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晓彤 《湘潮》2022,(7):20-21
<正>1949年8月至9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新华社连续播发了五篇毛泽东撰写的批驳美国政客言论的檄文,分别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这五篇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淋漓尽致地批驳了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等政客的言论,深刻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2.
仝华 《党史文汇》2014,(7):25-27
正五评美国"白皮书",是1949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毛泽东先后撰著并发表的一组重要政论文章。在此,毛泽东充分利用美国"白皮书"所提供的反面教材,鞭辟入里地揭露了近百年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澄清了有关中国革命的若干重大原则问题,对促进全国各阶层人民提高政治觉悟,以利中国共产党更紧密、更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的新胜利和准备建设新中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振 《前线》2019,(11)
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作出了"美国要跟中国建交"的战略预见。毛泽东指导中国应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方法主要是两条:一是坚决斗争,以斗争求缓和;二是以我为主,等待时机。20世纪60年代末期,毛泽东通过乒乓外交破局,推动了中美关系由对抗状态走向两国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4.
中共"七大"前后,毛泽东的美国观经历了赞扬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到深信美国"实在是一个敌对性的帝国主义"戏剧性的变化;美苏关系是毛泽东的美国观推演的国际背景,而美国对华政策则是毛泽东观感、认知和评价美国的基本尺度;毛泽东的美国观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又兼备革命现实主义的特征,它显现了毛泽东的民族主义情结与现代化追求之间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5.
略论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特征邓淑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历史文化的民族特色。其主要特征有:一、革命性建国前夕,毛泽东针对美国帝国主义的对华策略,发表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檄文。他指出:“...  相似文献   

6.
<正>1941年5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到最困难的阶段。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决定将延安的《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改名为《解放日报》。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写了报头并撰写了发刊词。发刊词开宗明义地指出:"本报之使命如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这也是《解放日报》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办报的宗旨。1942年初,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迎来胜利曙光。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预示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出现在世界的东方。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题为《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白皮书。美国的白皮书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应。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等文章外,各民主党派也不断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8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言人发表的题为《加强内部  相似文献   

8.
子舒 《党史纵横》2004,(11):24-26
"和平演变"是美国政府企图借蒋介石之手,以武力手段在中国推行强权政治彻底破产后,在新的形势下推出的在中国复辟的战略.毛泽东对<白皮书>的评论,揭开了毛泽东与"和平演变"战略进行斗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195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第一、二两版发表了毛泽东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政治论文;第三、四两版刊登了杨勇上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八年来抗美援朝工作报告》.当时,就有读者反映:"如果看罢毛泽东同志的论文,再看杨勇同志的报告,就会立刻使人感觉到,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天才论断,已经在杨勇同志的报告中得到了彻底的证明.  相似文献   

10.
郝国  关维 《世纪桥》2002,(4):18-19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中国东北地区的广大人民,在我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一股强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地区劫夺路权(即修筑“五路”斗争的浪潮)。这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强权的斗争,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爱国反帝斗争一个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国民党在中国国内战争中遭到失败和共产党政府干1949年10月接管政权以后,在美国围绕着“是谁失掉了中国?”这个问题展开了尖锐的内部政治斗争,即由于谁、因为什么,使得美国对华政策迟到了失败,这场失败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这个国家取得的仿佛固若磐石的统治地位毁于一旦。1949年美国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白皮书”,内称苏联是导致国民党失败,从而也就是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罪魁祸首。1949年在联合国大会第四届会议上,国民党代表在美国的支持下对苏联提出指控,要求联合国审理,指控案的标题是“苏联违…  相似文献   

12.
1944年底至1945年初,发生了英军指使和协助希腊反动政府军进攻希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干涉希腊内政的"斯科比事件"。加上同期美国对华政策特别是对中共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中国抗战局势和中国国内政治走向等因素,促使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出"对中国的斯科比估计得严重些好"的判断。为了应对可能在中国发生的"斯科比事件",毛泽东强调坚持"老子主义""晋文公主义"和"孔夫子主义"三条原则,并采取了对美发出警告、报刊揭露批判、暂时中止对美合作、自力更生巩固实力等具体措施。毛泽东还要求全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又告诫全党,"斯科比危险的可能性尚未过去"。这个防范于未然的警告,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七大以后中共对美政策,乃至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走向,而且对今天应对国际关系领域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仍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35年至1946年,毛泽东关于美国的话语言说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变化过程: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矛盾,毛泽东改变过去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提法,认为可以与美国建立友谊关系;又因其孤立主义,将其作为"东方慕尼黑阴谋家"加以批驳;到1944年年中对美国正面形象的塑造达到最高峰,称之为"最亲密的战友";直至1946年"帝国主义纸老虎"的提出,最终完成了美国"帝国主义"形象的复归。由此,"美帝国主义"话语也逐渐被固化,成为中国人在很长一个时期对美国的基本认知。对作为他者的"美国"进行建构,也反映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我身份的认知变化。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对华采取了一种睦邻和援助中国革命同构的外交政策.因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到了1931年9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使其远东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苏联以此为契机,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本文拟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苏联对华实行的"联华防日"政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抗日战争,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始,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止,历时8年。在8年的抗战中,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一系列闪烁着军事辩证法思想光辉的论著,指引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卢文华 《党史纵览》2002,(11):23-26
毛泽东真正研究和认识美国是从抗日战争开始的.他对美国的应对战略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美国对华政策的不断改变而变化的,有时甚至是大幅度的调整.当然,这种变化是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前提和基础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对美国的战略认识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了我们党的认识,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党对美的外交政策和全国人民对美国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生日的时候,我们刊发《中共党史上的10个"三"》一文,是想为读者提供一点史论结合的趣味性的文字资料,以供我们抚今及昔,继承传统,再创辉煌。三大敌人(亦称三座大山)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大敌人,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包括太平天国、戊戌维新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不能把民族解放和社会改革引向胜利。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随着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948年毛泽东提出了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三湘学子,在湖南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值此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特刊载《光焰与洗礼》一文,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7,(4)
正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对待战争的态度,一反对二不怕。这些,是毛泽东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这个态度,来源于对战争规律的深刻把握,来源于中国人民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长期艰苦斗争实践。它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发动的非正义战争时期,在毛泽东1936年12月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1957年撰写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中,都有完整的表述。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创办以来,我几乎是每期必读,与众多读者一样.是越读越爱读。广大读者喜爱《福建党史月刊》的原因之一是刊物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从党史入手,为加强党的建设的现实任务服务,有较强的战斗性。如《论美国对华“和平演变”战略的起源——兼论二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也探“大跃进”运动的指导思想》、《论民族道德观念对毛泽东事业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