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实现农业增效、职工增收,近年来,一师十团通过加大种植结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引导职工发展特色经济种植,想方设法支持帮助职工多渠道增收。十团苗木基地职工张跃丽承包1个温室大棚,面积0.9亩,种植油桃。去年5月他种植的大棚油桃上市,批发价每公斤30元以上,1个棚产油桃2000公斤,卖了6万多元。苗木基地职工吕银花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新果品的优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十四师二二四团高度重视职工多元增收工作,积极发动职工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促进职工多元增收为着力点,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从政策、资金、技术上全方位支持职工多元增收,并取得实效。截至目前,二二四团职工多元增收4877万元,人均增收5376元。一是从事三产服务类商户共计199户,增收3384.8万元。二是从事畜牧养殖共有6户,牲畜出栏465头只,增收64.5万元。三是庭院种植72.5亩,增收8万元。四  相似文献   

3.
<正>"我定植的0.5亩立体草莓,保苗株数8000株,是常规草莓种植的2倍。今年,我的草莓纯收入12万元,蔬菜纯收入2.2万元……"11月13日,在十二师工会召开的推进职工多元增收创业示范项目经验交流会上,一○四团七连职工陈江正在向40多名与会代表介绍大棚草莓种植情况。3年来,十二师党委积极开展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3年攻坚计划,坚持  相似文献   

4.
2005年,农三师五十三团工会积极动员鼓励全团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使团场提高了经济效益、职工实现了增收。为全团2960户农工划分了18400亩“两用地”,划分率100%,并为每户发放两用地固定证和使用证。团工会看准市场,鼓励农工在两用地种植棉花10792亩,现该团两用地棉花平均单产籽棉285公斤,总产308万公斤,新棉总收入1291.8万元,除去成本784万元,户均收入2648.65元;种植冬、春麦,正播、复播玉米30500亩,单产350公斤,总产1068万公斤,总收入1494.5万元,纯收入747.2万元,户均收入2524.7元,其他作物1850亩,总收入214.5万元。户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5173.35元。  相似文献   

5.
<正>农七师一三一团工会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职工减负增收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职工发展庭院种植、养殖业,增加职工收入。2009年,全团自营(庭院)经济纯收入269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725元。该团采取了以下几个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团拿出40万元资金作为庭院经济滚动资金,支持职工发展庭院经济;二是制定了职工庭院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快职工庭院经济发展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三  相似文献   

6.
2012年四师七十七团自营经济户均收入3.2万元,人均收入0.8万元,自营经济已成为该团职工增收致富的"助推器"。集约化养殖园区促进了自营经济发展。近年来,该团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2个养殖育肥示范小区、1个草原禽养殖园区、1个细毛羊养殖示范园区。特色种植、养殖加快科技致富步伐。2012年,该团引进种植莲花白、胡萝卜等蔬菜1万亩,香紫苏3500亩,完成高效经济作物面积2万亩,在特色养殖业方面,六连职工汪源  相似文献   

7.
"我连今冬明春将在大棚种植、育肥羊养殖、机车运输、加工制作等方面实现增收190万元,职均增收6000余元。"这是二十四团一连党支部书记贾国其在职工多元增收推进会上的一番话。该团要求基层单位要立足当前,兼顾今后,放远眼光,清晰思路,以14个专业养殖合作社的运行重点推进,鼓励能人牵头,职工自愿入股,参与种植、养殖、设施农业、农机服务、加工制作等,充分发挥合作组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  相似文献   

8.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处墨玉县农十四师四十七团一连的职工靠的是种红薯发了家、脱了贫。 2001年,四十七团党委针对一连耕地逐年撂荒的现状,特许一连自由种植,允许该连职工15年土地使用费用不变。优惠政策的出台,使该连自营经济迅速发展,连队职工种红薯的技术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红薯面积由原来的几十亩突增到现在的300多亩。2003年红薯总产420吨,纯收入16万元。2004年实现红薯总产570吨,纯收入27万元。2005红薯总产700吨,纯收入35万元,创亩纯利1200元,仅此一项职均增收4200余元。如今该连种植的红薯已占领了和田市场,成为了和田各族人民餐桌上的美食。  相似文献   

9.
大悟县新城镇是徐海东故里,这里的人民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今天,新一届党委、政府为了使这片红色土地上近5万人民走上富裕之路,全面实施”调整结构壮产业,科技优化增效益”的发展方略。1999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932万元,人平纯收入净增230元。 一、抓优良品种,向特色要效益。新城镇从调整结构入手,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发展高效种植,发展地膜花生和地膜西瓜、土豆。通过对小麦、水稻、花生栽种示范,带动农民调整,使结构调优、产量调高、规模调大。一是民主村建立500亩“杨稻6号”优质稻示范基地,亩产1200—1300斤,平均每亩增收350—400元。二是在李河村建立1000亩“中花4号”双季地膜花生基地,亩产增收120斤左右,人平均增收130元。三是在民主村建立优质杂交小麦基地1000亩,平均每亩增收100元左右。还分新府、新城和新街三片建设10000亩地膜花生和5000亩地膜西瓜,全部推广“中花二号”、“中花5号”和“奥油2000”等优良品种和高效间作模式,早地地膜花生杂套油菜和秋粮,水田种植地膜花生。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组织地膜和花生专用肥;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指导到田头;政府还每亩无偿补助10元,负责提供扶持资金,使农民亩平比常规种植增产220公斤,增收近500元。为打响新城镇“娘娘米”的优  相似文献   

