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四月,红寺堡区花红柳绿,和风送暖,生机盎然。20多年来,红寺堡区在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上稳定移民23万余人,并且逐步摆脱贫困,令世人刮目相看。2020年,自治区批准红寺堡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这只是决战脱贫攻坚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沙枣花开了     
<正>沙枣树,是一种极普通的落叶灌木,不像白杨挺拔,垂柳婀娜,却有着坚毅不屈的品格,美而不柔的"风骨"。它多生长在戈壁荒漠边缘、山坡沟洼地带和瀚海沙丘,或路边或渠旁,不太引人注目。但它从不挑剔土壤肥瘦,耐干旱,抗风沙,是一道天然的阻挡风沙、保护家园和农田的前沿绿色屏障。  相似文献   

3.
19年前,魏显文从甘肃东部贫困山区迁移到金塔县羊井子湾榆树井村时,那里还是荒漠戈壁,只有少数地方生长着一些芦苇和骆驼刺。而如今的羊井子湾乡,已是林茂粮丰、六畜兴旺,群众整体脱贫,正在走向富裕的移民乡。  相似文献   

4.
金秋胡杨林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1,(20):52-53
<正>我喜欢胡杨,赞叹胡杨的顽强拼搏精神。十月的胡杨林景色十分壮美,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胡杨林是世界仅存的3处胡杨林之一,集沙漠、戈壁、草原、湖泊、胡杨为一体,唐代大诗人王维关于居延的那首诗,不仅妇孺皆知,而且使居延这个地方流芳百世。《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  相似文献   

5.
<正>美丽的天山脚下,有这样一些年轻人,他们放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带着伟大的理想,辞别亲朋好友,远离生养自己的故土,背起简单的行囊,踏上西行的列车,一路向荒漠戈壁走来。他们在西部、在基层、在艰苦的农牧团场以他们从未有过的坚强,快乐地演绎着与众不同的火热青春。牵手西行2006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的林有全和刘英姿,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上,通过农二师组织部聘到二十一团。初来乍到,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比自己想象的环  相似文献   

6.
在上世纪60年代,10多万上海支青响应祖国的号召,带着几分悲壮,几分激情,几分希望,挥泪告别亲朋好友,踏上西去的列车。从此,沉寂的戈壁荒漠有了新的生机,上海支青们在戈壁滩上斗天地、献青春,誓把沙漠变绿洲。40余年弹指一挥间,现如今,当年这些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现在何处?带着一种敬仰之情,笔者走访了他们中仍留在团场的几位。  相似文献   

7.
沙漠之树     
有两个人,各自在荒漠上栽下一片胡杨树苗。其中一个人每隔三天就要挑起水桶,一棵一棵地给他的那些树苗浇水,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飞沙走石,雷打不动。而另一个人却悠闲得多了。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他来浇过几次水,等到树苗成活,就来得很少了,即使来了,也只是看看,有被风吹倒的顺手扶一把,不浇一点水,也不培一把土。人们都说,这人栽下的这片树,肯定赶不上另外那个人栽的。  相似文献   

8.
浩瀚的柴达木盆地,肃穆着褐色不改的容颜。生命的草长莺飞在这里没有季节。在茫茫戈壁的高原.石油人用满腔热血书写着高亢的劳动壮歌。在千里油龙管道。在重点工程建设工地,焊花闪烁,挥汗如雨,建设者们正精心打造石油生产的平台。在荒郊野外,一个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娇小文弱的她手持焊枪对准焊口,动作娴熟,绚丽夺目的焊花四处飞溅,成为荒漠戈壁一道靓丽的风景。她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海油田唯一一名高级女焊工技师刘梦娟。  相似文献   

9.
胡杨赞     
胡杨,大漠中的一道风景线,更是大漠生命的象征。第一次见到胡杨,是在来疆后到戈壁滩玩的时候,植保员告诉我:"这就是胡杨树,戈壁滩上的一大特色……"只见茫茫戈壁上,胡杨顽强地生长着,与干旱和烈日抗争。胡杨从不选择生存的地域,只要是大地,不论贫瘠,不论干旱,它都会执着地把根扎入地层深处。  相似文献   

10.
四月的高台县,湖上天鹅畅游,林问鸟雀纷飞,大片的沙棘、红柳、梭梭、花棒等灌木丛郁郁葱葱,绿意渐浓的戈壁荒漠再度成为黄羊、野兔等动物的乐园。近年来,高台县围绕保护利用湿地资源目标,精心组织实施"生态文明工程",使"丝路翡翠,塞上水乡"重新绽放出婀娜隽秀的迷人风采。高台县境内有小海子、月牙湖、大湖湾、马尾湖和天城湖等20多处湖泊库塘.总面积达  相似文献   

