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包括法律体系、司法体制、司法人员素质、内部管理体制、监督机制、执法环境等诸多因素。保证司法公正应采取 :完善法律体系 ;保障司法不受干扰 ;提高司法人员素质 ;理顺内部管理机制 ;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加强监督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著者在该书《后记》中说:“这是一部或许应该将其界定为法学理论属性的著作,因为虽以司法的现代性和现代化作主题,但在内容上已涉入现代性题域,通篇文字或许很难界定是在法律和司法阵地进行现代性理论思考,还是在现代性、后现代性语境中谈论法律和司法论题。其实这并不矛盾,在解释学语境中,语境与话语对象需要实现‘等置’(Gleichsetzung)和融合;要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立场,文本的意义更多地是由‘能指’之间的‘嬉戏’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信力建设与司法体制、司法机关人员素质、社会公众的法律素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是司法公信力的决定因素。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直接原因有:一是司法权力配置不当和司法信仰缺失;二是司法制度的缺陷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不高。要提升司法公信力,必须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在司法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司法队伍的素质建设和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4.
司法判决书是裁判过程的书面表达。法官作出裁判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以认定的案件事实和相关的法律规范为前提,运用演绎形式推理合乎逻辑地推演出判决结论的司法判决推理过程。主位推进理论研究连贯语篇中决定句子内容成份排列和句子之间配列、进而决定整个语篇语义内容发展方向的各个小句的主位、述位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依据横向话语流时间维度和纵向话语主位结构成分逻辑关系维度构建的话语主位推进分析框架,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探讨一篇优秀民事判决书的“本院认为……”部分如何实现演绎形式推理和法律命题内容实质推理双重共振的司法判决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期以来,司法职业化成为司法改革的主流话语,代表着司法改革的方向.在司法职业化的语境下,司法大众化似乎已不合时宜.然而,近年来司法改革实效却不尽人意,司法离人民群众渐行渐远.因此,当前应着力加强司法大众化理念贯彻.司法大众化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司法大众化与司法精英化并不矛盾.要想使司法大众化理念落到实处,就必须构建一种合理的、人民能够有效参与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司法程序中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违反相关法律规范,破坏司法秩序的行为屡见不鲜,然而,受到制裁的却很少,以致某些司法人员有恃无恐,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威严。程序责任的不力只能说明加强实体刑事责任非常必要。因此,设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破坏司法秩序罪以规制国家司法程序中的违法行为,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律工作中,交际口才的话题、语境、对象、听.问、距离、态势等基本环节均独具特色,掌握司法交际口才将十分有利于提高法律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凉山彝族本土司法体系完备,至今仍在当地彝族民众的心目中具有根深蒂固的存在空间和坚实基础,同样也在当地社会的秩序规范运行中有效地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司法功能。不少彝族民众,特别是乡村彝族民众对本土法律的熟悉、认知和依赖程度事实上远远超过国家法。通过对彝族本土司法人员职业分工的纵向特点,本土司法执行环境与现状,本土司法执行主体与特征三个议题作一次尝试性解读,我们可以发掘出性别权益保障的另一种背景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但最急需改革的是"四化"问题:(1)司法权的地方化。它主要涉及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管理问题。应当将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管理与地方相分离。(2)司法运作行政化。它主要涉及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问题。应当改变现行行政化的运作机制,建立适应司法权属性的运作机制。(3)司法职能混杂化。它主要涉及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和职权划分问题。应当将司法行政权和执行权从司法机关剥离出去。(4)司法人员非职业化。它主要涉及司法队伍建设问题。应当实行司法人员遴选制度、解决司法人员培训问题、对司法人员进行分类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
在十八大提出坚持"三个自信",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语境下,司法改革如何定位以及定位的层次性问题是决定司法改革方向是否正确、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中国的司法改革有体制和国情两个不可逾越;三权分立理论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语境已经终结,在现代宪政语境下三权分立并非司法独立必然的体制前提;同时,司法改革还必须通过历史借鉴,重新解读独立司法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因而,应以政治定位为先导,法律定位为中轴,功能定位为内容,三位一体的层次结构作为司法改革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公正是司法的永恒标志与基本价值。对于司法公正的评价标准,人们缺少统一的认识。我国目前的司法工作还存在着大量不公的现象,司法公正的实现还存在着诸多障碍。究其原因是:司法体制制约、妨碍区域利益冲突,造成司法活动中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影响司法公正;司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而实现司法公正,促进司法制度改革的途径是:把司法改革纳入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范围;强化法制的统一性,防止司法权的地方化、部门化;完善管理体制,增强司法公正的独立性;推进程序公正,健全司法公正的运行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2.
从"力"的视角考量司法公信力,其内涵包含司法能够赢得社会公众普遍信任和信赖应具备的能力,司法获得社会公众普遍信任和信赖后产生的影响力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三项内容。其中,第一项内容最为重要,应属于司法公信力的核心内容。司法裁判的本质必然要求司法公信系于裁判力,而司法公正的使命必然要求司法公信注重公正裁判,因此,公正裁判力应该成为司法核心公信力的内在构成要素之一。基于司法公正包含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提升司法公信力则需要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增强公正裁判的能力。司法公正在法治语境下对裁判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为两个统一,即司法职业化和司法民主化之间的辩证统一以及司法能动和司法自制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司法改革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其核心是“两个去除”:去除司法地方保护和去除司法行政化。实现前者的路径包括人财物的省级统管和司法区划的建立,实现后者的路径主要包括改革司法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规范上下级法院关系和司法公开。落实这“两个去除”,是保障独立审判,维护司法权威,实现我国社会的司法之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中国的能动司法不同于西方的司法能动主义,其理论表达和实践形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各地区、各层级人民法院的积极实践,使得能动司法遍地开花。但是,能动司法也应有必要的限度。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这就要求能动司法在展开的同时,注意人民法院是国家的,而非地方的,以防出现司法地方化的问题;注意人民法院是专司审判职能的审判就关,而非履行其他职能的国家机关,以免能动司法变成了"盲动司法"。  相似文献   