10.
"调优种植结构,鼓励职工种植露地蔬菜;借助烽火台旅游业的发展,引导职工多开办农家乐,今年烽火台小镇开办农家乐户数要达到50户……继续发展果树认养、温室认养、畜禽认养,桃园林下土鸡等特色种养,围绕旅游业的发展,今年年底前我们烽火台小镇职工实现人均增收  相似文献   

11.
正"没想到短短两天时间,我就挣了几千元。"7月6日,八师一四三团紫泥泉二连哈萨克牧工达带汗告诉笔者。去冬今春,一四三团引导职工利用冬闲进厂务工,种植温棚蔬菜,发展养殖业,开店创收……唱响多元增收曲。1-3月,全团实现职工多元增收1854.9万元,职均多元增收4980元,人均1812元。其中,二元收入户1944户,占职工总户数52.2%;三元收入户531户,占职工总户数14.3%;四元收入户32户,占职工总户数0.9%.  相似文献   

12.
<正>9月4日,农二师三十四团十六连职工李双生在承包的80亩枣园里,给饲养的1500多只土鸡喂食。他告诉笔者,今年靠养鸡可获利4万多元。三十四团工会主席张少杰介绍:"目前全团从事特色种植养殖的职工有200多户,种养品种也日益多元化"。据了解,今年该团从事特色种植、养殖的职工普遍增收。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六师共青团农场通过调优种植业、组织职工到家门口的企业务工、鼓励职工开办农家乐发展旅游业等方式,使职工增收方式从"一花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2015年,该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实现19338元,比上年增加753元。调整产业结构"2015年,俺把以前种植的100亩棉花改种成了辣椒,收入了30多万元。趁着还没下大雪,这几天俺正忙活着往地里拉运农家肥,争取明年还能有个好收成。"2015年12月21日,共青团农场一连职工姜建昆对笔者说道。  相似文献   

14.
<正>1月14日,笔者走进五师八十六团南区冷库,看到园艺一连职工一派忙碌景象。该连职工张立荣,种植3年生早熟弗雷18亩,今年纯收入8万多元,一年务工下来能够增收2-3万元。和张立荣一样,该连职工晁长新这个冬天也没有闲着,他选择了育肥羊来增加收入。他从博乐购买了50只绵羊,计划育肥之后出售。  相似文献   

15.
正"我定植的0.5亩立体草莓,纯收入12万元,蔬菜纯收入2.2万元……"2015年11月13日,在十二师工会召开的推进职工多元增收创业示范项目经验交流会上,一○四团七连职工陈江正在向40多名与会代表介绍大棚草莓种植情况。3年来,十二师党委积极开展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3年攻坚计划,坚持以示范项目为平台,做实做好示范项目品牌,引导和鼓励职工自主创业,发展自营经济,为促进职工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41岁的李自成是农七师一二四团十八连职工,他在种植上大胆、有股闯劲,因此大家都叫他"闯王"。2010年种植的900多亩棉花纯收入150万元。从2008年开始,职工在种植上自主经营,李自成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就开始大显身手,收入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17.
正广平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工程,以发展菌菇种植为抓手,大力推动扶贫领域改革创新,着力破解产业扶贫中存在的思想"贫困"、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销售、稳定增收等五大难题,全县菌菇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全县发展菌菇大棚500余个,占地1100余亩,年产各类菌菇1500万公斤,实现年销售额1.5亿元,带动2万余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增收720元。2019年,广平县241户519人实现脱贫,超额完成年度减  相似文献   

18.
正对七师一二四团三连职工王福泉来说,2013是一个好年景。他种植玉米110亩,实现收入9.35万元,同时通过股份合作的经营模式进行育肥羊养殖、繁育,现有育肥羊1200只,到2014年2月份育肥羊销售后,可实现养殖收入10万元。"产业政策扶持,增收有门路,市场不用愁。"日前,笔者在采访时,王福泉  相似文献   

19.
去冬今春,七师一二三团以实现职工多元增收目标为落脚点,团场各级组织和部门充分发挥出了组织、引领和服务作用,广大干部职工以极大的热情,显现出了自主创业、多元增收的能力,职工多元增收首季实现增收总额446万元,职均增收1056元,实现了职工多元增收首季开门红。  相似文献   

20.
7月17日一大早,四师七十一团六连职工邵建平就开着货车,到新和力免烧厂拉运货物。他高兴地告诉笔者:跑运输一年可以挣5万元,加上种地一年收入就有10万元,尽管辛苦,我觉得还值。近年来,该团工会狠抓职工增收,转变职工增收观念,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引导他们拓宽增收渠道,使越来越多的职工意识到依靠大田种植是无法实现增收的。他们不再满足单一的春种秋收,而是走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