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被残疾人称为"贴心人"的农六师芳草湖一场机关行政办主任马忠军,几年来兼任芳草湖一场民政、统战工作。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残疾人工作作为关爱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工会经纬     
《兵团工运》2015,(8):40-45
<正>芳草湖农场建冷棚促多元增收李晓玉8月3日,看到自己的冷棚快要建好了,六师芳草湖老生地社区三连职工高维忠喜上眉梢:"趁农场好政策,我建了6个大棚,等大棚建好以后,我打算栽些辣椒或西瓜苗子,希望秋天有个好收成。"高维忠希望通过大棚种植来拓宽自己的增收渠道。在芳草湖各社区果蔬冷棚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进行钢管塑型、搭建、焊接冷棚骨架,这是该社区扩宽职工增收渠道,增加职工收入的又一项新举措。芳草湖冷  相似文献   

3.
<正>蔡笃萍是农六师芳草湖农场老生地社区二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种植番茄两年收入27万元,成为芳草湖农场的致富女能人。她说,种地就有风险,但她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土地能生金、种地能致富。"也正是凭借着这一信念  相似文献   

4.
周明粗壮的双手支撑着两只板凳向我们走来,他脸上洋溢着微笑,显得是那样从容、坚强和自信。 周明是农六师芳草湖六场一连一名双下肢严重残疾的青年。由于先天性小儿麻痹,双下肢已失去知觉,他行走只能靠双手。命运似乎不公,没有赐予他健壮的身体,然而命运又是公平的,却赋予了他兵团青年特有的坚强毅力和坚韧不拔的  相似文献   

5.
<正>谁能想到,一名身患白血病的青年女子,竟在7年的时间里,完成了8年的工作量。这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和心血呀!这位普普通通的纺织女工就是农六师芳草湖农场振兴纺织有限公司女工周红。2001年3月,年仅20岁的周红带着一脸的稚气,从江苏宿迁农村来到芳草湖农场振兴纺织有限公司,当上了"三班"倒的织布挡车工。周红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上班,她寸步不离师傅,细心观察操作要领,一边暗自揣摩,一边不断发问,不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农六师芳草湖农场不断涌现出一批多业并举的"三栖"职工,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该场职工代军夫妇,开商店、粮店、修理店、经营机车,开展多项经营,每年的收入都在14万元以上;一连职工丁子洋,在种植土地的同时,又经营机车,他的妻子同时又搞养殖,年收入在12万元左右;六连职工李玉兵,他不仅种地、开商店,还利用闲暇时间跑出租车,这样一年下来的收入也在10万元左右。还有三连职工王勇一边经营机车,一边种地,又开了手机专卖店。还有的职工积极参加劳务队,每天出去打工当"钟点保姆",通过打工方式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7.
3月26日,农六师芳草湖六场工会主席王斌捧回了农六师颁发的"安康杯"先进个人荣誉证书。他笑着说"我感到自己接过了一副更重的担子。"王斌是2006年开始负责六场安  相似文献   

8.
4月9日,农六师芳草湖六场农民工会员赵美动情地对笔者说:"多亏工会帮我追回了干活的工钱。"这都要归功于芳草湖工会实施的民心工程—开展"六助"活动。即:助维权,在全场各单位建立了14个维权服务站,指导职工在生产经营中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各种项目贷款、流转土地等协议;指导农民工与用人单位或个人签订劳动合同;协助党委做好清理和防止工资拖欠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司马宏是一名维吾尔族人、今年57岁,到农六师芳草湖六场落户已30多年了,以前,他也曾出去经过商,回老家和田种过地,想致富,最终没有圆成致富梦,又回到了六场一连。回来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望着9口人挤住在一个土炕上,破旧的干打垒房子四处漏风。他也总  相似文献   

10.
农六师芳草湖五场农机站残疾青年章涛和兄弟章靖自筹资金三万元,建起了年可出栏商品猪200头的家庭养猪场,当年获纯利一万元。 章涛自幼腿患小儿麻痹致残,但他身残志不残,1987年初中毕业后,刻苦钻研养殖技术,并饲养了几头肥猪,将肥猪出售后,买回了十几只羊,由弟弟章靖放养,自己继续在家养猪。一份勤奋一份收获。兄弟俩养  相似文献   

