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琴 《德国研究》2002,17(4):68-73
为了迎合中国赴德留学热潮 ,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于 2 0 0 1年 7月设立留德人员审核部协助使馆工作。本文详细介绍了留德人员审核部的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2.
方建国 《德国研究》2000,15(4):30-33
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成立21年来,为国家和对德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从师资、生源、办学特色及科研成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留德预备部。  相似文献   

3.
刘怀宇 《德国研究》2002,17(1):66-69
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 ,较深入地剖析了新一代留德学生在德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现状 ,力求使读者对新一代留德学人有一个总体了解。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学人留学德国回顾和前瞻陈国权中国学人至今留学德国的情况怎样?未来的前景又如何?这是许多中国留德以及正在准备留德学人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对这一方面情况的了解和认识,就这两个问题分别作一介绍和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历史与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留学德国史的研究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隽 《德国研究》2000,15(3):42-44
因为做题为《30-40年代中国留德学人之研究》的硕士论文,所以就势必要查找有关资料,对有关中国人留学史、尤其是留德史研究进行考镜源流的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这个领域基本属于尚待开发的新课题,包括基本材料的收集整理都还不尽充分和全面,尤其是国内学者对该领域涉及甚少,基本属于浅尝辄止的状态。这里尝试就我所收集、接触并了解到的资料作一概述,也为后来者研究这一领域提供一些基本的素材和线索。 1.国内对该主题的研究 就目前接触的资料来看,国内还没有完整与系统地研究这一段时间留德学人状况的专著,文章…  相似文献   

6.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05,20(2):54-54
本刊讯4月23日,上海欧美同学会留德分会组织会员前往嘉定参观游览。此次活动通知一发出即获得了众多会员的积极响应。当天阳光灿烂,共有一百二十名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在分会秘书长李乐曾老师介绍了留德分会的理事会组成情况和近期活动安排后,会员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介绍同济大学嘉定新校区的录像,了解了新校区的总体规划和筹建过程,并参观了新校区。校园日新月异的建设给前去参观的会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会员们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F1赛场的几大赛区以及素有“德国小镇”之称的安亭新城。此次活动得到了同济大学的鼎力支持和赞助,受…  相似文献   

7.
近代留德学人与北大清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隽 《德国研究》2002,17(2):70-72
北大、清华作为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风格迥异的两大重镇 ,难以绕过。探讨近代留德学人由于留学德国、求取新知而与北大、清华所产生的千丝万缕联系 ,对于梳理近代中外学术关系、追溯学术渊源 ,自然有其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刊在这一期中发表了留德博士王志强先生的论文——一《本我和他我——跨文化日耳曼学视角下文化异同认知互动性》,它是一篇深含哲理的文章,作为读后感,引发了将其理念通俗化并借用于国际问题研究的杂想,特书写此短文。王博士的文章引论自日耳曼学者,本文则侧重于中文的成句、  相似文献   

9.
严谨治学讲求实效———记同济大学德国研究所主办的德语业余培训班郑春荣随着中德交往的加强,社会上对德语的需求也日益扩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同济大学函授学院同上海欧美同学会留德分会合作,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所主办的德语业余培训班于1990年2月正式开班。在...  相似文献   

10.
同济大学与德国有着传统的渊源关系,由于国际、国内的种种原因,这种关系曾一度中断,恢复对德的传统联系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已故老校长李国豪教授根据国家建设和学校传统与发展的需要,在中德两国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积极推动了学校对德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重建和开展.当时,留德预备部、德语系等机构相继成立,德语教学逐步展开,与德方一些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还组建了德国科教情报研究室,这是德国问题研究所的前身.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留华学生日益增多,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应运而生。其成立后开展的活动涉及层面相当广泛,但它成立后与留台联总之间发生了争论。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给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带来了生机,也为广大的留华学生提供了许多帮助,对于促进中马之间的文化、学术等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旅华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澳大利亚出境旅游的基本情况,着重分析了旅华市场的基本特征及成长因素,初步预测了旅华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强化澳大利亚旅华市场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华韩国企业的文化本土化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国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但韩企入华经营仍是“水土不服”。近年来在华韩国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管理 ,努力实施“本土化战略”,展现出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谈到正题之前,先談谈印度尼西亚华僑人數与其生产活动的对此,我认为是有好处的。从這个对此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华僑地位的真实情況  相似文献   

15.
在現代世界的政治經濟問題当中,东南亚华僑的动向已經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近几年來,从历史的角度來追根溯源地研究这一浩繁的华僑社会發展过程的工作,也正在逐步地開展。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初期阶段华僑社會的形成过程及其內部状况等問題,一直还沒有充分予以闡明。① 由于現存史料残缺不全等原因,使人很难弄清初期华僑社會的情况。然而大致可以肯定:中國人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1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留德三博士李新春、陈凌、张胜洋撰写的《回归市场———民主德国经济转型与国企改造》(以下简称《回归》)。说这部专著是三位青年学者研究德国统一后德国东部经济转型的一部力作 ,似乎是不过份的 ,因为 :第一 ,本书在翔实数据的基础上 ,从制度转型比较的角度 ,明确指出在德国东部激进的私有化过程中托管局用“计划”来改造“计划经济” ,与其说是提供了经验 ,不如说是提供了更多的教训。第二 ,本书在改革路径依赖的大视野上 ,围绕对原民主德国国有企业改造、财政金融体系变革和劳动力市场融合三个方面 ,…  相似文献   

17.
緒言 在十九世紀中国海外发展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在加里曼丹西部华僑的活动。当时,在荷兰殖民国家已經在爪哇建立了統治地位,华僑在其殖民体系之中,很早就处于当地土著民族与歐洲人之間,作为一个中间力量而占有其特殊的地位,从經濟活动方面表現它的重要性。与此相反,在加里曼丹的西部,由于荷兰还沒有充分建立其統治权,而远为落后的苏丹制国家的政权,不易駕馭华僑社会,遂使得华僑能保持其固有的社会結构,在經济上控制了这个地方,而且在政治上也佔有独立的  相似文献   

18.
开发东盟国家旅华市场对策初探胡平近年来,东盟各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亮点之一,出境旅游的人数也随之迅速增长。根据旅华市场的新变化,对我国旅游客源市场重新重点定位,开发东盟国家旅华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东盟国家旅华市场的...  相似文献   

19.
推进韩国企业在山东投资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企业在山东的投资是其在华投资的一个缩影.为促进韩国企业积极、合理、有效地在华投资,本文在深入分析韩国企业在山东投资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18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几乎无人不关注中国,文人学者尤其如此.从总体上看,对中国的热烈颂扬是舆论的主流,但是,基于不同原因而贬斥中国的也不乏其人.后人将持两种不同中国观的人分别称为颂华派(sinophiles)和贬华派(sinophobes),他们在有关中国的一系列问题上意见相左.在热烈颂扬中国的思想家们看来,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政制优良,国富民强,在很多方面都堪称欧洲国家的楷模,欧洲国家应该向中国学习.贬华派则与颂华派针锋相对,揭露中国的阴暗面,从各个角度贬斥中国.双方激烈交锋,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势,以致有人认为,呈现在18世纪法国人面前的不是一个中国,而是两个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