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捍卫面子,她导演了一场惊天杀戮——在天津市武清区大孟庄镇,马晓燕算得上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富婆,很多人都很羡慕她。她名下有一个运输公司,总资产已逾百万元。别看马晓燕在人前风风光光,但同村的人都知道,马晓燕其实过得并不幸福。在外忙碌一天的她,回到家里时常遭到游手好闲的丈夫肖宗河的无端打骂。这样的日子,马晓燕过了将近20年,很多人都不知道她是怎么熬过来的。然而,随着2005年1月2日她的丈夫肖宗河突然被人杀害并抛尸荒野,一个在津门大地闹得沸沸扬扬的“百万富婆雇凶杀夫案”便随之浮出了水面。怕被欺负,她找个“混混”作丈夫马晓…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26日,逼丈夫假死的王璐终于被大连市警方以涉嫌诈骗罪刑事拘留,在此之前,她的丈夫庄大伟也和她办理了离婚手续。知道内情的人在为庄大伟的经历感叹的同时纷纷指责王璐事情做得太离谱,被处以刑罚也是罪有应得。  相似文献   

3.
神秘手术给她留下无限憧憬程则华和丈夫陈百明都是繁昌县城关镇人,自幼青梅竹马,1997年10月,经人撮合,两人结成夫妇。婚后,夫妻俩在城关镇开了一家饭店,由于经营有方,生意日渐兴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眼看结婚已快两年了,程则华却还没有怀上孩子,也小知道问题出在哪里。1999年10月29日,在双方父  相似文献   

4.
针眼谋杀案     
苗儿 《江淮法治》2010,(6):46-48
一个俄罗斯再婚富婆,由于怀疑丈夫的出轨行为,特意雇佣私家侦探跟踪丈夫。她从针眼中窥视到,丈夫不但是个花心冷面杀手,而且还要追杀自己。在求助警方无门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妻子对丈夫举起了枪……谁知道,在这枪声背后,丈夫之死其实是个阴谋!那到底谁是谋杀她丈夫的真正元凶呢?  相似文献   

5.
家住湖北省襄樊市保康县刘家湾的张翠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5年前,她丈夫因抢劫、强奸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投入监狱服刑改造。从此,她在诸多人的不解中,用瘦弱的双肩担起了家庭的责任。15年来,她每天起早贪黑,服侍体弱多病的婆婆,抚养3个年幼的孩子。如今,眼看丈夫出狱在即,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她却因过度劳累,即将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尽管这样,她仍然不愿将这个消息告诉狱中服刑的丈夫。  相似文献   

6.
晓红 《检察风云》2012,(1):29-31
妻子瘫痪,丈夫默默兑现当初的承诺 “我妻子在我最落魄的时候嫁给我,跟着我吃了很多苦,因此落下许多病根。我33岁那年,妻子瘫痪在床,生活完全需要人照顾。她病了,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我,我曾答应过她,一定会治好她的病,让她重新站起来?——摘自王开健的“悔过书”。  相似文献   

7.
一年多了,官丽卿总是彻夜难眠,看着丈夫熟睡的面容,她心里不断盘算的就是怎么与之分道扬镳。 常听人说,很多结发夫妻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她却从没有想到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好,丈夫对自己却越来越粗暴。  相似文献   

8.
不肖     
管军 《公民与法治》2013,(20):51-51
20年前,我的班主任老师去了一趟美国,在那里住了一年,侍候孙子。她回国后,我恰好在老家,去拜访她,问她为什么回来,她说在美国住不习惯。她说她曾去过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很多柜子样的小亭子,她以为是电话亭,结果一推门才知道是厕所。老太太在我们县里的大会上每年也是要坐几回主席台的,虽然她把这个笑话讲得很轻松,但是我觉得她也很不好意思。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26日,逼丈夫假死的王璐终于被大连市警方以涉嫌诈骗罪刑事拘留,在此之前,她的丈夫庄大伟也和她办理了离婚手续.知道内情的人在为庄大伟的经历感叹的同时纷纷指责王璐事情做得太离谱,被处以刑罚也是罪有应得.  相似文献   

10.
话要说到2005年的初冬,合肥在一场大雪之后显得格外的冷。可就在这凛冽的寒风中,界首市园艺场的张爱英却奔走在大街小巷。她要告诉曾经关心过她、帮助过她的人,14年前杀害她丈夫的凶手终于得到了法律的严惩。她向记者诉说了家庭的不幸以及她这么多年来奔波的经历。  相似文献   

11.
血溅婚床     
长得看起来像个中学生的李国芝是一个几乎具备了所有缺点的女人,好逸恶劳、坑蒙拐骗、撒泼骂街,很多形容女人不好的字眼,堆在她身上似乎都不为过.而被她杀死的丈夫胡晓鹏,似乎也不是什么上进青年.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天知道他们会闹出多少事情来.  相似文献   

