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进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对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鸿达 《学理论》2008,(11):14-16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意义重大。这里,着重就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及其对人权建设的意义,谈点想法,与大家共同研讨。 一、深刻认识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 发展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1.党中央现在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不是偶然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各项建设和改革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得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中国的人权状况总体上也得到了根本改善。现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08,(19):18-18
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的殷切希望,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在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实践中,科学发展观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相似文献   

5.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新的飞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工会组织要从工会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做好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等工作。一、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充分尊重教职工,保障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校工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学校深化改革贡献力量。一是要保障教职工的…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创造。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自然成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长期以来,偏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和发展实践不乏教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发展问题上,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这说明了发展中还存在着目的不明确、偏离以人为本的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有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一是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二是正确认识全面、协调发展中包含了适度发展的要求,三是要注意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全面理解现代化。科学发展观触及到很深层次的问题,要落实它首先是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印华 《学理论》2008,(20):35-36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内涵丰富,其实质是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观点和群众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破徐“官本位”思想,不断改善体刺环境,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担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在中国的当代语境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科学依据,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显性的哲学话语和实践观念。深入分析“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存在理由和理论根基,有助于切实把握“以人为本”的真实内涵,并对其具有真切的感受和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李文喜 《求知》2006,(7):28-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共同愿望。近年来,北辰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0.
黄坍森 《学理论》2008,(19):76-79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提出“人权入宪”的建议。2004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相似文献   

11.
梁新颖 《学理论》2009,(4):9-10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以人为本是主体的中心目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把以人为本思想提到战略指导高度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总结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继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探索,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提出不仅回答了什么是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应从社会发展基本问题的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使发展观成为科学发展观,并标志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形成。强调以人为本是核心立场,是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必然结论和贯彻落实的主体保证。  相似文献   

14.
郑红蔓 《理论导刊》2007,46(7):60-62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次理论创新。对“以人为本”的理解目前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从价值视域、理论视域及实践视域正确、全面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论参考》2008,(10):11-11
在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实践中,科学发展观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理解还不够深入;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胡锦涛同志把科学发展观概括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史学群 《求知》2009,(4):22-23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首先.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将人本主义价值观与唯物主义本体论相结合,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重要发展。它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道主义,在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就是要在"人"与"物"的关系方面维持劳动付出与成果享受之间的平衡,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以集体主义来统率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表明社会发展是一个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核心目标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践这一发展观过程中的资源整合和秩序重建问题,焦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以及发展目标的动态实现,都需要加强制度文明建设;为此必须创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和机制,完善配套的市场运作、监管以及宏观调控的制度和机制,公正合理的国民财富分配制度和真正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体制和法治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孙宁豫 《求知》2007,(3):22-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对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构建和谐天津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努力提高构建和谐企业的能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和谐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