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7月11日,农二师三十四团十连副连长徐文斌来到职工彭士清的承包田中,观看棉花长势、指导棉花摘心工作。像徐文斌一样活跃在连队一线的科技人才,在这个团有200余人,他们被职工形象地称为"农业生产参谋"。  相似文献   

2.
"管理员给我找一本种棉花的书、我要畜牧养殖方面的、这本果树管理的书籍我要借阅……"不久前的一天,在农一师五团二连职工科技书屋,该连职工们正在争先借阅书籍给自己"充电"。去年初,由兵、师、团三级工会共同出资,为该团12个农  相似文献   

3.
正他是一名普通的连队职工,他是一名普通的一线党员,"我觉得,作为团场的职工,按照订单合同规定,向团场交售棉花是我的责任,我要做诚信职工。"这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人诚实守信的精神,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就是一二九团九连职工胡开科。胡开科是一个黑黑瘦瘦很腼腆的人,在九连承包了60亩棉花地,他的妻子王静先天残疾,女儿正  相似文献   

4.
齐峰是二师三十团九连的一名职工,连续5年被团评为"五好职工"、"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党员"以及"和谐小康家庭",他承包的120亩棉花地,年收入10万元,2012年产值达15万元,他自己凭借着勤劳肯干的双手,多元化增收每年收入10万元,被评为连里的"致富能手"。2002年首次承包棉花地的他,由于承包体制,棉花管理技术不过关等原因,片面地追求高产,致使棉花地长期投入不够,土质严重受  相似文献   

5.
二师三十三团一连职工"陈仕义"在职工中是小有名气,大家都夸他是个种田的好把式,亲切地叫他"陈老抠"。其实"陈老抠"并不老,今年才48岁,因为这几年种棉花,特别会精打细算各项棉花成本,棉花的单产和同一条田的承包户都不分上下,可到年底兑现总比别人多拿钱,因此职工送个外号"陈老抠"。陈仕义对职工给他取的"陈老抠"的绰号倒是乐意接受,可自己的老婆倒是不高兴了,说老抠就是小气和傻的意思,多难听  相似文献   

6.
初春的塔里木乍暖还寒,二师三十三团十九连职工晋良友棉花地里,11名维吾尔族巴郎子已经开始一人一行往外捡着草根残膜。"没有这些维吾尔族兄弟,我不可能管理得了这么多土地,更不可能发家致富,我要感谢他们,更要感谢民族团结的政策。"晋良友满怀感慨地对笔者说。自2000年开始,晋良友承包了400亩棉花地,由于面积较大,劳力紧缺成了首要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偶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我在自己承包的40亩棉花田中套种小茴香获得丰收,额外增加了1.25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作为职工,要进行种植多样化、合理化,才能掏出"金元宝"。1月13日,成为连队种植作物收入13万元承包户之一的一团五连职工张军,在连队办公室门口,兴奋的向围拢过来的职工述说自  相似文献   

8.
正一师二团二十一连职工杨序团夫妇每人承包了40亩棉花,由于土地盐碱大,每年棉花产量不高,收入较低。当他看到部分职工走"田+园"种植模式走上致富路后,他就萌生了也种植红枣的想法。于是,他就在团党委成员和机关干部来连队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了职工走"田+园"种植模式的建议。二团党委采取职工提、党委议、代表定的"三堂会诊"方式,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10月8日,在三师四十六团八连64号棉田里,40多名职工正在这里进行棉花采收劳动竞赛。进入棉花采收季节以来,该团广泛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结对帮扶劳动竞赛"活动,有效促进了棉花采收工作进度。该团党委高度重视在"三秋"期间开展棉花采收劳动竞赛工作,各个连队都积极组织职工、劳动力,开展了以"比安全,看谁安全制度落实好;比质量,看谁采摘质量好;比速  相似文献   

