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洋 《党史文苑》2007,(10):22-24
今年5月,是毛泽东的著名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问世50周年。词中被毛泽东尊称为“君”的李淑一。是“骄杨”(杨开慧)的“好朋友”,是“柳”(柳直苟)的夫人。在今年李淑一逝世10周年之际,她的侄女和侄女婿,深情回忆了她与毛泽东主席非同寻常的交往,以及《蝶恋花》问世前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是毛泽东的著名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问世50周年。词中被毛泽东尊称为"君"的李淑一,是"骄杨"(杨开慧)的"好朋友",是"柳"(柳直荀)的夫人。在今年李淑一逝世10周年之际,她的侄女和侄女婿,深情回忆了她与毛泽东主席非同寻常的交往,以及《蝶恋花》问世前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八年一月,毛泽东发表了他的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当时题目为“赠李淑一”,1963年作者改“赠”为“答”。本文将这首词统一简称为《答李》)。综观毛泽东生前亲自同意发表的三十九首诗词,其中《答李》这首词的初版本有三个特别之处,笔者称之为三“奇”。究竟是哪三奇呢?  相似文献   

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主席这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的“柳”,即指的是他早年的挚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 岁月的风雨,虽已渐渐冲淡了烈士的斑斑血迹;伟人的诗句,却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已逝忠魂的追思。柳直荀烈士到底是怎样牺牲的呢?迄今仍然杂说不一,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三种说法: 一是被蒋介石所杀害。美国学者R·特里尔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的中译修订本、累计印数达102万册的《毛泽东传》,在谈到《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时,把柳直荀之死同杨开慧之死相提并论,说:“毛的这首词是答赠他的一位友人(同毛一样,她的爱人也是在三十年代死于蒋介石的屠刀之下)的。”  相似文献   

5.
邓沛 《党史文汇》2008,(6):44-46
毛泽东这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的“柳”,即是指他的早年挚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  相似文献   

6.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肠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毛泽东主席在1957年5月11日以《游仙(赠李淑一)》(1963年12月最后定名为《蝶恋花·答李淑一》)为题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词,该词是写给当时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这首词的背后蕴藏着一段非常感人的伟人情怀。  相似文献   

7.
正"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一代伟人毛泽东这首脍炙人口、荡气回肠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饱含着对亡妻杨开慧烈士和挚友柳直荀烈士的热情讴歌和深情悼念,同时也充溢着对老友、柳直荀遗孀、杨开慧好友李淑一的真挚情谊和深切关爱。"一阕《蝶恋花》,主席寄深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共给李淑一亲笔写了4封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收录最多,有前3封信,《毛泽东年谱》也有记载。第四封信迄今没有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8.
柳风拂面,菜花颔首,云天阴沉,大地肃穆。我们陪同年近古稀的柳直荀烈士之子柳晓昂,来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瞻仰了柳直荀烈士陵园。 柳直荀烈士陵园座落在镇西侧的心慈庵,苍松耸拔,翠柏滴绿。跨进陵园的大门,一座碎石镶嵌的碑屏傲然壁立。碑屏上镌刻着毛泽东那首脍炙人口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手迹:“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风汤)直上重霄九……” 伫立在碑屏前,吟诵着一代伟人华岁英年时的诗词佳作,心中油然生出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之情。柳晓昂指着碑屏上的诗词手迹告诉我们,这是1957年5月11日毛主席给他母亲信中所答赠的一首词。现在广为流传的这首《蝶恋花》词手迹,是根据毛主席信中的赠词与信后的署名和日期拼合而成,并非单独书写。两年后,毛主席回韶山在长沙短暂停留时,特意接见了李淑一,高兴地与她合影留念。毛主席还提到了这首词的由来,饶有兴致地向客人们介绍说:“她就是李淑一,是开慧的好朋友。她前年把怀念直荀的词寄给我看,我就和了她这首《蝶恋花》,完全是按照她的意思和的。”  相似文献   

9.
正遥想当年,湖南的四位青年男女,在风雨如晦的岁月,相互之间结成了多重关系:挚友、闺蜜、夫妻、红娘……杨开慧、柳直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为国捐躯。毛泽东以庄严、凝重的笔调,写下了他唯一一首悼念革命烈士的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卅年化雨鱼离水,一阕新词《蝶恋花》。"李淑一就是毛泽东这首千古绝唱诞生的直接激发者,也是他最后一位长寿诗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共给李淑一写了四  相似文献   

