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彩云 《学理论》2012,(22):94-95
作为刑事诉讼案件中的被害人,其权利的保护一直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内容,不起诉救济制度就是保护其权利的一项重要制度。为制约检察机关的不起诉权力防止检察机关权力滥用、保障被害人合法而制定了不起诉救济制度。本文试从分析我国现存救济制度及司法实践中存在问题入手,对被害人面对不起诉救济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犯罪被害人学的兴起,被遗忘了多年的被害人重新成为刑事司法政策关注的对象,让被害人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主体参与诉讼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地位,并使其享有了较以前更广泛的诉讼权利,但在其权利保障方面仍有立法缺陷,因此应完善被害人诉讼参与权,保障被害人诉讼中的知情权、不受第二次侵害的权利,建议赋予被害人间接上诉权。  相似文献   

3.
李忠民 《理论探索》2006,(3):147-149
刑事被诉人包括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及审判阶段的被告人,其诉讼义务与其实体义务的区别是:产生原因不同,产生时间不同,相对主体不同及制裁方式不同。纵观人类诉讼史,被诉人的义务范围经历了由小到大的逐渐合理化的过程。被诉人诉讼义务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忍受义务、到场义务和对质义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完善及制度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我国与国外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享有的诉讼权利,可以看出我国是非常重视被害人的权益与权利保障的,然而在这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缺陷。笔者对我国的被害人权利保护提出一些构想,赋予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一些诉讼权利,确立一些有利于被害人的诉讼制度,以求达到与被告人诉讼权利及地位的平衡,以真正实现诉讼的公正。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中的主体之一,其所占地位与所起的作用很特殊,在自诉刑事案件中处在控告人的地位.被害人所遭受的损害通常通过自己行使诉讼权利而得到责任追究与权益恢复,一般被害人所受损害相应较小,不存在社会救助问题。而在公诉案件中,是由国家公诉机关来承担指控犯罪、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义务与权利的。此时从指控犯罪、主张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角度看,被害人处在从属的地位。对被害人造成的精神、身体的伤害相应更大,使得被害人的生活由正常而为窘迫困顿,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甚至难以为继。从司法实践来看,仅通过由刑事诉讼行为的完成达到权益救济与权利恢复尚不足以使得被害人的生存环境得到基本改善。故此当考虑设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以解决此类问题。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问题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所谓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指因犯罪遭受损失的被害人,在其不能从加害人处或通过其他途径得到补偿时,由国家依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给予被害人补偿的制度。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我国于2004年也逐步建立了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然而,由于并未明确被害人的救助范围和救助条件等内容,我国的刑事被害入救助制度并不健全。从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社会必要性和可行性着手,进而分析如何在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7.
向彦 《学理论》2013,(23):162-163
医患之间的权利义务是由医疗合同和相关法律规定所确定的。医患间的权利义务具有动态性、对应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依据有关法律和医疗实践,具体说来,医方的义务包括:诊疗义务、注意义务、说明义务、紧急救治义务、制作保存病例资料的义务,以及保密义务。其中,诊疗义务是医方最主要的义务,说明义务与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相对应,紧急救治义务有严格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胡国建 《学理论》2009,(32):73-75
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理论基础在西方国家一直是争论不休,主要存在社会契约/保护失败理论、风险共担/社会保险理论、社会福利/道义责任理论、政治动机或政治工具理论等四种学说。归纳并梳理这些观点对我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集合 《理论导刊》2002,(11):53-55
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是司法界的一个陌生课题。本文试图从附随义务的概念、特征以及与其他义务形态的比较等几方面加以论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相似文献   

10.
被害人承诺作为正当化行为理论中的问题之一,在各国刑法中都得到普遍认同。但是,我国刑法理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试从宏观角度对被害人承诺问题加以阐述,从而探求该问题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1.
与宪法规定的其他义务相比,第五十三条中的守法义务是更为基本的义务,但是宪法学界鲜有对守法义务的论证。从法理学进路则可证成此守法义务:首先,任一正常的社会都有正当的社会目标,这确保了社会对法律的要求是正当的;其次,法律与社会之间有基于相互性的责任,当法律回应了既定社会的正当要求时,此社会的任一成员都有回应法律的义务;最后,社会成员不证自明的理性确保了回应的必然性。所以,正常社会中的任一理性公民都有宪法上的守法义务。  相似文献   

12.
殷武 《行政论坛》2005,(3):67-71
经理义务的内容包括经理在职义务和经理离职义务两部分。前者具体有忠实义务、注意义务、保密义务、签名盖章义务、计算义务和不得滥用经理权或越权行为的义务;后者具体有保密义务、竞业禁止后契约义务、不得策反公司员工、高级职员的义务、不得使用离职前所埋伏的商业机会的义务和不得与公司从事特定财产交易的义务。针对我国公司立法中的缺陷,建议在完善经理的忠实义务、增加经理在职注意义务、规范经理离职后应对公司负担的义务及违反上述义务法律责任的规制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西方政治学对公民政治义务理论的研究素为重视。在考察近现代、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视野下的公民政治义务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对"走向权利时代"中的中国公民政治义务的内涵与类分作一初步论述,提出要把公民政治义务的履行与对公民权利的保护结合起来,培育健全的公民政治义务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公务员制度中,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的享有、履行却不对等。通过对中外公务员的义务进行比较,提出“公务员义务本位”理念及其法制化的途径在于:在公务员法的立法中体现公务员义务本位理念;通过制定各级各类公务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体现公务员义务本位理念;建立公务员义务本位的监督体系;通过公务员录用、上岗、培训、晋升、奖惩、退休待遇等各个环节体现公务员义务本位。  相似文献   

15.
董事信义义务的立法与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文 《理论探索》2012,(1):141-144
信义义务是指当事人之间基于信义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公司法关于董事信义义务规定的缺失体现在对董事注意义务规定、对董事忠实义务规定和董事对债权人信义义务规定三个方面;公司法关于董事信义义务的规定应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6.
王华 《学理论》2012,(11):132-133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刑事诉讼中对于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也得到了提高,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也同样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立法上虽然赋予被害人一定的权利,但实践中,其权利往往难以实现,物质损失有时很难挽回,更不用说复仇心理和赔偿心理的补偿。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不断努力,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刘颖 《学理论》2014,(5):105-106
法的价值和立法活动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也是由一定意义的价值需要所决定,并为这些价值需要服务。由此可见,分析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价值对于构建该项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正义的实现、人权的保障和效益的追求方面分析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价值,以期对建立这项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作为义务在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客观要件中处于核心地位,研究作为义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分析刑法中存在的作为义务理论来看,应当从形式要件与实质要件两个方面共同限定作为义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界分关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存在界域,刑法特有的调整手段以其无以复加的严厉性使得严格区分违反法律义务的不作为犯罪与纯粹违反道德义务的非罪行为甚为必要。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之区判标准不应仅仅囿于法哲学层面论议,而更应落实于实定法畛域,唯此方得以指导实务践行、贯彻作为刑事法治基本要求的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被害人保护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法律在被害人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建立了包括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被害人补偿、被害人援助等较为完备的被害人保护制度。我国对被害人保护的研究和关注起步较晚,被害人保护工作存在很多不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日本在被害人保护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通过完善立法、建立被害人补偿制度和实施被害人救助工程,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被害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