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失业人员,往往针对的仅是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者。而事实上,在如今城市中,还存在另外一个失业群体,他们没有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经历,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更低学历毕业或肄业后加入到失业行列,他们被劳动学研究专家和社会学家们称为“新失业群体”。经过多年的国企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目前,由国有和集体企业失业下岗人员构成的“老失业群体”已达到峰值,而“新失业群体”问题开始逐步凸现,  相似文献   

2.
“新失业群体”之所以一毕业即失业,与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几乎无任何优势是大有关系的。为什么呢?请看——“新失业群体”基本属于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是作为"小皇帝"被养大的,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较弱;而在以升学为取向的应试教育中,在初级和中等教育阶段,他们也没有学到或得到多少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不过,相对于其成长环境,我认为,应试教育更应该对他们的失业负责。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进入新的转型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正当国家为忙于解决老的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时,一个新的就业问题又浮出水面,这就是“新失业群体”。何谓“新失业群体”?指的是那些到了就业年龄仍然依靠父母养活的年轻人。本期以《关注“新失业群体”》为题,对新出现的失业群体作了较为充分的报道。我们之所以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对这个年轻的群体予以关注,是因为这是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的话,会带来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学教授孙立平语)。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新失业群体”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人们会以怎样的心态来“接纳”他们?罗先程(北京某高校教师):现在学校很大一部分课程是为应试教育而开设的,学生们学的往往是一些过时的知识,这些知识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一毕业就失业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5.
张飞 《青年探索》2007,(1):87-90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失业群体”的社会生存状况与自身的先赋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确实有密切关系,这些因素导致了其在就业中遭受一定的社会排斥。“新失业群体”的父辈由于本身的失业下岗而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且由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特殊的体制转轨境地,使之遭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挤压。  相似文献   

6.
近30年中国青年失业群体分类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的30年间,我国青年失业群体内部已经发生了与改革前的青年失业群体完全不同的变化.在户籍和学历的二维划分下,新时期的我国青年失业群体内部可以区分为三个较具有同质性的小群体,即农村青年失业群体、城镇青年失业群体以及大学生青年失业群体.这三类青年失业群体间既有诸多重叠部分,也有各个群体所特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红  李航 《青年探索》2006,(4):26-29
本文主要从宏观制度因素和微观个体主观感知两个层面分析了“新失业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流动的内卷化趋势。同时也验证了孙立平教授关于目前中国的社会格局已经基本定型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张格 《半月谈》2020,(8):78-79
疫情中,在所有受影响的人群中,2020届高校毕业生可以说是最焦虑的群体之一。线下的宣讲、招聘活动都被暂停,“开学即毕业、毕业即失业”的惶恐让毕业生们无所适从。当下,“云招聘”已启动,但难适应线上面试、无法提前实习、企业招聘需求紧缩,许多毕业生无奈发出“我太难了”的呼声。  相似文献   

9.
关注转型过程中的"新失业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峻,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03年度世界青年报告>数据显示,青年失业者已经占据了全球失业人口总数的41%,某些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失业率甚至高达56%,青年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的失业问题也面临着一个拐点——以失业下岗为主体的"老失业群体"达到峰值,"新失业群体"开始凸现.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回声:年轻人,别老站在圈外宋延阿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今日中国》的读者。贵刊第7期《关注“新失业群体”》的报道刊出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读完这组文章,感触良多: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关注青年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从“青年就业”这个实际问题着手,实实在在地关心青年人,体现出《今日中国》作为国家级刊物的责任感和良心。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今日中国》的读者。贵刊第7期《关注“新失业群体”》的报道刊出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读完这组文章,感触良多: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关注青年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从“青年就业”这个实际问题着手,实实在在地关心青年人,体现出《今日中国》作为国家级刊物的责任感和良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近日表示,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民工群体失业状况好于预先估计,并未出现大量滞留和失业。 “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近期在重庆、河南、安徽等农民工劳务输出大省的调查显示,农民工群体并未出现大量滞留农村的情况,约85%的农民工已经返城。同时,返城农民工对劳动力市场变化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大多数人都有活儿可干,并没有大量陷入失业。”李培林说。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失业群体”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杨  陈璐 《青年探索》2007,(2):27-29
"新失业群体"正逐步成为我国未来失业人口的主体,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界定了我国"新失业群体"的基本范畴,同时用具体数据描述了未来失业形势的变化,通过深入分析"新失业群体"所面临的诸多风险和严峻挑战,阐述和揭示了未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新情况和新特点,结合中国目前的具体国情,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努力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多个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是中国较早提出和研究“新失业群体”的学者。“对这个群体有不同的叫法,如待业青年、新增劳动力等,我们只是提出了一个更加醒目的概念,目的是引起社会对这个年轻群体的关注,这是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孙教授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屋外暖暖的阳光与沉重的话题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15.
在前不久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不同意‘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说法。但是我承认,现在大学生就业确实遇到了很多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第二代独生子女也已长大。独生子女是社会的未来,关注独生子女的成长、成才,是全社会的责任。目前,在我们身边有一个颇令人忧心的现象:这些由20岁到30岁的新失业族,大有直逼“4050”下岗人数之势。他们大学毕业不就业在家“啃老”;或者低学历、少技能又怕苦在家“待业”,他们成为了新时期的“新失业群体”。本刊记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和剖析,期望通过我们的文章引起社会的关注、决策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知识失业是指受过较高教育的知识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其主体是具备一定知识和专业的知识劳动者。自20世纪80年代末尤其是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以来,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他们成为最早的知识失业者。面对某些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实,知识失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重大的社会、心理影响是难免的。许多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沉浸在沮丧、自责、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整天哀叹着社会的不公,自身的不幸,眼睁睁看着自己步履蹒跚,生命沦落。其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1.引发一系列的认知失调。一些大学生对上大学的美好预期…  相似文献   

18.
对“知识失业“和“啃老族“的忧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劳动力素质整体有待提高的今天,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刚毕业就已经开始步入失业大军的行列,出现“知识失业“现象.很多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职位,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闲散在家中成为现在所谓的“啃老族“.这显然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全国又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新的就业"洪峰"滔滔涌来。作为就业最厚重板块之一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将面临着登上社会舞台扮演什么角色的挑战和机遇。"毕业即失业",陈小曼对这种说法持对"毕业即失业"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新失业群体的现状、特征与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由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人员构成的"老失业群体"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失业者所组成的"新失业群体"正在成为解决失业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