10.
正7月1日,六师一○六团三连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争抢有利天气,指导、帮助职工棉花打顶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该连贫困职工李圣东种植了75亩棉花,由于家里人手不足,棉花打顶工作迟迟没有完成,连队党员干部来到他的棉田为他义务打顶。"感谢连队的党员干部们到我地里来帮助,现在劳动力和生产资金比较紧张,谢谢他们为我解除了心头之忧。"李圣东激动的说。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埋头学科技,抬头看市场"已成了六师一○三团职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2月13日下午,笔者在团结街社区农家书屋看到,在这里阅读科技书籍的职工有10多人。五连职工张宝江是个种田能手,有一套自己多年的"种田经"。这几日他经常光顾农家书屋,原因是正在考虑今年不仅要种棉花,还想要种植特色作物,寻找快速致富的"绝招"。据了解,休闲了一个冬季的职工们,也思考了一个冬季,他们不再像往年那样种地了,都会主动邀请农技人员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连队棉花种植问题,建议应该调整种植结构,保证职工‘四权’得到有效落实。"这是农一师塔水处八连职工杜俊杰在民主议政会上为职工反映问题的一幕。如今,像这样面对面听民情、解民忧的民主议政会在该处已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13.
正苏来曼·哈斯木,一位土生土长的哈密柳树泉人,今年51岁,是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农二连一名普通的维吾尔族职工。曾是农场林管站职工的苏来曼·哈斯木说过:"小草也要绿春天,农工也得有追求。"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苏来曼·哈斯木承包了无人管理的40亩土地,开始播撒生活的希望。要管理好20亩枣园、20亩棉花地,对于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苏来曼·哈斯木来说,的确是个考验。连队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039地号由于去年种过水稻地温低,棉花出苗率不到70%,请连里技术员帮忙想个办法。"5月7日中午,在农一师十三团八连"民生畅谈会"上,职工陈素华正在向连队领导反映自己地号的问题。这个团从今年开始在全团26个基层单位开展了"民生畅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9日,一名工作人员正在二十九团田昌棉花专业合作社的厂房里安装生产滴灌带设备。该连在团党委、工会、连党支部的关心、扶持下,经过对职工的引导和对棉花当前形势的考察、认证等,由该连20余户职工自愿入股,投资200余万元组建了田昌棉花专业合作社,11月份正常运行,为职工拓宽了增收渠道。近年来,二十九团党委、工会想职工所想,以致富职工群众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抓好民主管理、职工素质工程、丰产攻关、劳动竞赛等工作的同时,按照"逐步调  相似文献   

16.
正地处边境一线的五师八十九团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少数民族人口占18%以上。近年来,居住在这里的哈萨克族职工不等不靠,变"输血"为"造血",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技能,开饭馆、办超市、献技术,走向市场创业致富。库麦克·木合塔尔汗开饭馆年过50的库麦克·木合塔尔汗是八十九团原种场的职工,一直承包着40亩棉花地。这几年,棉花产量一直上不去,经济效益也比较少,他和  相似文献   

17.
正二师三十团今年出台新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职工广辟增收路凭劳动勤劳致富,该团四连女职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种植棉花之余搞规模养殖、特色养殖、经商、外出打工,为家庭增收,她们在"双创"大道上一路欢歌,大步前行。林文芳在家销售小百货林文芳承包了连队50亩棉花,她在楼房阳台开了一道小门办小商店卖日用小百货,附近的居民经常到她家的小商店买东西,她卖小百货每年也  相似文献   

18.
提起侯勇,农二师三十团一连的干部职工会说:"我们的侯连长有三能,一能吃苦、二能管理、三能创新."凭着这三能,一连的棉花单产连续3年位居全团第一,职工收入显著提高. 侯勇2009年3月担任三十团一连连长,他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一连有7400亩土地和143名职工.在10个农业连队中,一连棉花单产一直位居中下,连队社会治安较差,曾发生草垛、棉场、机务场失火事件,职工人心涣散,侯勇下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相似文献   

19.
正"看了兄弟团场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牛、羊养殖点,增强了我们多元增收的决心。"这是五师八十六团七连职工多元增收养殖专业户孙彦州说的心里话。七连有耕地5030亩,作物均为棉花。为实现多元增收,使职工早日走上致富路,从去年开始,连工会鼓励职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我家劳力紧缺,在放苗的关键时期,多亏了连队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及时找人把棉花苗放出来了。"5月3日,五师九○团十二连少数民族职工马丽·坎加坎高兴地对笔者说。马丽·坎加坎是一名哈萨克族职工,承包了50亩棉花地。由于爱好烹饪,在团、连领导的帮助下,她家先后开起了"香别特牧家乐"、"哈萨克风味早餐店"。"五一"节后,马丽·坎加坎家的50亩棉花急需人工放苗。由于家里资金周转不过来,又不好雇工,连队党支部了解情况后,主动找人帮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