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帮会文化作为黑社会犯罪传统文化基因,其在对宗法制借鉴的同时产生了异化,在对忠义观吸收的同时曲解了其原有含义。因此,有必要从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中关于个人道德修养要求方面对黑社会犯罪的传统文化基因拨乱反正。进而从传统文化的视角重构社会信仰、延续传统文化根脉、改变中小学教育格局以及加强国学教育等,扼制黑社会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探寻有组织犯罪的主体形成原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当前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帮会文化和外来的黑社会文化是有组织犯罪的文化基础.在这种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犯罪心理是形成有组织犯罪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赖以生存发展的域外和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既有境外黑社会性质组织渗透的原因,也有内在封建帮会和资产阶级文化原因,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黑社会性质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反文化群体组织,其犯罪行为必然受到其相应的犯罪亚文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封建帮会文化、歪曲的儒家身份认同理念以及暴力和西方拜金主义文化的影响下,根据一定的帮规所形成的反社会犯罪组织。在社会文化视域下,预防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应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中国文化体系,着力加强主流文化及其政治文化建设,剔除封建糟粕和西方的犯罪亚文化观念,强化文化监管职能,清洁文化传播渠道,以消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帮会文化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有效控制帮会文化的传播对于预防有组织犯罪至关重要,而这必须针对帮会文化的受众作区别性地防控。帮会文化具有显著的游民特征,缺乏人身依附性,但渴望精神依附;农民文化具有盲目性和片面性;青少年学生身处教育核心,但却追捧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传播帮会文化的主要途径,但在当代社会,对大众文化严防死守已无异痴人说梦,只有丰富主导文化和菁英文化的大众形式才能抑制帮会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广东黑社会犯罪现状的简况 ,并对其形成及发展原因进行分析 ,认为 :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人文环境是境外黑社会犯罪渗透广东的先决条件 ;犯罪团伙的大量存在 ,是黑社会犯罪形成的组织基础 ;中国封建帮会文化的余毒加之境外黑社会思想的传播 ,是黑社会犯罪沉渣泛起并日趋成熟的思想基础 ;私有经济的存在 ,是黑社会犯罪存在并发展的经济基础 ;黄、赌、毒是黑社会犯罪滋生的温床 ;公权腐败是黑社会犯罪蔓延的土壤 ;非法枪支的大量存在是促使黑社会犯罪恶性膨胀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香港黑社会犯罪非常猖獗,最近还呈现出了犯罪区域国际化、犯罪成员低龄化、组织管理公司化、帮会组织"合法"化等新的发展趋势.研究香港黑社会犯罪趋势,有助于内地警方与香港警方加强合作,共同打击黑社会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国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黑社会组织犯罪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社会治安的一种特殊、复杂的社会现象。从黑社会组织犯罪形成的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心理原因来分析、了解黑社会组织形成的原因,就能从中找出打击黑社会组织的方法,消灭其产生的土壤和根源,从而扼制黑社会犯罪组织势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修改后的新刑法第一次使用了“黑社会”的概念,而未如国外许多国家刑法那样直接使用“有组织犯罪”概念。本文从两种提法的比较入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中对第294条的部分解释提出质疑,认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认定,应从目的、途径、组织、结果四方面加以考察。地方流氓恶势力与帮会是我国现阶段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两个主要来源。在一定意义上,地方流氓恶势力危害历史更长、范围更广、影响更烈,无论是立法、执法、还是研究都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兼及对新刑法294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改后的新刑法第一次使用了“黑社会”的概念,而未如国外许多国家刑法那样直接使用“有组织犯罪”概念。本文从两种提法的比较入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中对第294条的部分解释提出质疑,认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认定,应从目的、途径、组织、结果四方面加以考察。地方流氓恶势力与帮会是我国现阶段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两个主要来源。在一定意义上,地方流氓恶势力危害历史更长、范围更广、影响更烈,无论是立法、执法、还是研究都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南省一些地方流氓团伙犯罪出现增多趋势,带有浓厚封建政治色彩,黑社会性质的行帮组织与日俱增,对社会治安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其中特别是青少年流氓团伙,帮会组织的犯罪动向,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农村黑恶势力的形成与文化传统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文化传统受历史、地域、民风等影响,对宗族观念、封建帮会习俗、地域环境等也有很强的渗透力。宗族文化、帮会文化、地域文化在自身的传播与传递过程中,将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不良文化作为违法犯罪的客观条件,对黑恶势力的形成起着深层的背景作用、中介作用和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密切相关。帮会文化在形式上具有虚伪性,“侠义”的本质是私义而不是公义,在法治社会只能起负面作用;在价值理念上具有逐利性,“义气”的伪装不能掩饰其职业犯罪的根本性质;在思想根源上具有传统性,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家族主义理念。因此,必须维护经济竞争机制的平等有序,对传统文化去芜存菁,揭露“义气”“侠义”的真相,切断黑恶势力坐大成势的文化营养,就是削弱有组织犯罪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4.
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是共同犯罪结合程度较高的一种形式.当前,黑社会性质犯罪越来越严重。其在组织结构、行为方式、反控制手段等方面均不同于一般团伙犯罪。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和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值得认真研究,本文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为起点,认为建立具有综合性、相对性、特殊性、法治性的控制体系是防范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的文化意识原因,既具有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一致的因素,也具备一些区域性文化元素。归根结底表现为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作为逆主流文化而动的反文化、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极端越轨文化,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体现为群体性的有组织犯罪亚文化,它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中国社会中存在有组织犯罪的亚文化;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有组织犯罪中的个人和组织群体也存在有组织犯罪亚文化。  相似文献   

16.
黑社会性质组织作为有组织犯罪的一种形态,既不同于一般犯罪集团,也不同于典型的黑社会组织。应当在准确界定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科学分析当前犯罪态势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其构成要件,划清与其他有组织犯罪形式之间的界限。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时,客观要件上应注意其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体要件上应注意其组织严密性和成员众多性,其构成人数至少应当3倍于一般犯罪集团成员底数;主观要件上应当引入犯罪人格的分析。在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总体战略中,对其重点打击的“圈”不宜划得过大,“德、准、狠”的方针中,关键在“准”。  相似文献   

17.
依靠主体社会的资源和营养生存、发展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凭借其内部非正式群体力量.对主体社会进行局部区域和行业的非法控制,极大地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载体——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合理界定。探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谓、厘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对防控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析犯罪亚文化对黑社会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犯罪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理论界也从多个角度对其加以研究。如犯罪亚文化对黑社会犯罪的影响就有很多不同的认识。犯罪亚文化是指逆主流文化而动的反文化、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极端越轨文化。黑社会犯罪与犯罪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犯罪亚文化是黑社会犯罪的精神支柱,它是黑社会犯罪组织的内在动力。犯罪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其形成必然要受到客观物质世界变化以及人的思维变化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帮会组织长期存在于全美社会、并且持续对美国社会产生直接威胁。而帮会组织的主要构成人员为青少年,并且需要通过不断发展青少年会众来继续生存,因此,青少年与帮会犯罪的关系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使用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方法,通过对全美社会帮会活动情况的分类梳理,探讨青少年加入帮会的各种原因,进而提出应当建立一种旨在引导和教育青少年远离犯罪的系统化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20.
黑社会性质组织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存在及其犯罪活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巨大的威胁,打击和防控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除了对该组织的外部表现形式和活动方式进行研究外,更有必要以自组织视角对其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内外打防的双拳出击模式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