10.
正"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一代伟人毛泽东这首荡气回肠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饱含着对亡妻杨开慧烈士和挚友柳直荀烈士的热情讴歌和深切悼念,同时也充溢着对老友、柳直荀遗孀、杨开慧同窗好友加闺蜜李淑一的真挚情谊和真切关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共给李淑一亲笔写了4封信。其中第二封信为1957年5月11日所写,广为人知,影响最大,因其中"有《游仙》一首为赠",后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著名词篇《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写道:“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意为:我失去了令我引以为豪的杨开慧,你(李淑一)失去了柳直荀,他们都是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  相似文献   

12.
同是悼亡词,境界各不一———毛泽东苏轼陆游悼亡词赏析蒋德均内容提要本文仅就毛泽东悼亡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苏轼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陆游悼亡词《钗头凤·红酥手》进行比较赏析,归纳出三人在创作悼亡词上的异同,从而寄托作者对一代伟人毛泽东和...  相似文献   

13.
博览之窗     
毛泽东荐人到中央文史馆未果 李淑一,烈士柳直荀的妻子。1957年,毛泽东为答李淑一所赠纪念柳直荀的《菩萨蛮》词,写下了著名的“我失骄杨君失柳”《蝶恋花》词。 1954年3月2日,毛泽东给其秘书田家英的信中提到一件事: 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生,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北京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个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外国友人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作为一代旷世伟人的毛泽东.无疑是可以登上现代杰出诗人殿堂的.他不但有《沁园春·雪》这样气吞山河的长调.也有《虞美人·枕上》这样缠绵悱恻的小令,更有《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样现实主义和浪漫评论相结合的典范之作.一代词宗柳亚子称誉他“才华信美多娇,使千古词人共折腰.”无情未必真豪杰.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诗词恋”.使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窥见了这一对伉俪的隐秘王国里的绵绵情愫…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杨开慧烈士就义76周年、毛岸英烈士牺牲56周年、毛泽东主席逝世30周年。我们为此编发了《杨开慧与保姆陈玉英》、《毛岸英、毛岸青曲折的赴苏历程》、《李淑一与〈蝶恋花·答李淑一〉》三篇文章,以志对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壮烈最为人敬仰家庭的纪念。  相似文献   

16.
我的相册中保存着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1993年我在李淑一老人家里采访时拍摄的。照片中间的老人是杨开慧在湖南长沙的同学、好友李淑一,左边是李淑一的儿子柳晓昂,右边的是我。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后,李淑一的名字随着这首诗词为亿万人民所知。1993年,为拍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电视  相似文献   

17.
刘旭 《党史博览》2023,(1):76-80
<正>“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毛泽东1957年5月11日以《游仙(赠李淑一)》(1963年12月最后定名为《蝶恋花·答李淑一》)为题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词,该词是写给当时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这首词为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泽东对原配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与友情,  相似文献   

18.
柳直荀在土地革命时期。曾在湘鄂西苏区生活、战斗过两年多时间.他为根据地建设和红军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当时柳直荀在党内和红军中的职务,虽然不算很高,但他和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情缘。新中同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为纪念杨开慧和柳直荀两位烈士,写了一曲《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词,唱响华夏,使柳直荀成为全国著名烈士传颂闻人。  相似文献   

19.
曾锐 《湘潮》2008,(8):33-35
50年前,毛泽东在湖南师院的院刊上发表了《蝶恋花&#183;答李淑一》。谁都想到,这首词的发表竟与一位在永州生活40多年的老教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前夕,我在好友西平的陪同下,来到湘鄂西苏区红色首府——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瞻仰了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陵园.柳直荀烈士陵园掩映在一片高大苍翠的杉树林中.跨入陵园的大门.一座巍峨伟岸的人造大理石碑迎面而立,石碑上镌刻着毛主席那著首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我仁立在石碑前吟诵着伟大领袖华岁英年时的诗词精品.品味着语言大师对杨柳二位烈士的热情讴歌,欣赏着一代伟人豪迈飘逸的书法风格,心中油然生出对革命先烈的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