15.
司法腐败侵害司法公正、削弱司法公信力并将导致腐败现象的恶性蔓延。引发司法腐败的原因既有司法工作人员的个人因素,也有司法系统的体制因素。有效遏制司法腐败的对策,一是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推进司法独立,以实现预防司法腐败;二是加强人大、政协对司法活动的监督,鼓励新闻媒体监督司法活动及保障公众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三是强化对司法腐败的惩治力度,警示潜在的腐败分子,从而最终实现对司法腐败的治理,还司法公正于民,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制度是我国警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探讨司法警察体制改革与创新,警察法治始终是其应有之义,相关立法也就必然成为完善该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司法警察在任务、组织、行为、责任及救济立法等方面皆存在不足。应通过修改《人民警察法》、《法院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制定《执行程序法》、《行政强制法》等立法途径加以完善,并使之系统化。  相似文献   

17.
在司法实践中,检察建议为强化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检察建议在司法适用中普遍存在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回复与采纳率偏低等问题。为使检察建议真正有效地实现法律监督的目的,应提高检察人员素质,细化检察建议的实践操作,完善检察建议的异议处理机制,保障检察建议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司法解释的机能转换首先在于淡化其历时已久的权力光环 ,还司法解释作为一种司法手段的本来面目。审判权与检察权在司法性质上确有差异 ,基于案件裁判的客观要求 ,我国司法解释应定位在一级多元的层次上 ;应更多地关注法官裁判案件时的“职权解释”以及最高法院公报的案例 ,并将司法解释的内容界定在立足于法律文本的解释 ,合理地运用其拾遗补缺的功能完善现行法律。  相似文献   

19.
司法错误是反衬转型中国司法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司法转型的宏观背景下,诉讼法学界开始热烈研讨该论题,但晚近关于司法错误的研究动向却表现出感性、凌杂以及西方中心主义等现状困境。鉴于此,未来的理论走向不仅应张扬刑事司法错误在透视实践、变革制度、深化理论等方面的研讨意义,同时反思进路应更为实证、系统与本土。  相似文献   

20.
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我国司法公正的途径应当是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独立的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廉洁、自律、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司法队伍的改革,也是人的改革,司法公正,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