11.
大漠胡杨情     
正金秋时节,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又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的原始胡杨林拍摄金色的胡杨。虽然每年都要到大漠中拍摄胡杨,但总觉得拍不够,拍不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胡杨的情怀与日俱增。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胡杨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在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的碱滩中照样枝繁叶茂。塔里木盆地分布着世界最大的胡杨林,在这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带,胡杨林顽强地支撑起一片生命的  相似文献   

12.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农业自然环境恶劣,成为制约克州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发展戈壁产业是克州根据其自然环境基础和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做的现实选择。在戈壁产业中,戈壁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戈壁林果业发展初具规模,以鸡鸭鹅为主的戈壁养殖业已见雏形。戈壁产业成为拉动克州农民收入的主要动力。但由于农牧民生产技术水平低,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投入机制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等制约了戈壁产业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科技技术推广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牧民的科技能力等,推动戈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9,(10)
<正>阿拉善在蒙古语中意为"五彩斑斓"。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更是一块神奇、美丽的宝地,被誉为"苍天般的阿拉善"。这里自然风光令人神往,浩瀚大漠、金色胡杨、广袤戈壁、沙漠湖泊、天然森林、荒漠草原、丹霞地貌、岩石簇群共同绘就了阿拉善壮美画卷,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就是这里的风光。这里历史文化悠久厚重,曼德拉山岩画、贺兰山岩画被誉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生动反映了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居延  相似文献   

14.
春的遐想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给我们送来了春的情意。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默默地滋润着大地,抚摸着万物,轻声地呼唤着生灵,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它们悄无声息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春雨给世界带来绿色的生命。无意间低头,瞬间心里涌起一股柔情:小草已钻出地表,绿绿的、嫩嫩的、柔柔的,好像弱不经风,却  相似文献   

15.
书评     
《红岩春秋》2016,(4):76-77
正《温家宝地质笔记》这本书是作者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的一部精心之作,不仅是地质专业笔记选编,还是作者的真实回忆。它客观地记录了一个年轻地质队员成长的历程,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地质工作的变化和成就,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人民、地质事业的赤胆忠心与力透纸背的无限深情。第一部分所选笔记、日记和回忆文章,记录了作者当年穿行于崇山峻岭、戈壁荒漠从事野外地质考察的工作内容。第二部分收录的笔记,反映了1979年至1985年作者在不同领导岗位、不同管理阶段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收录的日记主要反映了作者对工作的热爱,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霞光  托娅 《实践》2014,(7):25-25
从五原站下车转乘汽车,向北,再向北,一路是荒漠戈壁,人烟稀少。经过三四个小时车程,记者来到离中蒙边境30公里的巴彦淖尔市边防支队巴音乌兰边防派出所。从第一代破旧低矮的营房到第三代漂亮的二层小楼在路边一字排开,见证了边境派出所的变化,迎风招展的红旗和被绿色簇拥的办公小楼给寂寥的大漠边境平添了勃勃生气。  相似文献   

17.
"昔日到处是荒漠、戈壁,如今,一座座兵团新城拔地而起,一片片绿洲在兵团大地中屹立。"这是三师四十九团第二中学教师邵云红在由三师工会最近举办的"感谢党的恩情、讴歌辉煌成就"巡回宣讲活动中的演讲片段。  相似文献   

18.
春天·绿色     
绿色是小草的颜色绿色是春天的颜色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走进春天也就走进了绿的世界走进春天也就看到了新一年的希望我爱绿色不仅因为它的勃勃生机更因为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激情绿色的田野在期盼着农工的播撒让新时代的种子在春天里生根、发芽春天·绿色@宋东燕~~  相似文献   

19.
5月6日,立夏后第一天。五师塔斯尔海垦区的风很大,虽已是春夏之交的季节,但种田人依旧穿着棉衣。棉花正在出苗期,绿色的田野上有三三两两的人们在给狂风吹起来的地膜盖土,他们知道,这见苗三分收,把棉花苗侍候好后,等待的就是收获了。五师八十九团三连,那个被戈壁围绕着的数千亩棉田里,王文华正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党委、政府提出大力实施戈壁产业,推广少土栽培和特色养殖技术,探索出了一条向戈壁要产业、向戈壁要致富的新路子,很大程度上促进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