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葛是与苎麻等植物不同的纺织原料。古代越族发明的葛纺织工艺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此后,它在历史时代得到不断地发展。古越人及其后裔生产的各种葛织工艺品闻名天下,成为历代王朝的地方贡品。直到清朝以后,由于棉织业的发达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葛织工艺,在东南、岭南等地区才走向衰落绝迹,只是在西南民族地区还有一些遗留。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岭南社会经济发展述略杨盛让岭南是古代越族居住的地区。秦汉以前,这里社会经济还相当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渔猎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秦汉以后,随着封建郡县制的推行,中原大批汉人的南迁,岭南出现了越汉民族大融合的局面,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犹太人于公元前1世纪在巴勒斯坦建成统—的以色列王国,并建立了犹太教。从公元1世纪以色列王国被罗马帝国占领起,犹太人就开始了被迫流亡欧洲及世界各地的历史。然而,在近两千年的颠沛流离中,犹太人始终流而不散,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骆越之“骆”义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族是我国先秦和秦汉时期活动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一个古老族群,因其部落众多,故史有“百越”之谓。 骆越是越族一支,分布在“今广西西部和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和海南岛以及越南北部。”其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和桓宽《盐铁论·地广篇》,但都只称“骆”而不及“越”。到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始称“骆越”。这说明“骆”是骆越的前称之名。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丧葬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布依族就是其中之一员。据有关史料记载,布依族可能同古代的“骆越”人和“僚”人有密切的历史渊源。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四七六—二二一年),岭南和红水河流域一带,已建立了“骆越”人的部落联盟。至今有的布依族还自称叫  相似文献   

6.
南越王国自秦二世时始,汉武帝时亡,共存活了93年。时移俗易,中国的历史演变到公元199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2000年前属南越王国疆域的香港已在公元1997年回归,同属南越王国的澳门归程也已屈指可数。今天,我们在回顾当年南越王国的兴衰史时,依然感受到它的现实意义。南越王国的疆域,从五岭之南到南海之北,“东西万馀里”,其范围包括广东、广西大部及云南的南盘江南与越南的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水族的族源     
水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关于水族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水族是由古代南方“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的单一民族。 秦汉以前,岭南一带居住着“骆越”、“西瓯越”、“南越”等许多部落,他们与东南沿海的其他诸越部落,统称为“百越”。从历史发展的迹象以及文化生活特点、语言等方面考察,水族是由“骆越”  相似文献   

8.
滇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由西南边疆民族建立的王国,其疆域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版图扩展至云南洱海、滇西北和红河流域地区。在其存在的500多年时间里,古滇国的工匠们掌握了青铜冶炼的高超技巧,创造了极富地方特色、光辉灿烂的青铜器文化。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初,以今天云南昆明滇池区域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古王国——滇国。滇国存在的时间大约有500年左右,域内的主体民族为滇族。滇族在数百年间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并部分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创造出了一种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滇文化。滇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是越族造船史的高峰。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而设计制造出多种不同类型的船舶。船舶的承载力、快速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古代世界船舶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记录。当时越族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整体布局较为合理、生产设备较完善配套、规模巨大的造船工场,尤其是船体结构和动力装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骆越”释名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雒)越是中国古代岭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的称谓之一。在文献记载中,先秦两汉骆越人主要活动于今越南中部、北部和我国广西西南。《史记·赵世家·正义》引顾野王《舆地志》“交趾、周时为骆越、秦时为西瓯。” 则骆越可能为古交趾地区最早的居住民族。另《史记·南越列传》《索引》引《广州记》、《水经注·叶榆河》引《交州外域记》皆以骆越在交趾。蒙文通先生《越史丛考》以《汉书·地理志》考证交趾、九真二郡骆越人口至西汉平帝时达91万口。因此,至迟东汉以前,交趾地区主体民族当为骆越不误。《后汉书·南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已产生。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就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实行法治。他说,"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为政最重要的一个规律是:一切政体都应订立法制……使执政和属官不能假借公职,营求私利","取得特殊的权力。"我国古代有过一场延续了400多年的人治与法治之争,法治思想由春秋时期的管仲(?—公元前645年)开其先河,经过战国初期的李悝(?—公元前359年)、中期的商鞅(约公元前390—338年)等人的阐发和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的实践,至战国末期的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集大成。管仲认为,"以法治国,举措而已。"有法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是岭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急剧变革的时期。自秦始皇进军岭南,设置郡县后,大量的中原汉人逐渐涌入岭南,并与岭南土著越人杂居。因此,秦汉时期也是岭南地区的民族相互进行文化交流,乃至民族融合最为频繁、复杂的时期。本文试图对秦汉时期岭南地区越人和汉族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情况作一些探索,以就教学术界。  相似文献   

14.
走出蛮荒——交通与秦汉时期的岭南越族社会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对秦汉时期岭南越族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秦汉时期岭南水陆交通的拓展强化了岭南的政治地位,加强了中央与岭南的联系,促使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出现;引发了岭南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岭南商业贸易的起步和早期海外贸易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印章也称图章,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是我国古代锲刻文明的遗存.从考古所得的遗存来看,我国的印章文化可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约公元前十七世纪初--公元前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6.
万里长城     
横亘在我国北部的长城,越沙漠,攀高山,跨河谷,自西向柬,绵延万里.是中国古代一项雄伟的建筑工程,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万里长城最早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各自在险要的地方修筑了长城.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  相似文献   

17.
越南学者陶维英所著《越南古代史》第三编《铜器文化和雒越铜鼓》,对东山铜器文化的渊源关系提出了两种自相矛盾的评价。一方面承认:通过百越和越族的铜器文化比较,战国时代的汉族铜器文化很有可能对雒越铜器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即可能是由于战国铜器对岭南百越人铜器的影响,以及越族人铜器对雒越人铜器的影响,甚至可以清楚的看到现住居华南和印度支那北部的大部份少数民族之间,文化上,风俗上以及语言上的联系。所有  相似文献   

18.
何平 《思想战线》2012,38(2):121-124
虽然缅甸的许多史籍在论述缅甸早期历史时,都提到了一个叫做"太公"的王国,一些学者也认为,太公王国是缅甸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之一。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缅甸历史上,有过一个存在历史并不是很久的太公城,但却并没有一个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太公王国。缅甸史籍中说的那个太公王国,只是以后来才出现的这个名叫太公的城市为背景的一些传说而已。  相似文献   

19.
李月英 《今日民族》2007,(12):30-34
百越即古代越族,是我国古代长江以南最大的一个族群,因支系众多,战国末年又称为百越。百越民族各支系虽在文化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性,但总的说  相似文献   

20.
(二)出自百越系统的各族《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即汉、晋以前的“西南夷”地区以属于“夷”和“越”的民族最多。“夷”指的是出自氐羌系统的民族;“越”乃属于百越系统的部落。越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的古老族群,其分布区域是自东南沿海往西至西南和中印半岛北部一带。公元前五世纪时在今浙江一带建立的越国是越族中的先进部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索隐》说:“越在蛮夷,少康之后,地远国小,春秋之初,未通上国,国史既微,略无世系。”《汉书·严助传》说:“越方外之地,翦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受正朔。”即在春秋以前,越在南方自成一个族群,较之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为落后,被视为“蛮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