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法国公证人高等理事会的邀请.以中国公证协会常务理事刘乙为团长的中国公证协会培训团一行十八人于2010年11月1日至20日在法国进行了考察、学习。培训团委托笔者撰写此次考察活动的报告。在法期间,法国同行向我们介绍了其公证人的职业之路、公证人的职业操守、公证人的作业范围、  相似文献   

2.
对公证法学基本理论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为研究公证法律制度的公证法学,其现有的基本理论观点远远落后于我国公证法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王丽端 《法制与社会》2011,(28):26+30-26,30
《公证法》的出台,改写了传统公证的历史,使得公证原本应有的“公”含义似乎弱化了,因此,有必要重新透视和分析公证之“公”内涵。  相似文献   

4.
贾琼 《中国公证》2012,(7):16-16
2012年5月,我参加了第二十五期中法公证法律专家专题讲座。在聆听法国同行介绍法国公证体系的过程中.一个概念的提出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那就是法国公证人所特有的职业义务——咨询义务。  相似文献   

5.
法国公证人有悠久的历史,建立了较完善的公证制度。目前,法国共有7800名公证人,4千多公证人事务所,相当一部分事务所是合伙制事务所。为维护公证行业信誉和社会秩序的平衡、稳定,保证公证人的赔付能力,保护公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国建立了完善的公证责任赔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林海 《检察风云》2014,(18):54-55
据报道,法国最新的劳动立法规定:晚上6点后到早上9点之前的非正常工作时间,将不允许公司向员工发送邮件,也不可以向员工打电话。这一确保普通员工“休息权”和下班后自由的立法,引来了许多羡慕的议论。然而同时,这类“限制变相加班”来保护劳工的立法,却在法国本地也受到不少批评。尽管当前法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劳动者却仍然被迫休息,这让一些底层劳动者感到不满。而对于立法者而言,想要打破平均主义和福利保障的劳动法传统,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周小凡 《法学》2024,(1):35-46
概念法学为“科学的”法典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路径。一方面,其法典化立法结果影响到近代欧洲乃至世界私法学的成长,另一方面,其法典化实践经验也为此后的法典编纂与法律实施提供了优化思路。在概念法学之“科学的”法典化路径上,18、19世纪理性自然法思潮至历史法学派对科学体系的追求成为法典化科学方法之滥觞;萨维尼、普赫塔、耶林和温德沙伊德等传统“概念法学”者完成的潘德克顿法学建构成为1900年《德国民法典》的创新之本。法典化并非静止的立法过程,其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所引发的针对概念法学的激烈学术争论提供了法典化成效的评价依据。梳理论证概念法学“科学的”法典化历程,提炼其对于建构和谐的法典结构体系、孕育法律进化理念以及充分发挥法学家建构功用之经验,有利于发挥概念法学关注体系性、融贯性等天然优势,为我国稳健的法典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法国公证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证制度史与证据制度发展史是紧密相联系的,在大陆成文法传统和证据法律制度的发展史中,书证替代口头证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一方面,法国也是如此。人们甚至说:是法国在现代公证法律制度中创造了公证制度和证据制度相互促进的范例,更引领了公证法律制度完善的现代性形成的进程。在法国法律体系中,公证法律制度以“以静治动”的方式维持着现代法治社会的财产权明确和交易安全的法律秩序——自由主义国家所诉求的基本秩序;但这种制度又无时不在自我完善以回应社会变革和商业社会的诉求,在整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发展框架中,在社会变迁的外…  相似文献   

