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怀着既激动又沉重、既惋惜又不平的心情,读完了季羡林著的《牛棚杂忆》一书。该书实录了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场劫难,其思想之坦诚。胸怀之豁达、感受之深切,令人开阔视野,引发思考,从中得到教益。给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有以下三点:一是隐隐切肤之痛。“文革”开始时,季羡林是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尽管他“头上没有辫子;屁股上没有尾巴”,但由于他“跳”出来反对那个北大的“老佛爷”,结果被打人f十八层地狱,受尽精神上肉体上的折磨和摧残,甚至想“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正处阴阳之界时,是一场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2.
书趣     
《新长征》1995,(8)
书趣建华凭一个读书人的直觉,我感到读书又“回潮”了.早就想围绕读书写点什么,这例不大因为我想“赶潮”,而是自幼不解“书缘”,以书为友,真的是有些心里话要说。读书之好起于上小学之时,那时的乡下也读不到什么大书,想来不过是些连环画和一些英雄人物故事之类罢...  相似文献   

3.
宋静 《新湘评论》2014,(4):53-53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我给老爸打电话嘱咐他,热了就开会儿空调,别怕浪费电,顺便问他有没有哈需要的,我好给他买了寄过去。 老爸一如往常般地回道:“不用买啊,我啥都不缺的。”后来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似的,问了一句:“明(我老公的名字)在你旁边吧?”我说:“没啊,咋了?”“你婆婆呢?”“也没有啊!爸,你想说哈说就行啊!”老爸这才“放心”地说道:“要不,你给我买个皮带吧?我这皮带用了七八年了,不大好用了!”我赶忙答应下来:“没问题,这两天就给你买了寄过去啊!爸,你需要啥直接给我说就行的,别管他们在不在我旁边。我孝敬自己老爸,谁也不敢有意见Ⅱ阿!再说了他们也不是那种人啊,你以后可不准跟自己女儿这么见外了啊!”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5.
雇儿子打工     
快乐大叔 《党课》2013,(1):96-99
那还是多年前的一天,11岁的儿子突然郑重其事地对快乐大叔说:“爸爸,如果我自己挣的钱,我能自己支配吗?”望着孩子那天真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睛,快乐大叔不知道他心里在打什么小算盘。  相似文献   

6.
自强永不息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共产党员杂志社编辑部的同志约我写点回忆抗日战争经历的文章。我考虑再三,感到自己没有什么重要东西可写。我  相似文献   

7.
许世友是我军的一员名将,因他的特殊经历和特殊性格,被称为传奇将军。而他在1966-1976年的经历更是与众不同。“你们很多人都戴了高帽子,我没有戴,我是与杜平政委商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许世友对毛泽东非常尊敬,就连他的名字也是毛泽东在长征路上为他取的。只要毛主席说什么,他老许就执行什么,但从1966年初夏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对许多事情搞不清楚,陷入了困惑。他在一篇文章中写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到处打人、抄家,我很看不惯。我想过去打土豪、打官僚是这样,怎么现在也这样搞?以后造反派抢部队的枪,我更反感,我…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我学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时候,我对党还没有意识,也不知道党是什么。我只记得跟在上了学的堂哥身后大声学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记得跑了调的歌声被我一遍又一遍地灌输到村庄的角角落落;只记得妈妈每次听到我唱这首歌,都不厌其烦而又自豪地教导我们兄妹:“咱们家,你们的爸爸是共产党员、伯父是共产党员,你们长大了也要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9.
梁新 《学习月刊》2012,(22):1-1
11月8日这天,我随便问了几位群众,都让我感到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我问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人说:“怎么不知道呢?今天是十八大开幕的日子”:我又问怎么这么清楚:老人说“我是老党员,能不关心十八大么?”我问一位农民工:“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农民工脱口而出:“今天是十八大召开的日子”。我又问一位去超市买东西的大姐:“大姐,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大姐也是不假思索就答出:“今天是我们党十八大召开的日子。”群众关注党的政策走向,是因为和自己的生活有关。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荧。和自己的未来有关。那么,群众都关注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蒋光宇 《当代党员》2011,(11):77-77
一天,一位客户不满意产品的性能,退货了,老板大为光火,怒不可遏地冲进车间去训斥员工,一位员工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刚一张嘴,老板就打断了他:“你别想找什么借口,我也没有心情听你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11.
闫红 《廉政瞭望》2011,(12):55-55
在微博上,有人放出一张名表图片,围观的人都说“口水啊!”“赞!”“大爱!”……我想那一定是个好东西。于是我也很努力地看,看过来又看过去,上面没有钻石,也没有其他一望而知的高贵标志,倒跟我们小时候戴的电子表挂相。好吧,我知道这样埋汰一只名表是不对的,可是,真的,我实在看不出它比商场里那些几百块钱的表“高明”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散文二题     
正一棵小桃树我常想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却没写出一个字来。只是自个儿忏悔,又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今天下雨,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今年来得这么早!一边让雨淋湿我的头发,一边还想去田野悠然地踏青呢。那雨却下得大了,而且下了一整天。我闭了柴门,倚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枝条被风雨摇撼着,花一片片落了,  相似文献   

