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170年,正是在其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和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安排。《共产党宣言》中蕴含了"国家"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共产党宣言》思想一脉相承,是对《共产党宣言》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发展大工业的思想、发展公有制的思想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思想的发展和实践。坚持《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制造强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宏伟蓝图,作出建成人才强国重大战略部署,与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步谋划、整体推进,体现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支持体系的战略考量,意义重大深远.我国是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实现建成人才强国目标,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更加务实举措,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摒弃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制度藩篱,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农业的强弱关乎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速度、质量和成色。农业强国依然是社会主义强国体系的最薄弱环节,农业农村现代化依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突出短板。要认清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特殊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农业强国建设摆在优先位置,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相比西方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中国现代化建设有许多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本质属性上的社会主义性、目标内涵上的全面性以及具体实践上的政党驱动性等方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强党和强国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驱动力,能有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力"和"接力",带领人民建成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5.
<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准确理解二者的互动关系,增强历史主动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更加充足的效能支撑。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维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之间是一个互动共生的整体,主要表现在:首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构成要素。作为对国家发展状态的描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从发展愿景上看,其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等多重维度。其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表现形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特质与评价标准,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  相似文献   

6.
易华勇 《群众》2022,(2):53-54
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江苏是科教重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林立,人才资源禀赋出众,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具有先天优势,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人才强省,激发人才活力"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探索学校德育教育的新路子任彦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想目标,是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理想的社会要...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的关键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涵,重视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性、互动性与耦合性,并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内化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践全过程,促进党的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同步推进,实现政治建设统领下经济的又好又快又稳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设邮政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邮政领域的具体实践,也是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要自觉把邮政业改革发展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邮政大国基础上奋力推进邮政强国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进程中更好发挥邮政业基础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建设文明强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越来越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随之明显提高。无论是国家制度还是集中体现出来的国家治理体系,无论是制度执行力还是集中体现出来的治理能力,都离不开法治建设。法治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法治文明是制度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以从很多个维度进行考量,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视角,法治文明建设是解读新时代中国走向文明强国进路的重要一维。  相似文献   

11.
范玉刚 《人民论坛》2022,(14):112-116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建成文化强国”被列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是由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文化强国建设旨在明晰中国的文化立场、文化价值坐标与展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当前有的人对文化强国建设理念、目标和价值诉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须厘清这些认知误区,切实保障文化强国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开辟我国经济发展新境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部署的内容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崭新的提法。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涵?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大部署了哪些战略举措?接下来尝试着谈谈学习心得。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特色理论是关于中国人民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如果其中一部分失调,那么,其他方面就会受到影响;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因此,学习和把握特色理论,必须十分注意它的全面性、完整性,切忌断章取义或寻章摘句,各取所需。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正致力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且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就不可能实现在世纪末的小康目标;也就更谈不上完成现代化强国这一跨世纪的伟大的创造性工程。但须知,这是一个系统的恢宏的工程,其中就内在地包含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冶建设等高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特色理论坚持两点论的重点论,从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强调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中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突出经济建设就可以放松或削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其它方面的工  相似文献   

14.
陈勇 《群众》2022,(9):8-10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的目标任务,对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全面部署。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南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正甘肃省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卢炳涛撰文说,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强调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二字意味着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频使用“强国”一词并全面、系统、深刻论述“强国”建设,形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一个亮点,“强国”建设重要论述揭示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其中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强国”建设和目标,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和总体目标;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等方面的“强国”建设方案,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提出的实施举措、战略部署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中,提出2035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和现代化目标基本实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论为理论支撑和以"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依法治州和富民强州"为战略布局是实现恩施州绿色崛起的正确路径。走向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崛起是恩施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全州人民的共同愿望。要构建以绿色经济为动力,绿色政治为保障,绿色文化为核心,绿色社会为基础的发展体系。树立生态意识,着重调整产业体系、繁荣文化市场、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在方法上既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抓关键少数,又要调动全州上下各部门、组织、群众积极性形成广泛共识,共同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两步走"战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指引。当前,我国迎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顺利完成新阶段的新任务,有必要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逻辑与思想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从而明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9.
吴楠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20-2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资本批判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基于科学的实践观开创了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范式,奠定了现代化强国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马克思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身上物的外衣,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强调国家必然被"自由人联合体"所取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17,(12)
<正>从全国的大格局来看,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外延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构成现代化强国的其他要素(如现代化社会体系、现代化生态系统、现代化法治体系等)对应,指一种可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目标和结构。它由三个部分构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