早日实现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国对台的一项基本政策,有效地回应了长期割裂的两岸关系现实。它为完成中国现代化任务以及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政治环境;它是和平共处原则在处理台湾问题的灵活运用和新的创举:它为海峡两岸提供了政治整合以及政治权力分配的思维路径;它体现了两种不同民主制度共存的可行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它为两岸政治秩序提供了和平发展的构建模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为构建两岸和谐发展和统一关系,将继续发挥重大的框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深刻反映了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能够实现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为进一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解决好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从而形成了海外统战特殊优势,为新时期大力开创海外统一战线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旗帜,不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向前发展。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实践"一国两制"方针,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相似文献   

20.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国家统一学说的伟大创举,是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从民族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祖国统一的智慧结晶。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毛泽东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