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诚宏 《世纪桥》2003,(6):10-13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渡时期呢?这是一个国家制度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也是一个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比重中逐步增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引着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 一、从突然转变到逐步过渡的思想演变 1.突然转变: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待条件成熟,即向社  相似文献   

2.
从1949年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曾经赢得一个好的起点。首先,这集中体现在1952年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上。这条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  相似文献   

3.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也是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反复阐述的一个重要思想。这实质上是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对于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这一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基本实现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以后,什么是衡量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呢?应当是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必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提出是基于各方面的客观判断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十九大报告为什么不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称谓,可能主要出于理论创新的需要。新时代,基本上是指党的十八大到21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我们绝不能把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而非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了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马克思主义者的探索已经有了一个半个世纪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逐步发展,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必须三个文明一起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把握这一系统工程各个组成部分的特殊作用及其相互配合 ,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前20多年“左”的错误,要求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更具体地说,要弄清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问题。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得失成败、社会主义发展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可以认为,这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最核心的问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说,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发展了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会解体呢?一些善良的人们产生了疑问和困惑,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忧虑,甚至我们的一些党员和干部中也程度不同地产生了"信仰危机"。这是客观存在,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不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就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当今世界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社会主义仍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观点。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时期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既从理论上对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文件.这个文件做出了一个重要论断:"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论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下面谈谈笔者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6,(4)
正毛泽东制定的总路线,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过渡时期总路线,这就是著名的"一化三改造";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简称为"多快好省"。这后一条总路线,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制定的,毛泽东对之十分珍视。那么,毛泽东制定这条总路线的初衷是什么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有一个高速度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逻辑。科学社会主义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科学,一个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认识传统的社会主义基础上科学回答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这为我们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具体形态□丁炳堂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已经从理论形态变为制度现实的今天,它包含两重含义:一个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再一个是社会主义的具体形态。这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所揭示的事物客观规律的。无论是作为...  相似文献   

13.
在讲授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一重点,也是难点问题时,我们着重讲清了五个内容。即抓注一个根本,掌握一个过程,认清一个途径,明确三个关系,树立三个观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抓住一个根本就是抓住社会主义制度光越性最根本之点,在于这种制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讲清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所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所作的科学结论,这一制度不仅具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这种优越性是它固有的。同时,运用马克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14,(10)
<正>世界社会主义的500年,从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这一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开始,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到俄国十月革命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500年历史回顾,有利于深化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论断的认识;也有利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正确把握。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里,一是"必然代替"、一是"长过程发展",这两个关键词语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这与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是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全党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本文仅就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体系的主题突出鲜明 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是,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认识的重大突破,对于我们认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有重大指导意义。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的经济建设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注意效益,坚持"高速度和高效益"统一的"双高"经济发展思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这不仅明确论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且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特征,第一次把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提出"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这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富有创新意义的观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范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建平 《理论学刊》2002,47(5):35-38
江泽民同志在“ 5·31”讲话中正式提出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范畴 ,这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理性反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新型的现代政治文明。这一范畴开拓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文明”新视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时代要求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正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基本规律。此次宪法修改,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征程中的一次重要政治宣言。此次宪法修改最重大的核心要义和最深刻的精神实质,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这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