13.
爱的交换     
赵玫 《党课》2011,(16):77-78
那往事于我是毕生的,而我却未曾对父亲提起过。 那是个深秋的季节,满地落叶。那一年我16岁。父亲刚刚从“牛棚”放出来,而我在一所中学里等待分配。我们这一届在1970年毕业的时候,居然有可能留在城里工作而摆脱上山下乡的命运。这是所有16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所梦寐以求的。刚刚获得有限自由的父亲更这样期待着,他不愿在好不容易的团聚之后又面临家人分离。  相似文献   

14.
能力漫论     
宫希 《干部之友》2003,(1):16-16
家养一小京叭,名壮壮,以听话而讨人喜欢。不过,壮壮看人下菜碟儿,有时我说它,它装听不见,无所动,而老伴略一呵斥,它即刻乖乖地令行禁止。由此,老伴儿揶揄我:怪不得你不能当官,连狗都不听你的。本想回她一句:“狗听你的,也未曾见你当个什么官,在工厂里连个班组长也未混上。”可欲言又止,倘老两口抬起杠来,那就没有意思了。老伴之嘲,自有一番道理,她总觉得是因为我太随和(有时说“面糊”),辖不住人,而影响了升官。这也算是她对我的一种理解,理解万岁吧!  相似文献   

15.
那时候我真不知道能活到今天。我那时候并不懂得什么是活着,只知道活着是要呼吸的。可我知道什么是死——我见过和我住在同一个病房的孩子死了。我几乎不去想活着的事,我太小了,只有8岁。但我已经朦朦胧胧地觉得活着不好:我要打针吃药,要做手术……那一切太可怕了。其实最可怕的还是孤独,还有夏天,没有电扇。妈妈上班前,让我倚着被子坐好,把一个盛满凉水的罐子放在我身旁,她说你要是热了就把手伸到水里。我守着一罐凉水过了一天又一天,每天都那么漫长。我没有玩具,家里也没有收音机,只有一只马蹄表滴滴答答地走着,不慌又不忙。那就是我活着…  相似文献   

16.
好赌者     
《新长征》2005,(16)
一位下士调动工作,报到时带来了原上司带给新上司的一张字条:“此人好赌,如能戒,则是好士兵。”新上司立即问那下士:“你赌什么?”“什么都赌。比方说,我敢赌您右臂下有颗胎痣。如果没有,我就输给您一周的薪金。”“好!”新上司立即脱掉上衣,证明自己并无胎痣,随后接过了下士的一周薪金。事后,他洋洋自得地告诉下士的原上司:“你  相似文献   

17.
乐朋 《唯实》2009,(6):93-93
“我想做个杂文家,为《人民日报》写点杂文,可惜我现在没有这个自由。杂文家难得,因此我要保护一些杂文家。”(河北人民出版社《毛泽东与鲁迅》)以上的话,系1957年6月30日,毛泽东邀《新民晚报》总编、杂文家赵超构赴中南海共进午餐、席间谈杂文时所说。初见这番话,我颇为感动,想不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会这么喜爱杂文,对做杂文家情有独钟,又对杂文家如此呵护备至,真是太难得。  相似文献   

18.
近日读报看到一则寓言:某日蝎子来到河边想到对岸去,苦于自己不会游泳,便只好求助于青蛙,请求青蛙把自己驮过河去。可青蛙执意不答应,说:“游到河中时,你要是蛰我一下,我不就没命了吗?”蝎子说:“那到是,可是我要那样的话,我自己不也就完蛋了吗?”青蛙一想,有道理啊,蝎子他再狠毒,也不至于狠毒到害人又害己的地步吧,因为他也总得要命啊。就这样,青蛙就驮着蝎子向对岸游去。可青蛙万万想不到,就游到河中间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脖子猛然被重重地蛰了一下。……就在和蝎子一起沉到河底之前,青蛙问蝎子:“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啊!”蝎子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19.
蓝芳  江金桁  杨涛 《求贤》2014,(10):58-59
信任无价 尽管人生经历纷繁复杂,很难全部记住,但总会有几件事终生难忘。我想那是因为,这件事启迪了你、感动了你、成就了你,从而影响了你的一生。 我要说的这个难忘“故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那时我刚从国外进修回来,踌躇满志想当一名好医生。说来也巧,就在这时遇到了一位年轻的鼻咽癌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20.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也没有什么动人的事迹,之所以能获得这些荣誉,应该感谢院领导的厚爱、同志们的帮助以及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我只不过是尽了自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走下领奖台,肩披绶带的赵津生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