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研究人员尹锡南的新著《发现泰戈尔:影响世界的东方诗哲》已经于2005年10月由台湾圆神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这是该研究所第一次在台湾出版关于印度文学研究方面的作品。该书主体分6部分即“泰戈尔其国其人”、“诗的泰戈尔”、“小说的泰戈尔”、“戏剧的泰戈尔”、“思想的泰戈尔”和“东西景仰的泰戈尔”,并附有泰戈尔年谱简编。该书集学术探讨性与趣味可读性于一体。作者在研究泰戈尔并出版《世界文明视野中的泰戈尔》(巴蜀书社2003年版)之基础上,将多年来自己关于泰戈尔研究的心得体会融合在该书中,并力求创新,这使本…  相似文献   

2.
甘地的宗教思想和政治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其宗教思想主要来源于其政治思想。其政治思想为其宗教思想提供素材,影响其宗教思想的发展。反过来,政治思想经过宗教思想的理论化,又去影响其政治行动。他的宗教思想和政治思想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甘地说:“凡是以为宗教与政治无关的人,其实是不得懂得宗教的意义”。一、甘地主要宗教思想的政治基础从整体上看,甘地的宗教思想与印度教和其他旧宗教有很明显的不同。他的宗教不是排它性的,而是兼容并蓄的。他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体验,我得出如下结论:一切宗教都是正确的。一切宗教都有谬误。对我来说,一切宗教都象我信仰的印度教那样可爱,这好比  相似文献   

3.
甘地是印度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甘地以其独特的实践活动和政治体系丰富了人类的历史和人类思想史。人,是甘地思想的中心,对人的价值和能力的重视象一条红线贯穿于甘地思想之中,成为甘地思想体系独特性的基础。一、甘地独特的国家观甘地设想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和有知识的无政府状态”,这里,没有军队、警察,没有政治权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统治者”。这种国家观很类似无政府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但值得注意的是,甘地的国家观有其自己的特点,将它与别的国家观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
2007年8月,是一代"诗圣"泰戈尔逝世66周年纪念日。泰戈尔,这位荣获诺贝尔奖文学奖的印度智者,以宣扬大爱、呼唤人类良知而享誉世界。他反对暴力,同时爱  相似文献   

5.
清华师生自1917年起便开始关注泰戈尔,翻译、介绍泰戈尔作品与思想。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清华园是他此次访华重要的一站。泰戈尔在清华园驻留近一个星期,他发表演讲,并就宗教、社会及人生等问题与清华师生进行了广泛、自由的交流,成为这次重要的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6.
泰戈尔《吉檀迦利》的宗教思想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戈尔的一生 ,可以说是对宗教问题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的一生 ,而《吉檀迦利》就是他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宗教哲学探索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诗集。《吉檀迦利》表现了“有限”与“无限”之间活生生的人格关系。神具有“无限”的性质 ,人是“有限”的 ,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完美的爱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作品和思想是印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印度国内外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泰戈尔纪念活动与学术研讨会,这是印度传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印度传播包括泰戈尔在内的文化软实力既有其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抵抗在印度独立运动中成为一种有效的政治武器,并且该精神也表现在后来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权运动中,被视为一种具有强烈感召力和政治影响的斗争形式。作为具体表现形式它是简单明瞭的,但在它的创始人和倡导者甘地的思想中这是具有深刻哲学伦理内容的精神力量体现,其要旨在于真理追求、仁爱和苦行献身这类信仰范畴中。甘地给世人的外貌印象是一位祖臂跣足的典型苦行僧,而事实上苦行主义确实在他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与东方情结 ,泰戈尔在其文明论述中对东西方的不平等交往异常关注 ,由此倡导东方社会的文化大联合以对抗西方殖民强势。他在对中印关系表示关注的同时 ,还身体力行地发展中印友好关系。泰戈尔关于东方的所言所行对于解决当代亚洲的复杂问题 ,乃至思考整个世界和平与发展之策略皆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启迪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拉吉夫·甘地自1984年10月31日出任印度总理至今已两年半。拉·甘地的对外政策路向如何?人们予以很大的关注。拉·甘地在1984年11月12日向全国发表首次重要政策讲话时郑重声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给我们留下了一套对外政策;英迪拉·甘地非常富有创造性地丰富了这一政策;我将继续推进这一政策。”以后他又经常强调要保持对外政策的“有变化的连续性”。西方观察家认为,“连续性”指的是拉·甘地将保持与苏联的特殊关系,“有变化”则是表示他将改善和加强与西方、其中特别是美国的关系,并且努力缓和与邻国  相似文献   