9.
杨宗科 《法学》2020,(7):66-83
新法学建设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变迁,新中国的法学建设已经走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法学、改革开放新时期法学两个时期,并进入到新时代"新法学"建设时期。新法学应当是更多地呈现出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科技整合特色,更加关注和回应中国问题并在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上发生重大转变的时代法学。基于研究对象等客体因素的历史性变化,新时代的法学研究出现了研究任务的调整、研究主题的转化、学科结构的优化、学术体系的创新和话语体系的重构等历史性变化。同时,法学教育发生了教育性质的职业导向、培养目标的法治化国际化导向、课程体系的人文导向、教学体系的科技导向、培养模式的联合导向等新变化。新时代"新法学"的建设需要法学家群体担当起信奉良法善治、捍卫中国法治道路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法学研究离不开研究对象之确定及研究方法之选择,而研究对象的范畴通常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方法的运用。传统法学所认知的"法律"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规则体系,规则自然而然地成为法学研究的重点。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与其他部门法学一样经历过规则中心主义,即围绕民事诉讼立法,探讨立法的框架,条文的逻辑构成及对规则的内容进行立法解释、文本解释等等。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趋势与“跨国法学”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社会关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跨国法律规范。这些跨国法律规范虽不可能组装成一个独立于“国际法”和“国内法”法律部门之外的“跨国法”法律体系,但以它们在调整跨国社会关系时所产生的“跨国法律问题”为特定研究对象,可以形成综合性、边缘性的“跨国法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2.
黄念 《行政法制》2005,(4):40-42
诉讼时效,又称为消灭时效,指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状态持续进行,达到法律规定的期限,发生权利消灭或受限制的法律后果。诉讼时效制度有几大基本问题:适用范围、如何起算、中止中断、时效效果以及时效援用等,这些问题我国立法规定并不全面,有的与大陆法系的通行做法不一致,而学者在探讨时多侧重具体规则的比较研究,较少从诉讼时效制度的存在理由或该制度的功能出发。一项法律制度的功能或价值决定了该制度具体规则的设计,诉讼时效的基本问题均受制于立法规定诉讼时效的制度价值,只有弄清了诉讼时效限制权利的正当理由才能在具体问题上不迷失方向,但各国对诉讼时效的存在理由并非没有争议。  相似文献   

13.
王洋 《中国公证》2009,(3):49-52
为纪念中国公证制度全面恢复三十周年,<中国公证>杂志从2009年1月开始推出新栏目,题为"走过公证的历史".意在寻找那些很早就加入到我们这个行业的"老人儿",由他们去讲述那个年代他们所经历过的"公证",以及他们所见证过的"公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法学-“理性公法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毅 《法治研究》2010,(4):70-74
统一公法学的研究正在学界如火如荼地展开,虽然获得了充分的论证,但统一公法学注定只是公法学发展的表征之一.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理性公法学的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包括公法学自身的理性——令人信任、令人信服、令人信仰,也包括相关主体的理性——国家的理性、学者的理性和普通民众的理性。必须指出的是,理性公凄学实质上是对统一公法学的引申和发展,它在肯定统一公法学既有成果的前提下很好回答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法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星 《法学研究》2004,(3):27-38
将法学知识视为“科学知识”,存在学理上的困境。从法学知识学术运作的前提、过程、分析前见、资源支持、学术权力等角度来看,法学“科学主义”的努力是无法成功的。法律实践中,“法律”语词的争议性使用,尤其是探讨性使用,更凸显这种科学主义的困境。揭示法学“科学主义”困境的目的,不在于否定法学知识本身,而是为呈现其原有的实践品格,将法学知识视为法律实践的组成部分,提示法学知识生产者的重要实践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业内众知,法国公证人在其国家内不论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入均属上乘,有人称之为"上流社会成员".在我们看来,公证是个弱小行业,怎能如此?  相似文献   

17.
公证作为一种法律现象,不仅堂堂正正地走进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寻常百姓家,而且也悄悄地走进了看守所、劳教所、劳改所等一些被人们称之为"禁区"的特殊场所.  相似文献   

18.
司法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吗?需要专门的技能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疑问。司法当然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如何认定事实,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法规是一项十分专业的技术和技能,否则人们不会设立专门的法学专业、专门的学院或学校培养专门的司法人才。研究司法活动的规律成了法学研究的一项主要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法学又进一步分为理论法学——法理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多世纪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我国长期处于向西方学习、移植西方先进制度的状态和处于法治输入国的地位当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法律制度体系来巩固,这个法律制度体系必然是源于中国实践、面向中国问题、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制度体系。这个法律制度体系的背后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更需要中国法学自身的话语体系作为支  相似文献   

20.
陈丹 《中国公证》2004,(1):34-35
历史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证明,国家证明权行使的最佳模式,是由国家委托一种特殊的介于国家和公众之间的公共权力机构,而不是由纯粹的国家权力机关直接行使.这也是我国当前公证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