11.
<正>2月10日,笔者跟随六师芳草湖农场老生地社区党员干部在职工家入户走访时了解到,社区主任王斌自2013年调到老生地社区以来连续两年实现利润翻番,综合考核排名第一,职工年均收入超过4万元。"春秋农忙的时候,我都要住在连队。"1998年,王斌从中央农广校新技术推广专业毕业后,一头扎到了芳草湖六场担任副连长。王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一干就是3个年头。凭着自己的谦虚态度和一股韧劲,王斌刻苦钻研农业科学技术,一心一意为职工群众提供技术服务。2001年3月,通过连队民主选举,他担任四连连长。"作为一个年轻干部,兵团给予我发展的广阔空间,我要尽己所能,改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六师芳草湖农场四分场的青年人,婚育观念发生了新的可喜变化,先考学、晚婚育已成为新时尚。今年,该场有7名青年考取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修硕士研究生。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芳草湖农场四分场的青年人逐渐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充实知识、充实自己,先富脑袋再富口袋,才能适应社会和农场发展的要求。于是,考本科、考  相似文献   

13.
在农六师芳草湖农场四分场八连百多户职工中,朱松龙算是个顶拔尖的精人,由于善经营、会管理,承包棉花六年来,他几乎没亏过,但他最精明处,莫过于庭院养猪了。 说起朱松龙养猪,那是在6年前的事。1995年,芳草湖四分场党委采取多种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发展庭院经济,对于大田承包职工来说,发展庭院经济关键要解决好与大田争时争工的问题。为做到大田、庭院两不误,朱松龙选择了养绪。年初他和  相似文献   

14.
正这个家庭的女主人马文文,现年31岁,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从事财务出纳工作,现任芳草湖益民塑化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丈夫叫杜海龙,39岁,现在芳草湖经营工程机械作业。儿子杜俊豪,10岁,现在芳草湖农场小学就读,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女儿杜俊颖,刚刚在幼儿园读中班。自从2005年12月结婚以来,夫妻互相鼓励、扶持。丈夫最早经营芳草湖出租车行业,因为经常久  相似文献   

15.
<正>要说起拾棉花,一般人都以为男人拾不过女人。可就在农二师三十四团八连,偏偏就有一位日均拾花140公斤,连续三年夺取该团拾花劳动竞赛冠军,他就是来自河南省通许县陈关乡的拾花季节工罗权益。今年29岁的罗权益在新疆拾棉花已有5个年头。他先后在芳草湖农场、八十九团、八十七团等地拾棉花,  相似文献   

16.
<正>李玉纯是农六师芳草湖农场绿芳种业有限公司财务办出纳,丈夫在银行工作,有一儿一女。结婚27年来,李玉纯与丈夫始终相亲、相敬、相爱,一家人真诚相待,和睦相处,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和谐美满的家庭。李玉纯参加工作30年来,她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1993年她调到芳草湖绿芳种业有限公司任出纳  相似文献   

17.
"连队的职工在骑摩托车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要经常检查家庭用电线路是否完好……"5月22日,芳草湖农场东河坝社区四连的广播里正在宣传安全知识。为了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芳草湖农场安全办、政工办及连队干部,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安全知识送万家"活动,将农机、交通、用电  相似文献   

18.
正王文昌是六师芳草湖农场东河坝社区六连的一名职工,今年44岁。2008年,王文昌夫妇从河南宁陵县来到六连,当他看到该连一眼望不到边的万亩农田时,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安心在这里种田,创造出一片天地,让家乡的父老乡亲相信自己正确的选择,"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只要你吃苦耐劳,处处都能创造财富。"王文昌深有感触地说道。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53岁的刘玉生,是六师芳草湖东河坝社区二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同时也是一名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刘玉生长期以来坚持走种养结合的致富路,现在已经整整20年了,凭借科技和勤劳,他已是芳草湖农场有名的养羊大户,在养羊的过程中,刘玉生不但收获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和几位少数民族群众在互帮互助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刘玉生和木沙江·亚森的忘年交8月16日,刘玉生将一块色彩鲜  相似文献   

20.
正我出生在六师芳草湖农场的大东沟,芳草湖抚育我长大,芳草湖就是我的家乡。小时候在芳草湖农场大东沟连队住着,空气中弥漫着羊粪、猪粪的味道,家乡的小路上跑着个小狗,小孩们在老人的看护下嘻嘻玩耍,这些让我记忆犹新。那时我们一家人住的还是土坯房,我记得和爷爷、奶奶、叔叔、婶子们一起一个院子,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我很快乐,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