11.
魏风江教授是中国学术界研究泰戈尔学者中的代表,是中印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友好合作的桥梁。他与圣雄甘地、独立运动领袖尼赫鲁相处很久,又曾与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在国际大学同学。 魏风江是浙江萧山县人。1933年,上海成立“中印学会”,向印度派遗学者和留学生。22岁的魏风江因成绩优异,经恩师潭云山向会长蔡元培推荐,于当年只身赴印度,来到距加尔各答90英里的生汀尼克坦,就读于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1937年夏季,又受泰戈尔派遗,去华而达,在甘地主持的真理学院学习近半年:回来后,继续在国际大学研究院深造。1939年,魏风江返回祖国。他在印度前后共6年。  相似文献   

12.
国外学界近年来在甘地研究方面不断涌现出所谓“修正史学”流派新作和新观点,对甘地进行所谓“新探索”和“新评价”。关于甘地与赫尔曼·卡伦巴赫同性恋或双性恋关系新揭秘即是这种“新探索”的最新代表。本文认为,甘地与赫尔曼·卡伦巴赫之间的真挚友情是在南非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生活试验中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建立起的;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充其量是“精神伙伴”,而非所谓“同性恋”或“双性恋”。  相似文献   

13.
论尼赫鲁—甘地关系的实质及意义尚劝余1919—1947年,是印度奋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并取得民族独立的时代。尼赫鲁和甘地是这一时期印度民族民主运动中两位最主要的领导人,他们在民族民主斗争历程中合作共事。并肩战斗达1/4世纪之久。尼赫鲁与甘地之间的政治合...  相似文献   

14.
《尼赫鲁与甘地的历史交往》 (尚劝余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 999年 1 2月 ) ,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研究尼赫鲁与甘地关系的专著 ,系颇具学术价值的开拓创新之作。首先 ,本书深化了尼赫鲁与甘地研究。尼赫鲁与甘地是我国学术界历来颇为关注的两位世界历史上的热点人物。早在 2 0、 30年代 ,我国就开始了对甘地和尼赫鲁的介绍与研究 ,几十年来 ,我国的甘地研究和尼赫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研究程度不断深入 ,但仅限于对甘地和尼赫鲁进行分别研究 ,尼赫鲁—甘地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空白。本书在尼赫鲁与甘地关系研究方面堪…  相似文献   

15.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他的诗歌包含着他的哲学,他的哲学也就是他的诗歌,泰戈尔从13岁就开始写诗。一生中写了50多部诗集。其中宗教诗歌占有相当的比重。特别是中期,颂神的诗歌几乎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主体。就是到了后期,他也没有完全停止这种诗...  相似文献   

16.
将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和亚洲与世界的利益而友好地、兄弟般地合作。”① 以甘地的个人声望与影响 ,这些话在以后的中印交往中继续产生着作用。二战中的印度处于既反对德日侵略又欲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复杂局面中 ,但甘地领导的国大党为了支持中国的抗战 ,并未急于给中国的盟国英国出难题 ,而大大地延缓了印度独立的日程。尼赫鲁作为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 ,制定并实施了长期影响印度的若干基本国策。在与中国的关系方面 ,尼赫鲁的思想具有浓重的文化亲和色彩。尼赫鲁虽对传统宗教的僵化倾向持批评态度 ,但他对宗教本身尤其是佛教尊重颇高。他说 …  相似文献   

17.
印度力争成为下世纪的经济大国华碧云印度的大国思想根深蒂固。独立初,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说:“印度以它现在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他把到本世纪末实现工业化作为奋斗目标。英·甘地和拉·甘地继...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31日,印度总理英·甘地遇刺逝世,其子拉吉夫·甘地接任总理。在12月举行的大选中,国大党(英迪拉派)获得压倒优势的胜利,拉·甘地正式出任总理。他执政以来,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特别是新政府第一个预算(1985—1986年度),对经济政策作了许多重大的调整。一个有七亿三千多万人口的亚洲大国发生重大的变化,自然为世人所瞩目。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长鲍德里奇访问印度时说,印度正在开始一场“经济大变革”。外国一家报纸也评论说,“过去几个月里,印度走上了独  相似文献   

19.
莫汉达斯·甘地与列夫·托尔斯泰都是名载史册的杰出人物。他们分别以政治家和文学家著称,但同时两人又都是伟大的宗教家、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德家。虽然他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度里,有生之年也从未见上一面,但甘地却从思想到人格等方面对托尔斯泰无不推崇备至。托尔斯泰的思想通过作品和书信深深地影响着甘地,成为甘地思想体系的重要渊源之一,托尔斯泰所创立的宗教伦理学说——托尔斯泰主义几乎毫不保留地被甘地所接受,因此在他们的宗教思想中出现了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不同的生活背景、独特的个人因素又使他们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差异。本文试图对两人宗教思想的异同作一粗浅的比较,以有助于了解他们的整个思想体系以及正确评价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泰戈尔1924年访华在中国知识界的反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泰戈尔 192 4年访华是近代中印交往中的一件大事 ,在当时中国知识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不少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学者对泰翁的思想、言谈亮明自已的态度 ,发表坦率评论 ,从一个侧面生动、深刻地反映了 2 0年代国内知识精英阶层对文化认知、东西方文化比较、文化危机与社会改造等问题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