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萌生撰写这篇短文的念头,是源于同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谈心。木子是单位里公认的“老实人”,每天少言寡语,工作兢兢业业,但要求入党15年了,未能如愿。我问她:“何因?”她除了一脸茫然之外,就是喋喋不休地抱怨他人,说领导偏心眼儿,说同事挤对她,说支部不作为,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春发 《党史文汇》2011,(12):60-62
20世纪50年代,正值盛年的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因她丈夫的“历史问题”未能入党而苦恼时,邓小平热情帮助了她,使她多年的入党夙愿终成现实。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2,(7):66-66
在“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的乡村,“万村书库”工程为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有了万卷图书。邓金文是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青山寨村民组的村民,高中毕业后就去浙江打工。为了办婚礼,他回到了老家,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让他有点惊讶一“村里变化可真大!今年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在老家干吧。”把邓金文“留”下来的除了新婚的...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我接待过一名4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她在车间里是骨干,各方面表现很突出。可在追求入党的道路上,却经历了三次“挫折”。  相似文献   

5.
针对农村和企业生产一线的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状况,白山市八道江区委组织部进行了调查研究后感到,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发展青年入党必须变“坐门等客”为“上门找客”,变坐等自然成熟为积极主动加强培养教育。要想水来先培源为改变现状,区委实施了“推荐培养工程”,区委在乡镇企业及农村中学各党支部中,普遍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预备队档案,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地把企业和农村一线的优秀青年、在校的优秀学生及外地来打工的优秀青年推荐到预备队伍中,实施跟踪管理和启蒙教育,几年来,建立了一支有一定规模的入党积极分…  相似文献   

6.
在纺织系统某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座谈会上,一位女青年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她来自河北农村,还不到20岁,红红的脸庞,一双大眼睛。她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在别人都发过言后,主持人让她也说说,她非常腼腆地说:“我不会说。”主持人告诉我,她的师傅是优秀共产党员,她是在师傅影响下写的入党申请书,现在技术练得很好,就是在做社会工作和与人交往时还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7.
小李是某商厦的广播员,团支部委员,入党积极分子。她工作积极,待人热情,口才和文笔都不错。一次聊起入党的事,她竟滔滔不绝地说起没完。她说。商厦里什么社会工作都有她,一到发展党员就没她,从领导到群众都说她“个性太强”。  相似文献   

8.
35岁的何仁兵是遂宁市蓬溪县农民,他长期在外打工。原本以为自己只能在外当一辈子打工仔,没想到有一天竞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端上“金饭碗”成为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9.
在“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的乡村,“万村书库”工程为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有了万卷图书。邓金文是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青山寨村民组的村民,高中毕业后就去浙江打工。为了办婚礼,他回到了老家,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让他有点惊讶一“村里变化可真大!今年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在老家干吧。”把邓金文“留”下来的除了新婚的妻子,还有两样东西——越来越富裕的村寨和藏书已达万余册的农家书屋。  相似文献   

10.
她一生6次申请入党,并为之执著地等待和奋斗了26个春秋,直到61岁时才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在入党宣誓仪式上,她动情地说:“生我是娘,教我是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就是新中国护理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  相似文献   

11.
《当代党员》2012,(6):10-11
2006年7月19日,何永智惊呆了。 她做梦都没想到,重庆“四大班子”领导会在这一天齐聚洪崖洞。 喜欢看“重庆新闻联播”的她,在思考。当年5月,市政府大规模表彰了非公经济先进人物,提出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12.
王文君 《党课》2010,(17):69-71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车站街道有这样一名社区干部:她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时刻用党员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她加班加点、默默无闻,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入党誓言:她心系群众、乐于助人,屡屡创造全市“第一”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慰籍     
虽然我还没入党,但我对《当代党员》的喜爱并不亚于党内人士。在漫长的打工生涯中,《当代党员》伴我成长,慰籍着我的心灵。 在对生活、对工作失去信心的时候,我常常看看“助您成功”中的精品美文;遇到想不通的问题时,读读“心灵沟通”、“七嘴八舌”,从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4.
开远市突出三个环节,切实抓好非公企业党员发展工作。一是抓好学习培训的环节,提高整体素质。对非公企业的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培训,组织系统学习,开展了“一帮一、一助一”实践活动。三年来,各级党组织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2期,培训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300余名。二是抓好在党员空白企业中的发展环节,拓展了党员覆盖面。  相似文献   

15.
一个私营企业主的入党经历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发表“七一”重要讲话后,关于在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优秀分子入党的问题,成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在深入学习中,我们发现并总结了私营企业主韩行通返回贫困山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光荣入党的典型事例。我们认为,分析“韩行通现象”,对于深入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推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当前党建工作中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韩行通今年57岁,祖祖辈辈生活在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镇岔鞍村南岔沟屯。1985年,他进城打工,摆地摊、卖海…  相似文献   

16.
陆睿 《当代党员》2014,(4):40-41
左昌兰是涪陵区马武镇石朝门村人。初中毕业后,她就到上海一家皮鞋厂打工,在那里结婚生子。 成了家,左昌兰却没有“安家立业”的满足感——漂泊的艰辛、收入的不稳定,都让她心焦。  相似文献   

17.
答询     
党务问答 外出打工的入党积极 分子能回村入党吗? 近几年来,劳务输出成为我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我村有几名入党积极分子也长期外出打工,很长时间才能回来一次。请问,能否让这些外出务工的入党积极分子回村入党?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在新疆建设兵团,六口人中有四人——父亲、哥哥、二姐和我是正式党员。大姐因先天性疾病,一生与党员无缘。母亲也是兵团的人,思想觉悟很高。她一生中只写了一次入党申请书,最终虽然没有加入党组织,但她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一名“预备党员”。  相似文献   

19.
提起李巧英,村里的老年人说:“她待俺胜过亲闺女。”留守儿童说:“她就像俺的亲妈妈。”在外打工者说:“她解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在外可以放心赚钱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0年来,李巧英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被评为“感动西华县十佳女性”。  相似文献   

20.
左静同志原是省农垦总局八五三农场职工.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她不论是在黑龙江省垦区工作,还是在山东省济宁打工,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和执著追求.身患癌症后,她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回答了一个共产党员"入党为什么,入党后干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她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同时,她作为黑龙江省3700万人民中的普通一员,靠自己的拼搏精神、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在济宁市、在山东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树立了黑龙江人的良好形象,不愧是北大荒的好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