12.
胸怀     
结婚7年以后,丈夫在一次意外的事故后被医生们判“终生不起”,已成为“万元户”的家庭,一夜间就变成了欠债大户。摆在妻子田恩光眼前的是已经高位截瘫的丈夫和为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那年她才32岁。 为了还债、养家和给丈夫治病,田恩光先后办过养鸡场,开过饭店,干过理发,经销过煤炭,但均宣告失败。为了生存,她开起了出租车,这3年来,她遇到过不少好人,也见过无赖、骗子和色狼…… 如今,田恩光还清了新旧债务,把余钱全部投入到为丈夫治病和供儿女们上学上。许多人劝她,你丈夫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且胸部以下都没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政府法制》2006,(16):19-20
刘光明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长岭区一个普通矿工家庭。她从小就长得漂亮可爱,16岁时,身高达到了172厘米,再配上一副姣好的面容,不管往哪儿一站,袅袅婷婷都是一道风景。谁也没有想到,1977年春,刘光明嫁给了一个离过婚的男人。当时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而刘光明则有自己的小算盘。她觉得,一个男人,是否离过婚,长得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家庭背景和前途,而丈夫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副科长,他的舅舅还是市人事局的领导,这对自己以后跳龙门大有好处。果然,婚后没几年,丈夫就请舅舅帮忙把刘光明安排到了鞍山市国税局直属的一个税务所当上了税管…  相似文献   

14.
马德 《公民与法治》2014,(22):45-45
人的美好,最怕被沦陷。 《百喻经》里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妻子,他很爱自己的妻子,可谓情深意切。然而,妻子却另外有了情人,她想抛弃丈夫,嫁给她喜欢的男人。于是,她悄悄跟一个老婆婆商量,说,我要离家出走了,你买一个女尸,等我丈夫回来,就说我死了。果然。老婆婆趁她丈夫不在家时,买了个女尸放在家里。等她丈夫回来,老婆婆说,你媳妇死了。丈夫信以为真,伏在尸体边哭了许久。后来,他把尸体火化后,还捡了几块尸骨放在布囊里,日夜怀抱着。  相似文献   

15.
方舟 《法律与生活》2016,(12):52-53
熟悉的身边人 不知你是否留意,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类型的人—— 怯懦的人,如王女士.年仅55岁的王女士远比同龄人显老态.尽管有些耳背,但是,听见大的声音时她还会不由自主地发抖.王女士生长在一个父母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闹的家庭,从小她就温顺听话、内向怯懦,总是沉默寡言.她的丈夫是个说话粗声大气的人,他大吼时,王女士会发抖.但她总是默默地承受,不习惯主动表达.在丈夫的吼叫声中,她战战兢兢地生活了30年.心理师问王女士:“哪些因素会导致丈夫对你吼得更厉害?”王女士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一脸茫然地低声说:“不知道.在家,他想吼就吼.”  相似文献   

16.
TCL集团懂事长李东生在谈到中国制造就是全球制造时,举了一个例子: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家庭主妇萨拉·庞吉奥妮从2005年起进行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试验:在一年中不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她因此遇到了种种麻烦:咖啡机坏了就没买新的,因为其他地方的产品太贵;喜欢做木工的丈夫再也买不到工具,因为工具都是中国产的。庞吉奥妮得出结论是:没有“中国制造”,尽管美国人仍然可以活下来,但会活的麻烦很多,也昂贵的多(据《人民日报》2月25日)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月10日.记者前往泉州市通淮公证处采访时.听公证员聊起一件事。 去年年中.一名女子咨询说。她的丈夫突遇车祸.脑部受撞击,成了植物人。在她丈夫的名下有一笔存款.但家人都不知道密码。他们想取出治病.但银行说要先办公证。由于之前没有先例.当时.公证员没有立即答应。  相似文献   

18.
梁军 《检察风云》2010,(12):48-49
她是一个苦命的女人,第一次结婚不到七年,丈夫在异乡打工不幸遇难。再婚后不到两年又离婚,并遭到离异丈夫的狠手,差点送了命。大难不死的她在伤愈后,要向畏罪自杀的男人索赔医疗、伤残等费用。但俗话说:人死案了。她的诉讼请求会得到法院支持吗?又该由谁来承担赔偿责任?“就像一场噩梦—样。”今年5月10日,笔者在采访当事人晏小玉时,谈起往事的她仍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19.
一鹤  京华 《法庭内外》2007,(4):18-21
—名中国妻子为给日本籍丈夫报仇,花30万元通过警察雇佣俄罗斯籍杀手,冒充意大利大使杀死丈夫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成为中国首例雇佣外国杀手复仇的案件。这些新闻要素加起来,应该足够吸引人们的眼球了。但是,这只是浮在本案表面上的—些皮毛,因为很少有人知道,这位雇凶杀人的中国妻子,是—位毕业于名牌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她深深地懂得法网难逃,但为了报夫仇,她却勇敢地承担了自己的罪责,在处理完丈夫的身后争情之后,她本可以一直滞留在日本以逃避法律的惩罚,但她却毅然回国自首,走上法庭接受中国法律的审判。  相似文献   

20.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挂钟敲了8响,退休工人林枫仍然没有吃晚饭,她在等。她丈夫王大海是局长,她要等他回来一起吃。从9同1日起,县里规定,不准用公款吃喝,已经坚持一个多月了,丈夫天天在家吃饭,今天这么晚了,他怎么还没回来?难道吃喝风又回头了?林枫焦虑地想着。林枫对丈夫常在外吃喝早有反感,甚至厌恶。家里哪顿饭没有几个菜,屋里从未少过酒,为什么非要在外吃喝公家的?林枫劝过丈夫,他却说:“到哪家,能让走,先谈工作后喝酒,这已经成惯例了!”林枫和丈夫争吵过,他又说:“不贪污,不腐化,吃点喝点不用怕。”林枫怎么也想不通,丈夫本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