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传统社会的细胞组织——家庭,笼罩在家长的专制统治之下。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一方面要受到在上的皇权专制,另一方面要受到在下的家长专制。家长制统治的专制特征表现为:经济专制、家长与家庭成员构成绝对的服从关系、家长对家庭成员实施棍棒专制、家长的专制权力得到国家的政权支持等。家长制统治对封建专制主义构成总体性支撑,它是中国专制社会的基础构造,是中国专制社会社会秩序的卫护者。  相似文献   

2.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族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在政治制度上,做到了尽善尽美,明朝二百多年十六任皇帝,大多有过励精图治之象,更有太祖、成祖、仁宗、孝宗等被认为有明君之风采。然而皇权治国,终归要有辅政之才,因此内阁设立,阁臣登上历史舞台。在明朝政治中,阁臣扮演过重要角色,既有三杨齐心协力佐助皇帝之现象,也有严嵩、徐阶相互倾轧之混乱,更有张居正权倾朝野之怪状。名臣治国,表面是弥补皇帝怠政之策,实际上也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佐证。皇权不具有稳定性,阁权又受皇权控制,过于随意,专制政权,终究不能善终。  相似文献   

3.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绝对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  相似文献   

4.
从进奏院状到定本制度:传播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代进奏院状到宋代定本制度的历史变迁,是传播模式的转变,更是一种传播制度的创新。质言之,定本制度是宋朝文官制度的从属制度,它通过编辑权的集中,加强了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在信息传播方面强化了专制的皇权。  相似文献   

5.
英国20世纪小说家戴维·洛奇的《失聪宣判》描写了贝茨教授失聪之后不得已提前退休后的生活点滴。他的生活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其中更有突转和发现,尝遍人生的苦难。这些悲剧元素的出现使该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悲剧意蕴:对人物命运不确定之悲哀,对人生苍凉之悲慨以及对庸常生活之妥协。正是这种悲剧意蕴在读者内心产生了怜悯与恐惧所引发的情感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中潘金莲的人生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剧的阴云,她与人通奸、谋杀亲夫,想要争取生活的幸福.潘金莲的悲剧人生有种种因素和社会推动力.我们对潘金莲口诛笔伐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封建礼教对女性权力的扼杀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上权力监督的特点(一)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组织独立、自成系统、垂直管理的权力机构我国古代社会,自秦朝起,为了确保皇权专制统治,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于是产生了权力监督机构和权力监察制度。在封建时代,监察权是封建皇帝君权的集中表现,是君权的延伸,本质上是对封建官僚们的一种按“御旨”的控制。其目的是通过“治吏”以治民。历朝历代为了不使皇权旁落,极其重视发挥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赋予其特殊的地位和相对独立的权限。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机构和监察制度主要由御史监察和谏官言谏两大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皆…  相似文献   

8.
对于林黛玉这一悲剧形象,以前的论者大多探讨其不俗之处,但黛玉在其悲剧人生历程中所展现出的"人"的魅力也是令后人为之倾倒的。其悲剧精神之雅美、性格之挚美、爱情之凄美在她为人做事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社会中探寻公共伦理缺失的深层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公共伦理的缺失,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在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中,自然经济、皇权专制、家族制度、传统伦理等多方面因素,阻碍了公共生活领域的分化和发展,严重地影响了现代性公共伦理的发育成长。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消解这些因素对健全公共伦理的负面影响,发展公共生活领域,完善公共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0.
一代军事奇才韩信,最终死于妇人之手。人们常说,成功是一种偶然,失败是一种必然。韩信的人生悲剧,是和他致命的性格缺陷分不开的,只懂军事,不懂做人与处世,最终落了个夷灭三族的下场。根据《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我们可以看到韩信的大致人生脉络,从而找出他的悲剧人生原因:  相似文献   

11.
养廉银制度是清朝文官俸禄制度中的独创,从雍正元年到宣统三年(1723—1911),延续了将近200年之久。其动机和目的正如其名称所言,是希望外官凭此待遇而免于贪污渎职,能够洁身自好。然而,最后结果与立法者的愿望相距颇远,甚至走向了反面。养廉银由领俸人直接向百姓征收,财出偏门,官员俸禄主次颠倒,数目派定不合理,京官外官的俸禄严重失衡等弊端日益凸显。究其原因在于养廉银本身制度设计不合理、内容不健全,监督制度的乏力和专制皇权的根源,因此养廉银制度并不是解决官吏清廉的良策。  相似文献   

