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葵 《民主与法制》2011,(18):71-71
民国时有个蔡东藩,将二十五史外加民国史敷演为一套“通俗演义”,是写给老百姓看的历史书。那时人心尚古,所谓演义,绝不似今日之“戏说”那般浪荡妖冶,它与正史的关系,相当于罗贯中《三国演义》之于陈寿《三国志》,将本来标准套路的史书生动化、趣味化、平民化。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中最优秀最流行的一部。现有最早的本子是明代嘉靖一年(一五二二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二十四卷,分二百四十节,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清代以后最施行的本子是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订评点本。清初毛氏父子假托「古本」,对《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修订并逐回评点,着意突出「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将二十四卷的二百四十节改为一百二十回。毛本出现以后,《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的本子便渐渐湮没,鲜为人知了。关于三国的故事,早在唐、宋时期(六一八至一二七九年》就已在民间流传,北宋说书人中就有说「三分」的专家。到了金、元时期(一一一五至一三六八年),在话本和杂剧中搬演三国故事的很不少。元朝至治年间(一三二一至一三二三年》,建安虞氏刊行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虽然在思想艺术上都比较粗糙幼稚,违背历史的虚构很多,但显然已经粗具《三国志演义》的规模。《三国志演义》是在民间传说,戏剧和话本的基  相似文献   

3.
罗贯中(约公元1330--约1440年)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和戏曲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相传,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著有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和杂剧剧本《风云会》等。罗贯中一生的巨大贡献,在于章回小说的创作上。《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给这部史书所作的注释中引用的野史杂记,以及宋元以来的话本、院本、传奇、民间传说和作者自己丰富的社会知识、艺术天才描述而成的。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为章回小说的创作开辟了道路,丰富…  相似文献   

4.
中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源出于元刊本《全相平话五种》之一的《三国志平话》,这大概已成定论。可是《三国志平话》又是什么时候的作品、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5.
韩霄 《求索》2011,(11):185-187
在古典小说史上,《三国志玉玺传》出现在《红楼梦》之前,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三国志玉玺传》与《红楼梦》在叙事艺术结构上以及悲剧意蕴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三国志玉玺传》的“玉玺”叙事结构艺术与《红楼梦》的“通灵宝玉”叙事结构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玉玺”与“通灵宝玉”的悲剧意蕴统领了对众女子带有悲剧命运色彩的动态过程,共同关注了众多不幸女性的心灵世界。从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以及时代背景看来,《三国志玉玺传》可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公元227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统率大军,北驻汉中,准备发动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目标的讨魏战争。他在临行前呈后主刘禅一表,即脍炙人口、流传百世的《出师表》。对于《出师表》,后人一直赞誉有加、推崇备至:杜甫赋《蜀相》一诗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相似文献   

7.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功业彪炳的千古名臣,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代诗圣杜甫在诗《蜀相》中称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济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臣子风范,数伐曹魏,自隆中出山到秋风五丈原,功勋卓越,是一个理想的全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然而,为什么蜀汉最先灭亡?细读《三国演义》、《三国志》不难发现,作为政军统帅的诸葛亮并不善于培养选拔人才,以致后继无人。  相似文献   

8.
读者文摘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海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引用小说《三国演义》卷首的“词曰”。这首词的作者并非少说作者罗贯中,而是四川省新都县的明代状元杨升庵(杨慎,字用修,号升庵)。 杨升庵的词怎么会在《三国演义》的开头?原来,这种现象是《三国演义》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罗贯中写成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最初只是  相似文献   

9.
影视推介     
片名《黄石的孩子》,剧名:《女人花》,片名:《食客》(或译《食神争霸》),片名:《双食记》,片名:《诈欺师猎人》,片名:《三国志见龙卸甲》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在《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中说:“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有些非长不可,篇幅短说不明白的事情则可以长些。《庄子》上有这样几句话:‘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相似文献   

