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作为主题,其中一条执政经验就是"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新贡献,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仅是党执政经验的总结,也是今后党的建设的指导原则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丰富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3.
民主、科学、依法执政是一种执政方式的目标,真正地推行还任重道远。未来的目标与现实的冲突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平衡、协调和折中,以架起通向民主、科学、依法执政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统一起来,作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既是对我们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义和精髓,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根本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5.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三者既存在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一面,在特定情况下也存在矛盾和不尽一致的一面。全面深入地正确把握三者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利于在具体操作层面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三者的关系,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科学执政,必须从根本上破除陈旧的执政理念———“以党治国”论,牢固确立“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民主执政,必须着力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实施“增量民主”发展战略,从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自由民主多个方面向前推进,以适时适度地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坚持依法执政,必须实现执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在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通过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行使执政权,通过党委书记出任行政首长行使执政权,有效解决目前执政体制的弊端,实现由体制外、体制上执政到体制内执政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民主执政的基本内涵出发,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试图从统一战线思想开创阶段即蕴涵了民主执政的初步理念,统一战线是民主执政的重要动力源泉,巩固和完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主执政的题中应有之义等角度探索统一战线与民主执政密切的内在联系,并由此论证:统一战线是民主执政的坚实基础。作为参政党成员的笔者,深感要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统战大好形势,要为党的民主执政事业建言献策、身体力行,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总结提出了我们党执政55年来的六条主要经验,其中第五条就是“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时.再次强调要“通过全党的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完善党的执政方式,首先要坚持科学执政。所谓科学执政,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指导执政,就是要遵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执政的客观规律执政,就是要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政治文明中一切合理的科学成分的基础上执政。在此基础上,要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逐步建立科学的制度,把科学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方法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革命政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相比较而具备的突出特点和重要优势。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因为它建立在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发生了两个重大的“历史性转变”,这就要求党的执政方式必须从原有的依政策执政转向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面对党的执政条件、任务和环境的深刻变化,适应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发展。总结和探索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形成历程,对于党当前及今后的依法执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在刑事程序法领域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就是坚持刑事程序法定原则.在侦查实践中,违背刑事程序法定原则任意实施侦查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事关一个国家的法治进程,而且对当事人、侦查人员、证据材料和案件事实均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12.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伴着辛卯新春的脚步,2011年第1期《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又呈现在读者面前了。感悟2010年,编辑部全体同仁谨向多年来关爱和支持《学报》的新老朋友,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价值及怎样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无疑是当前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的课题。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必须走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诚信政府"、"法治国家";也唯有在长期依法执政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党的执政能力才能真正得以加强。本文以法治建设为分析背景,旨在对依法执政理论进行展开的同时,寻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激荡,天下大乱。郑国执政子产,审时度势,率先提出了:“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的依法度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以求灭灾役、愈创伤、图生存、谋发展,为此,他铸刑彰法,崇德尚罚,改税励贾。这其中既有“罪刑法定”的成份,也有“宽猛相济”的因子,又有“经济法制”的元素。因而它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贯彻党和政府“依法治国”方略,实现国内经济法制与国际经贸法规科学对接,不无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尊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核心是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严格做到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依法行政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是政府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依据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着重就依法行政现状、转变依法行政观念、全面提高执法队伍法律素质和开展行政法学研究等问题,作了一些浅析,提出了一些建议,目的在于使“严格依法办事”、“法律至上”等现代法治观念得以确立和体现,以促使政府工作尽快全面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法律信仰还没能树立起来;另一方面,亲情观念也在逐渐淡漠,中国传统家庭的亲情思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调和这一矛盾,如何使中国的法治建设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则要求我们能进一步地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以检察属性的多维性作为研究进路,阐述了检察权的多维个性,即:国家性和社会性,权能构成的异质同构性,行为个性的主动性、客观性、法律性、事后性和程序性,权力位阶上的宪法性等权力属性.并以此为视角,运用国家与社会、权力与权利关系等作为研究范式,论证了检察权独立行使的五大合理性和正当性要素.同时,还就检察独立的中西方构成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检讨了中国检察独立的三大缺失.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是我党科学总结了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国方略。它的提出是法治与德治内在关系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实现我党新世纪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要保证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就必须 :(一 )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坚持依法治国 ;(二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 )坚持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两个相辅相存的方面。二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在内容上相互吸收 ,功能上紧密结合、相互补充 ,实施上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对实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长远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