12.
叛逆与专制的核心问题源于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不同理解与追求。人们追求理想、坚持真理时常常忽略了相互间的宽容与尊重。缺乏宽容的社会难免于叛逆和专制,距离和谐就会更加遥远。刑事政策应该是国家确定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执法都必须遵循的对付犯罪的政策。刑事立法应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执法和刑事司法则应该落实刑事立法所确定的宽严相济,而不宜另设宽严标准。从犯罪学角度看,并不是所有犯罪事件都是敌意事件,因为有些犯罪事件中的犯罪人既不对社会有敌意亦不对他人有敌意。敌意是人之所以犯罪、之所以伤害他人和社会的重要原因。减少和消解敌意是我们讨论敌意事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又颇具争议的复杂人物,他的政治生涯跌宕坎坷,五任中央最高领导人,大革命失败成为托派领袖而被开除党籍,晚年蛰居江津客死异乡,这不能不说是陈独秀的人生悲剧。究其原因,主要是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反托派斗争及王明、康生的诬陷,国民党的险恶用心,以及陈独秀的独特个性等,共同造成了陈独秀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4.
刘福政 《工会论坛》2004,10(6):116-116
通过对旧中国四十年代三种女性生存状态的描写 ,张爱玲传神地描摹了旧社会女性内心深处的软弱、愚昧、图虚荣、不能自持等阴暗面 ,展示了她们思想被束缚、人性被扭曲的悲剧命运 ,指出封建等级制度与伦理观念是造成这悲剧人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麦克白:权欲与野心的牺牲品--浅析悲剧《麦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西方评论家认为,悲剧<麦克白>中的主人公麦克白的毁灭是女巫的蛊惑和麦克白夫人的引诱所致.这些看法都失于偏颇.麦克白走向毁灭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的野心和权欲.麦克白本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但是在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时刻,经不住权力的诱惑,一念之差,选择了恶,放弃了善,踏上了自我毁灭的不归路.麦克白的悲剧使读者从更广阔的人性的视角来看待人生.  相似文献   

16.
性格决定命运.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原因在于刘兰芝刚强的性格.这种刚性广泛地体现于刘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与刚性紧密相连的是自尊,二者结合,便有了"自专由"的举动.这种性格、行为,即是造成婆媳矛盾的根本原因,也是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合法性理论对中国古代皇权进行投射发现,中国古代皇权政治合法性是以"天"、"德"、"民"为基石的综合合法性体系。"天"、"德"、"民"三维合法性论证主观上是为皇权的存在寻求外部以及内部的支持依据,而这种论证体系也会被夺嫡者、革命者所利用,也会成为批判皇权拥有者的工具进而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反向作用。"天"、"德"、"民"三维合法性的构建目的在于维护皇权中心主义的统治力,三维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的关系。"天"具有皇权合法性的终极性,"德"将"天"的终极合法性落实到皇权的拥有者,使其落地生根,"德"是连接"天"与"民"的纽带与桥梁,"民"给予皇权所提供的合法性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在民,"民本"是"君本"的附属品。  相似文献   

18.
《边城》是一首充满天籁之音的优美牧歌,然而其中却又浸润着不尽的忧伤,它通过湘西儿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其中寄托了作家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相似文献   

19.
永恒的困境--论张爱玲小说中伦理悲剧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悲剧是指个人与普遍法则规范相冲突所导致的苦难、不幸甚至毁灭,它在张爱玲小说中有一定的反映.张爱玲通过她笔下的伦理悲剧,展示了个体生命的超越性本质以及命运的荒诞、人生的悲哀,人性的不可理喻,从而使其小说创作超越了社会历史层面而进入到哲学领域.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皇权主义体制下的中国,"皇权不下县",在广阔的乡村,皇权、绅权、族权和农民构成了独特的乡村治理生态。其中,乡绅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是其他权力主体的缓冲器,在传统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乡绅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并不能冲破皇权主义的禁锢,也并不存在"乡村自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