11.
“水浒气”     
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确也还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但这是为了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的缘故。”(《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限于篇幅,此处“三国气”存而不论。何谓“水浒气”?在相当程度上说,乃霸气、盗气、匪气、流氓气也。《水浒传》中恶霸形形色色,祝家庄庄主、西门庆、蒋门神之流,虽童稚亦耳熟能详;桃花山、二龙山等山大王,分明是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为害一方之强盗;混江龙李俊、船伙儿张横辈,则是驾着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动辄将客商扔进水里喂鱼的水上土匪;而花花太岁高衙内、没毛大虫牛二之流氓行径,同样令人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公元1492年,蒋大器就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作出了“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的评论。此后近五个世纪以来,持同样观点者大有人在。例如张尚德说《演义》“羽翼信史而不违”;金圣叹说它“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经史相表里”;毛宗岗说它“实叙帝王之事,真而可考”;胡适则称之为“通俗历史讲义”。直到最近,仍有不少同志认为,“《三国》是一部帮助人们了解三国历史,起着传播历史知  相似文献   

13.
羣英会     
《羣英会》系选自《三国志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羣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本刊畧有删节。它是写曹操百万大军南下,势不可当的故事。诸葛亮以败军求援之使,赴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从而拉开了赤壁大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卢衍鹏 《前沿》2009,(7):177-180
《走西口》是双重视域下对历史的现代性建构,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小叙事”穿插进行,多方位展现了走西口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对“仁义礼智信”进行了重新阐释、发展,形成现代核心价值观念;对儿女情的叙述颠覆了传统婚恋观,试图建构具有革命意义的现代性男女关系;对小人物的阐释更加理性,认为其不仅创造了英雄,而且创造了历史。《走西口》在传奇中塑造英雄形象,在儿女情长中叙述历史,在小人物的生存中体验命运,在走贾行商中讲述革命,提供了多角度、多元化的现代性解读文本,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文开  王旭  马静 《前沿》2015,(2):101-104
胡仁·乌力格尔《隋唐演义》是蒙汉文学交流的产物与范例,它按照蒙古族的生活风习、思想愿望、心理情趣、艺术传统等对汉文历史演义小说《说唐全传》进行一定的蒙古化,具有了鲜明的蒙古族口头叙事传统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齐梅录 《乡音》2013,(11):45-45
储瑞耕是河北乃至全国杂文、新闻界的著名人物,他是中国第一家《杂文报》的创始人,是《河北日报》"杨柳青专栏20年的主笔。最近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书《社会良心——储瑞耕评传》,这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的研究项目成果。我读了之后,突出地想到了"气"的问题,尤其是"文人之气的问题,"文以养气"——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学,是用来培养民族的"气脉""气场"的。孟子有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的"气",几近于精神意志。  相似文献   

17.
据《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载:一天,孙权召吕蒙议事,发觉他才识欠佳,于是劝他读书。吕蒙却以“在军中常苦多务”为由,说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你们事多,若不好学,岂不更难胜任?当即开列了一串书目,如《孙子兵法》、《六韬》、《左传》等,限期读完。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发奋苦读,笃志不倦,终成文武全才的将领。  相似文献   

18.
王凌 《理论月刊》2014,(1):70-73,81
引用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积极修辞格,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最易被感知的"互文"表现之一。文学创作离不开引用,文学批评亦然。通过广泛引用前人相关作品形成丰富的情境参照,在此基础上探究小说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并作出富于人文色彩的个性化阐释,是毛氏父子《三国志演义》评点的重要特色。这一特色是传统文学批评中互文意识的自觉流露,亦展现了国人重视传统记忆的文化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19.
黄世仲的《洪秀全演义》在当时为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但对太平天国革命的评价及人物塑造存在明显缺点。  相似文献   

20.
2006年6月是《民主与科学》创刊100期纪念,写这样一篇纪念文章,我义不容辞。众所周知“德先生”“赛先生”是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提出的、指明中国前进方向的基本口号,而《民主与科学》就用这样的口号作为它的刊名。“民主”这个词儿在我们中国早已有之。《辞源》该条释文:“民之主宰者,旧指帝王或官吏。《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三国志·吴·钟离牧传》:“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上引《三国志》的话,意思很明白,一看就懂。译成现代口语,更清楚,那就是钟离牧说的,“我为民作主,应当用法来率领部下”。上海辞书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