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评“混合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侯孝国“混合经济”、“混合所有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对新概念。“混合经济”有时也被称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人们主要从宏观层次上把握其基本含义:从宏观层次上来看,整个社会经济同时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和经济成分,既不是单一的国...  相似文献   

2.
汤烫 《前进论坛》2009,(5):14-16
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出现了由“热”转“稳”并局部下行的宏观形势。而与此对应的理论学术界、舆论宣传界却表现得异常活跃和热情。为此,笔者就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应然宏观刑事政策“不再严打”“只宽不严”“废除死刑”的理论根据是:人们在对犯罪的认识中,将渗入其间的理性与情感相分离,以平和替代愤怒;刑罚史的走向与结论表明刑罚无效或是重刑无用,应当另谋出路;因果关系的困惑及明朗点明世人,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应当宽容和宽恕犯罪人,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人道主义的彰显和人权的真正实现更是应然宏观刑事政策的本体证明。  相似文献   

4.
一在转述黑格尔关于观念是“作为认识和意志的真和善的观念”这一观点时,列宁写道:“观念是{〗认识和意图”①他肯定了黑格尔的基本思想,指出在人的思想观念中,既有关于事物本质、规律之真理性的认识,又有关于事物之理想、价值的“善”的追求。“善”,在这里不拘泥于道德的方面,而是“是‘对外部现实性的要求’,这就是说,‘善’被理解为人的实践=要求(1)和外部现实(2)。”②这里,透露了思想认识活动中的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即“真”的认识与“善”的意图两者的内在关系。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认识上的求真是为了意图上的…  相似文献   

5.
陈晋 《思想战线》2021,47(5):29
通过长时段的田野调查与细腻的民族志研究,人类学家发现,现实中的法不仅意味着自上而下、抽象的外在规则,更对应千差万别的文化观念和相应的行为模式。有关法的知识与当地的道德秩序密不可分,人们对规则的认识亦是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也是对伦理化的社会关系的认识,因此,“法律”和“正确”难以二分。法的地方实践有坚实的社会基础,这一基础并不仅仅是地方的,而是区域或国家的,嵌入了宏观的权力网络。仪式提供了某种契机,促使当地人运用具体的知识和实践手段去落实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对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兴起新高潮,要新在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贯彻上取得新的成效。本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为指导,着重谈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历史地位的学习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湖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宏观认识陈久一现代化的本质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1.现代化的本质“现代”是一个与“传统”相对立的社会范畴;完整的“社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整体性的社会学概念,它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8.
常听一些同志说,民政工作包罗了许多其他部门不愿意管、也不想管的既无权、又无利的工作,增加的新业务、新领域也都是在“捡剩饭”,因此,民政部门只要把守住原有的阵地,而不必一味地开拓。笔者认为,这种认识的错误之处.一是在内容上自我局限,二是在作用上妄自菲薄,三是在手段上甘居落后。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对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和基本任务已经作出了科学的表述而与2相配昌的关于民教工作特质的研究则自持进一步深入。关于民政工作的特质,目前已经形成的认识.层基于经典理论、传统方式、宏观层面上的分析即:由民政工作对象覆盖…  相似文献   

9.
在2000年6月中央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等四个需要深入研究的大问题。这四个问题特别是前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幸福,作为一种个人感受,可以有许多的维度去衡量。而人生活在社会当中,每个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谈论幸福不可能脱离环境状态、发展阶段。由此概括说来,幸福感有两个影响因子。一是宏观的社会发展水平,二是个人对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与教材确定以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索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在具体教法的探讨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许多经验,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宝库。然而,在系统化方面、在宏观认识上还有着明显的不足,即对教学法的认识仍有表面化的倾向,有时还停留于对教学法的感性认识阶段,难以使认识提高,从而形成局部精湛与整体粗糙的矛盾,最终影响着我们对教学法的研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巴班斯基对教学法分类的研究,对我们政治课教学法的探讨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巴班斯基…  相似文献   

12.
如何适应和做好人大工作之我见□史中在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中,既不忽视从“微观”上观察问题,又要特别重视从“宏观”上观察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入手,依靠党委对重大问题作出决议,确保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一要明确工作职权集体行使的格...  相似文献   

13.
陈胜利 《前沿》2013,(16):127-129
方言借用属语内借用,翻译时经常使用。其中,又以“方言对译”最为普遍。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翻译中的方言借用,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宏观上,“不似之似”,不失为一种可行之策;微观上,“通俗的口语,清淡的方言”,不失为一种可行之略。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第12期“特别策划”《金锤银镰旗正红》是一篇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既有深度又有力度的辅导文章。她站在宏观的层面上,重温历次党代会,特别突出了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主题。对中国社会从“人心思定”到“人心思变”,再到“人心思兴”的心路历程,特别是对当下“历史新起点”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人代会上,代表审议“两院”报告话题更集中,立意更高,内容更宏观。记者发现,过去审议“两院”报告代表普遍关注社会治安、执行难、超期羁押等具体问题,现在代表把“司法公正”、“公平正义”、“公正与效率”作为审议“两院”报告的“重头戏”。代表们普遍认为,五年来,“两院”在市委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法履行审判和检察职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考认识类开放题,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情景和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自己的认识,其设问表述常用“认识”、“观点”、“评价(评析、评论)”、“看法”、“分析说明”、“启示(警示)”、“感想”等词。这类设问的内容非常广泛,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对说法、观点的认识1.对正确说法、观点的认识。例如:犤材料犦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80年。在前80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  相似文献   

17.
当前经济形势是不是“宏观好、微观差”倪小庭怎样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宏观好、微观差”。对此,我谈几点看法。宏观形势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以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济...  相似文献   

18.
顽石 《公民导刊》2009,(3):56-56
贵刊2月号的第一篇文章《危中求“机”更好前行》很有可读性。文章第一部分“‘越冬’路线图”从宏观上勾勒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庆路线;第二部分“‘领军’人物志”分别选取市委书记、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精彩的审议发言,  相似文献   

19.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刑事政策。这一政策现面临难以兑现的困境。困境的成因:立法上的缺陷和司法解释的不当;片面的理解和错误的认识;执行不严、贯彻不力。摆脱困境的出路:澄清、纠正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错误理解和认识;为“坦白从宽”立法;加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司法解释;切实执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去把握去认识,又要密切结合基层的实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需的实际去认识去把握;既要从宏观上、战略上提出目标任务并加以分解落实,也要重视从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微观基础的角度看问题作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