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白然形象之不同于艺术中的自然形象,正如自然美不同于艺术美。自然形象只表现自然物本身的特殊的自然质和本质规律,而艺术中的自然形象却还表现人的某些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某些内容,其中还反映了作者的情趣、爱憎和褒贬,染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并由此而打上了时代的、民族的和阶级的印记。但是,对于那些不承认自然形象本身有美的美学家来说,自然形象之美就是艺  相似文献   

2.
社会美包括作为人类劳动成果的工艺美和生活美两个部分,共同特征在于:以“善”的形态表现“真”的内涵,其实用功利性相对突出。自然美从总体或本质上看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由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使本来威胁和限制着人的陌生、可怕和异已的自然界变成了对人有利、可亲,确证人的自由本质的人化的自然界,从而诞生了自然美,它以“真”的形式表现“善”的内容,合规律性中积淀着合目的性。艺术美作为一种物态化的心灵自由的形式,其内容是对社会美的自觉反映,其形式是对自然美的自觉运用,因而是美作为“自由的形式”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自然美,美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是纯自然性质的,与人没有关系;另一种则认为是自然人化的结果,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美。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只注意了自然美的一种形态,而且是一种形态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一种形态的另一方面和另一形态的自然美。实际上,自然美有两种形态,每一形态都既有自然属性的一面,又有与人发生联系和关系的一面,只不过对于这两方面,两种形态各有侧重、各有主次而已。为说明这一点,我拟从阐述两种形态入手,然后论及两种形态的相互关系,最后再分析两种形态同人的联系和关系。  相似文献   

4.
读了《求索》1981年第2期陈望衡同志的《简论自然美》,我认为他没有划清美和美感的界限。 当他写到“自然美的形式美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时,就把美感当作自然美的属性了,他说:“我们判断一个自然物美不美,常常考虑它的形式美不美,而对它的内容是否‘美’,则摆在次要地位。”所谓“判断”、“考虑”,实际上就是一种美感。而当他以蝴蝶佐证他的观点时,使用的材料仍然是人们对蝴蝶的美感经验。  相似文献   

5.
一 思维的确定性的涵义人的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 ,而客观事物总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样 ,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又怎么能做到有确定性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的 ,任何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着。但是 ,客观事物又不是变化无常、不可捉摸的 ,任何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 ,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或者叫做质的规定性。正是这种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决定了某一类事物成为这类事物 ,而区别于另一类事物。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反映在人类的思维中 ,就表现为思维的确定性 ,即一个思想反映了什么 ,就是反映了什…  相似文献   

6.
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不同观点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回答。关系论者认为,美存在于主客观的关系当中,是主客观的一种相互关系。这些见解,对于人们进一步探索美的奥秘,理解美的本质,无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对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的集中概括。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固有的本质属性,共产党与其他任何政党的区别就在于这种本质上的区别。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因此,要实现社会科学和谐发展,就必然要求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然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按照共产党人这一固有的本质属性要求,把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转化为自觉的行动,用实际行动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第一次明确地区别了"美的事物"和"美本身"。他认为"美本身"是永恒的、绝对的、与自身同一的,是理性认识的对象,并从属于善。"美本身"的提出标志着神话思维转向理性思维,以及自然哲学向认识论的转变,也体现出古希腊人对伦理的幸福的追求。从美学史的角度看,"美本身"问题的提出预示着这一学科成立的基本前提的出现,即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还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美的现象纳入到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由于这些审美现象的多样性、普遍性以及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使得"美本身"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实践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的一重大贡献在于:其从人的存在出发,把实践纳入美学研究的领域,使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美的本质在于人,美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学。作为人学的实践美学的核心观点是自然人化的思想,其认为:美的本质,根源来于实践。美是实践的产物,是自然的人化。然笔者认为,仅从单方面的自然向人生成(自然人化)的角度并不能真正解答人与美的奥秘。只有在“自然人化──人的自然化”的双向结构的探寻中,人学,美学之秘才会向我们敞开。“自然人化”说展示出了这样一条美的实现的道路:自然──实…  相似文献   

