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考察后形成的书面材料,对科学评价干部、准确使用干部、合理调配干部、逐步培养干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一些同志在于部考察材料撰写中,出现了过度拔高浮夸、含糊其辞虚掩等不同问题,特别是对干部存在的问题考察不实,界定不准,笼统雷同,导致干部考察材料出现“优点不优、缺点不缺”的现象。要提高干部考察材料的质量,将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真实的表现准确地反映在文字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强调,要“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实绩是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也是考核和使用干部的依据。对干部实绩的考察,不仅能直接了解到被考察者在一定阶段的工作情况,还能据此了解其品  相似文献   

3.
在干部考察过程中,对个别人反映干部缺点和不足的“不同声音”,有的考察人员往往采取简单处理的办法,直接忽略不计;有的则不深加挖掘,没有刨根问底。实际上,考察对象自身所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往往只有工作“八小时之外”的家人、亲戚朋友或知根知底的个别人知晓,譬如违纪违法、贪污腐败和作风不检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干部考察是整个干部工作的基础环节,是组织人事部门“知人识人”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正确地识别干部,减少用人失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十分重视这一基础工作,组织人事干部应把这项工作作为基本功来练就。 就干部考察而言,无论是任前考察,还是任期考察,年度考察及平时的阶段性工作考察,座谈是其基本的方法。它是采取个别座谈的方式,由考察人通过座谈对象对被考察者的语  相似文献   

5.
干部考察考核的质量受诸多因素诸多环节的制约。要提高干部考察考核质量 ,我们认为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干部考察考核的客观需要出发 ,重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培训 ,提高考察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考察者在干部考察中处于主导者的地位 ,其自身素质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察考核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 ,必须重视提高考察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力加强考察基本功的训练。一方面 ,要严格把好选人关 ,进人时要严格进行考察 ,坚持“对考察者先考察”,全面考察其自身素质 ,同时 ,对新进人员可实行试用期制 ,进行 3…  相似文献   

6.
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执行过程中,由于涉及到考察者、评价或推荐者、被考察对象等参与人的主观因素,加之某些考察程序执行者的“操作”不够规范,考察中所得的信息可能有部分失真,从而影响到干部选拔的质量。本文讨论了干部选拔任用考察中造成信息失真的一些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提高选拔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选准用好干部的一个重要法宝。但在干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少数领导干部认为干部工作不需要听取群众意见、有些考察者不愿意听取群众意见、部分群众不想反映个人意见、个别领导干部不知道如何把握群众意见等问题,导致干部选任工作  相似文献   

8.
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考察情况的综合反映,是选拔任用干部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组工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撰写干部考察材料容易出现的问题 当前的干部考察材料,大部分能够达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求,但也有一些考察材料在个性特点、内容素材、格式语言等方面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影响了干部考察工作的整体质量,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特点不够鲜明.  相似文献   

9.
干部考察不仅是组织部门的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基础性工作,而且是保证干部工作达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但从目前干部考察的工作实践来看,由于受到主、客体和外来因素的制约和干扰,干部考察往往不能反映干部的本来面貌和工作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考察失真”,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一些甚至为数不少的的干部带“病”上岗。探索建立一种真实、可靠、科学的考察方法和干部识别评价体系,是当前干部考察工作的难点问题。本文拟就如何强化对干部考察工作的“质检”与优化干部考察的操作过程,谈谈推进干部考察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一些基本构想和思路。随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和干部工作民主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优化考察主体,改进考  相似文献   

10.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第二十条强调,“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严格考察”。但在实际工作中,干部考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考察失真失实现象,严重影响了组织部门在群众中的公信度。笔者通过学习《干部任用条例》,结合干部考察工作实践,就加强和改进干部考察工作谈几点建议。一、在考察动机上,要破除“考察服从调整”的思维定势考察工作的正确动机就是为了客观地了解和反映一个同志、一个领导班子在德、能、勤、绩、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识人不准、考察不细等原因,有的干部刚刚被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群众就反映其有严重问题。有的干部犯了错误后,一查早就劣迹斑斑。针对这种现象,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带病”上岗。对此,干部群众颇有微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带病”的干部上岗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企业民主评议干部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一,职工群众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对民主评议干部不感兴趣,认为民主评议干部是“走形武”、“花架子”,“工人只管干活挣钱,评议干部与己无关”。怕打击报复,不参加评议,即使参加评议也只讲优点,不评缺点。对干部有意见,不严肃,不认真,单纯地以泄私愤为目的,言过其实。其二,职工代表、民主管理员的素质低,在民主评议干部的认识上存在差距,没有充分认识到民  相似文献   

13.
干部考察是干部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干部选拔使用的质量。要使选拔出来的干部与拟任用岗位相匹配,确保组织意图的实现,干部考察者必须具备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多年以来,关于考察材料的撰写,多有议论。所谓“千人一面”,就是某些考察材料备受诟病的说辞。确实,干部考察材料在撰写时应当避免和克服模式化、笼统化和简单化的现象。笔者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日注重实例论证。有一些干部考察材料,不注重举例子、摆事实,在谈及工作态度时,一律冠之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较好”;谈及开展工作的方法时,多以“工作思路清晰,办法点子较多”一语概之,而不是结合被考察对象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特点进行具体说明,让人看了之后仍然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在选人用人时有什么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干部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管理监督的基础和前提性工作。要快速而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考察领导干部 ,保证干部考察的真实性 ,为选拔使用干部和加强对干部的管理监督提供客观依据 ,有必要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一、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的重要意义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1.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 ,进一步推进了干部工作的民主 ,实现了群众公认原则与重视少数人意见的有机统一。群众公认 ,是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 ,多数人的意见是能够客观地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的。在考察干部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一、目的意义干部考察建立函考制,就是以完善现行考察、拓展干部考察范围为目的,以干部的工作、生活轨迹为纽带,以书面沟通为主要方式,全面、历史、全方位地对干部进行考察的一种制度。由于目前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了解的范围和对象主要还是以本单位为主,而对与班子及成员联系相对较为紧密的上级主管部门、下级业务部门以及干部生活、工作过的部门考察了解却较少。恰恰这些单位或个人所反映的情况和内容却很有价值。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他们在对同一层次干部的横向综合比较中,更能对考察对象的工作能力和业…  相似文献   

17.
选中用好干部是组工干部的重要工作。但如何在组织考察中科学公正地考察和评价干部,为考察对象“画准像”?笔者认为应做到有“三号”。  相似文献   

18.
干部考察的真实性是培养选拔干部的先决条件。但是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干部考察失实失真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从而造成选人用人上的失误。因此 ,防止和纠正干部考察中的失实失真现象 ,已成为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各级组织部门研究的新课题。一、干部考察失实失真的主要原因造成干部考察失实失真的原因是复杂的 ,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 :1.考察方法单一、滞后。如在考察中对被考察者定性的指标多 ,定量的指标少。只注重民主测评的情况、谈话的情况、推荐的情况 ,缺少与经济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执法…  相似文献   

19.
常守风 《党政论坛》2013,(13):52-53
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考察情况的综合反映,是选拔任用干部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组工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考察情况的综合反映,是选拔任用干部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这个像画得像不像直接关系到能否选准、用好干部,关系到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此事马虎不得。当前,在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上,普遍存在概念化、公式化、个性不够强和准确度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