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年前,我还看到附近个别蜜柚大棚经销户(商)暗自里收购县外蜜柚,偷偷假冒蜜柚商标标识卖出高价。现在,这些以假乱真的现象没有了,多亏县里督查队严格执法和宣传,我们不用担心啦。"平和县人大代表、和鑫柚业有限公司经理周和生高兴地说道。平和琯溪蜜柚是平和县的农业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2.
“不会说”和“太会说”郑州市委统战部政研室如今会多,什么例会、座谈会、茶话会、答谢会、联谊会,五花八门叫人眼花缭乱。大凡参加这些会,你就会发现两个问题,即有些人“不会说”,有些人“太会说”。“不会说”者自演“哑剧”,缄口不言。人家指名道姓请他发言,满...  相似文献   

3.
郑荣文  张爱民 《群众》2022,(10):69-6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要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实践中是否敢于说“不”和“行”就是一条重要的检验标准。说“不”与说“行”需要正气敢于说“不”或“行”需要从培植和涵养浩然正气抓起。党员干部应具有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品格,敢于说“不”或“行”就是这种党性修养的具体表现,“敢于说”是一种修养,而“正确说”事关路径选择。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党员干部就能准确把握客观规律,懂得怎样在“不”或“行”之间作出公正而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7,(10):32-32
人的一生中。总会不可避免地、不止一次地说“是”或“不”。说“是”与说“不”。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也是一门艺术。二者运用和处置得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运用和处置得不好,会留下遗憾,乃至后患。  相似文献   

5.
说“面子”     
关于“面子”,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是,体面或表面的虚荣。国人是非常看重面子的,所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可见人的脸面与生命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丢失了脸面,宁可去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自诞生那一天起,正是由于有了面子意识,才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明程度不断提高。或说,面子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是道德规范的底线,它维系的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一个人如果不要面子,那他就会置法律、道德于不顾,不择手段,伤天害理,无所不及,就会成为衣冠禽兽。  相似文献   

6.
“根”说     
“根”说姚柏林据对牛年春季26个省区市和解放军“三下乡”统计:共送图书2180多万册,送戏98万余场,送电影123万余场;到农村去的科技人员452万余人次,送科技资料3634万多份,有6960多万人次参加科技咨询;下医疗队6990多个,医务人员1...  相似文献   

7.
说“线”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同各种“线”打交道.比如,我们上街,马路上就画着各式各样的线、横道线、行车线、中心线、停车线等等.行人车辆必须依照交通法规、按线行动.如果穿马路不走横道线,吃红灯超越停车线,民警就会找上门来,批评教育以至罚款.  相似文献   

8.
说“耻”     
说“耻”丁凤麟最近,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毋忘国耻"4个血写的大字,以其震撼人心的历史穿透力,正告国人居安思危,开拓进取,重振雄风。所谓"国耻",指的是失却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乃至领土完整之国家所蒙受的奇耻大辱。八年抗战中民族精英们呼唤的"毋忘...  相似文献   

9.
说“脱毛”     
当今之世,是信息时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智力竞争,愈加激烈。信息时代,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更新知识,为“三个面向”服务。知识发展,不禁使我想起了德国化学家李比希一句名言:“化学正在取得异常迅速的成就,而希望赶上它的化学家们,刚处于不断脱毛的状态”。“脱毛”现象,何止于此?教师的知识,亦在不断“脱毛”。当代教师,置身四化之列,知识“脱毛”,势在必行。单凭一点“旧毛",未长“新毛”,教育是难以起飞的。  相似文献   

10.
说“宗吾”     
李乔 《北京观察》2011,(1):34-35
“宗吾”达两个字出自李宗吾的名字。李宗吾是民国时期的大学教授(川大)、教育家、思想家、同盟会员。他写的《厚黑学》一书名闻天下。  相似文献   

11.
说“和”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和”的观念源远流长,渗透到政治、道德、文化、艺术多个领域之中。“和”是中华民族人格理想、家庭理想、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说“我”     
“我”是自称之词,关于“我”的文章不易作。讨巧一点的写法是多作“自我批评”,或许能有一点可读性。作为文者有时候为了阐述某一命题,往往是“一根筋”,“认死理”,只知道一门心思地“我行我素”。故而,此文就极有可能走上“自我爆炸”之路。  有位朋友告诫笔者:“待人接物中应该尽量少用我字”。此事平日不太留心,一经朋友提醒,便立即能回忆出某些人张口倾泻而出的用词:“我认为……”“我明确告诉大家……”“我早就说过……”“我打过招呼了……”底气很足,十分硬朗;听来确实不够谦虚,有倨傲之态。这位朋友还说,中华民…  相似文献   

13.
说“忙”     
江志才 《群众》2013,(10):88-88
这是一个“忙”的时代。起早摸黑、疲于应对、夜以继日、马不停蹄,问谁谁都忙,看谁谁都行色匆匆,“忙”已然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成为社会上多数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4.
说“钱”     
钱到底是啥东西?有一点可以肯定:钱是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人人都离不开它。 对待钱,人们各有各的心态。高洁之士以理想、信念为人生奋斗目标。认为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们视钱为粪土,以恋财、贪钱为俗。为了理想、信念的实现,他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而狭隘之士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敛财高”,他们视钱为命根子,唯利是图,要  相似文献   

15.
说“赋闲”     
记得过去读“贤书”时常见到“赋闲”这个词儿,当时觉得对“赋闲”者挺安逸,优哉优哉!而今自己也属“赋闲”之辈了。但我没有古人那种闲情逸致,也没有文人雅士优哉游哉之感,倒觉得闲得难受。何谓“赋闲”?西晋时有一个叫潘岳的人,为官多年,后来不知为什么辞官家居,用现在的说法可能因年龄关系退休了。此人颇有点文才,回到家作了“闲居赋”一文。这篇文赋究竟是赞闲居之美,抑或是抒不堪忍受仕途的污浊毅然辞官归隐,像陶渊明那样坚决不与仕族社会合作之情,本人没有查过,大概是赞美闲居之乐吧。眼下只说后来出现了“赋闲”这个词…  相似文献   

16.
说“文化”     
文化主要指人类推动自身从自然走向社会文明的物质与精神创造。这些创造不仅是静态的陈列,而且动态地影响和感化社会,发挥效用。文化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中国上古的《易传》所谓:  相似文献   

17.
说“农民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层区别性、词语征象性、对立统一性、枣核文化性、生存倾向性、认知投射性是名词"农民工"产生的深层动因。"农民工"是汉语族群资源占有者和媒体用来称谓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事手工劳动的次族群或个体;经过汉儒文化的浸泡,逐渐附着有其他亚族群对农民工亚族群的俯视与傲慢;"农民工"称谓里的"农民"是一种标记。  相似文献   

18.
19.
说“争鸣”     
看球时要控制喝甜饮料;夏日贪凉易引发面瘫;大排档食品要少吃;喝水最好用玻璃杯。  相似文献   

20.
说“笑”     
笑是令人愉快的事,但是,笑离不开哭。哭在笑先,人呱呱坠地发出的第一声生命号角、诞生宣言便是哭的呐喊;哭在笑后,临终仍要掉几滴眼泪。如今世上有人笑有人哭,几家欢乐几家愁,哭笑轮换交替,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中华民族哭的历史比笑的历史长,尤其是近代的一百多年,外侮内患,战乱频仍,备受熬煎,流血流泪,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