10.
客观美,或者说审美对象,不论其形式怎样不同,它们都具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特殊属性。 心理学指出,愉悦感实质上是客观事物对人的功利关系的一种反应。审美对象中使人赏心悦目的特殊属性,实质上是客观事物与人的功利关系。 客观世界诸对象与人类形成两种基本关系。当某些事物及其规律还不曾为人类认识、利用时,它们便以一种外在的必然力量统治人类,与人类形成“必然”关系;而当人类经由实践,能够认识这种必然力量,并用它来改造世界时,它们便成为人类生活的对象,与人类形成一种“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楚辞》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永久审美价值的杰作。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和谐统一 ,主观情致与自然形象有机相连又各具风貌。《楚辞》的艺术特质在作品中表现是多方面的 ,本文试从它的自然美描写方面作出探索 ,简略说明《楚辞》的一个艺术现象、美学特色。一  《楚辞》作为南国“蛮夷”的地方文学 ,带有浓重的南方自然色彩 ,众多具有美的属性之自然物作为艺术描写的对象在诗篇中大量显现。自然界对人类的精神意识及艺术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楚辞》的表现内容和描写对象自觉或非自觉地带有南方的自然色彩是构成它艺术特质的一个十分…  相似文献   

12.
汪晓阳 《求索》2013,(3):102-105
人是寻求意义的生物。人不仅生存于物质世界中,同时也生活于意义世界中。人对意义的追求和创造,成为人与其他生物区别的重要标志。意义世界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独特领域。从哲学价值的视域来考察意义世界,本质上是从价值的维度来理解意义世界的生存、嬗变及其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考察自然物、人造物以及人自身作为主体的人的对象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既然思维是能力与智力的核心成分,那么我们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上应自始至终将思维的发展与培养放在首位。在对思维的理解方面,我们主要突出三个观点。一、从思维的特点来说,概括是思维的基础一切事物都有许多属性,那些仅属于某一类事物,并且又能把这类事物和其他市物区别开来的属性,是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抽象就是在思想上把某一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和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区别开来,从而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并抽取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经过抽象过程的非本质属性和本质属性的界限清楚了,这样认识书物便跃进到理性阶段。概括是在…  相似文献   

14.
经验证明,在高二下学期政治课教学中,最容易为学生混淆的概念莫过于“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第六课)与“认识来源于实践”(第九课)了。对此,我是这样给学生解释的:它们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1。含义(内涵)不同。“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指的是,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认识来源于实践”指的是,认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形成的、产生的、发展的。2.角度不同。从认识的对象、内容的角度来说,“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而从认识的产生、形成、获得的角度来说,“认识来源于实践”,即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把客观事物作为改造…  相似文献   

15.
审美化教学及其课前的美学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昊 《青年论坛》2003,(1):111-112
审美化教学是一种经过美学加工的教学。其知识的传授 ,能在很大程度上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魅力 ,是融生活美、艺术美、科学美、自然美、道德美和创造美于一体的高级的社会实践活动。审美化教学课前的“美学施工” ,包括教师对受教者审美经验和心理承受力的深切把握 ,从审美角度对教材的深研与领悟 ,以及对教态美的精心设计。审美化教学旨在培养既善于哲学思考又长于审美创造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正> 费新炳在《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撰文认为,思想工作与政治工作虽有联系,但不可混淆,更不能合二为一。它们的主要区别有四:①本质含义的区别。思想是外界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具有可塑性;而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关系、物质关系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主  相似文献   

17.
田杰 《青年探索》2016,(2):13-22
青年学作为一门学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青年研究,是对青年存在的终极追问和探寻,可能与某些所谓的"本质"或"规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对青年的人性、天性或人类性问题的深刻洞察与理解。它首先诉诸青年,提升青年的"心智品质"和"社会学的想像力",将青年的"个人困扰"转化为"公共论题"。从青年"人本身"亦即青年的天性和自然出发,以历史为主轴,关注"人的意象""人性的一般观点"和人的"历史的形象"。青年的生命现象和"人的自然",需要历史的理解和解读。青年,处于生命运动与社会运动的交错点上,正是在这一交错运动的过程中,人类的生命形式,呈现出无限丰富的多样性。青年学特别需要一种关于青年、社会与历史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18.
和谐之美     
建立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和谐是人类一种美的追求、美的状态、美的感受、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人们能够在实践中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但这种认识终究还是主观的东西,要使人的理论、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引起客观现实的变化,达到予期的效果,转化为现实的事物,只有通过人类的实践。因此,实践就成为检验人的认识、理论是否正确的尺度,而且人的认识、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地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作为20世纪的社会试验已经失败了,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已成了20世纪人类的一大遗产,后人将只能在博物馆中去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持这种观点的人之所以得出这样荒谬的观点,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弄清楚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与社会主义本身的区别,没有弄清楚马恩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列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