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潮起海之南,改革再出发。"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内国际大局、着眼于新时代、着眼于未来,充分肯定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功绩,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的宝贵经验,对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宣布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  相似文献   

2.
正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海南在经济特区建设中逐渐孕育和锤炼出的思想灵魂和精神风貌,是展示特区人品格、凝聚特区人力量、激励特区人奋进的精神财富。在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在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新征程中,我们更要倍加珍惜、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奋力书写海南特区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唐赫梓 《新东方》2008,(8):17-18
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进行繁忙的外事活动期间,不辞劳苦,对海南进行深入视察和调研。他在充分肯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取得丰硕成绩的同时,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经济特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和新期待。他强调指出,经济特区的干部,一定要把解放思想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和突出品格。正确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塑造一支解放思想型的经济特区干部队伍,对于顺利完成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4月13日)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就是要充分肯定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功绩,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的宝贵经验,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下称"重要讲话"),充分肯定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功绩,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的宝贵经验,对办好经济特区提出明确要求,对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  相似文献   

6.
鲁兵 《新东方》2008,(4):15-17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海南迎来了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时刻,认真总结20年的基本经验,从理论上进行提炼升华,进一步探索海南特区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性,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对海南提出的新要求、抓住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加快海南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很值得纪念。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全面回顾总结深圳经济特区25年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经验,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经济特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对于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创办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者和倡导者是邓小平同志。为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为了创办经济特区和强国富民,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对经济特区主要有四大贡献:一、认真构思经济特区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特区的构想,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实事求是。邓小平说:“这几年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5页)全国的经济建设怎么搞,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不能坐而论道,必须亲自实践。但实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鉴于历史上搞经济建设一哄而起,一哄而…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海南视察并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对海南提出了"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新标杆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本质特征和主攻方向,创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创优势,确保海南改革开放事业健康顺  相似文献   

10.
唐璐 《半月谈》2004,(3):87-89
2000年,印度前商工部长马朗宣布将以中国经济特区为模式建设印度式经济特区。从那时起,有关经济特区的讨论在印度就没有停过。今年1月8日,在印度内阁批准由中央为经济特区立法,并原则同意再设立23个经济特区后,这场争论算是暂告终结。未来无论经济特区法案是否按时出台,有两点是肯定的:第一,印度将加快建设经济特区步伐。目前印度经济增长率预计是7%左右,而经济特区的增长率高达23%。第二,印度将不会再像当初那样盲目模仿中国,新经济特区肯定是在仿效中国经济特区模式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7,(4):65-65
在推进经济向技术创新型转变过程中.俄政府对经济特区寄予厚望.首批经济特区已开始启动。俄罗斯2005年通过的《联邦经济特区法》,为经济特区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据新华社今年5月下旬报道.截至目前.俄政府已决定建设2个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4个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和7个旅游休养地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朋友们: 这次我们到厦门、汕头,庆贺两个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经济特区人民,向为建设经济特区辛勤劳动和工作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各位来宾,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事业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  相似文献   

13.
朱华友 《今日海南》2006,(11):27-28
《江泽民文选》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的对外开放和特区建设思想,尤其是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关于特区建设的理论。——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1992年以后,我国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全国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原来只有经济特区才有的某些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在内地不少地区逐步推行,围绕经济特区的争论开始增加,有些人认为经济特区已经不“特”了,经济特区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有些人认为经济特区即使办,前景也未必美好。对此,江泽民同志多次提…  相似文献   

14.
论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的形成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的特区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一、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的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世界各种模式的特区的经验而创造出来的,它经历了探索、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从1978年春至1980年8月…  相似文献   

15.
中共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召开意味着什么?准确地说这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的又一历史节点,标志着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新的起点上寻求改革开放的新突破。这次党代会总结了省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描绘了海南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4月11日)海南建省和兴办经济特区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和兴办经济特区30周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一九九○年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几年来,经济特区的开发建设,特别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践证明,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和措施是正确的、成功的。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对于推动改革开放,扩大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缓解当前暂时困难的一项重要措施。经济特区要继续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治理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经济特区是特殊历史时期产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区政策优势的"特"将逐步淡化乃至消失,特区立法权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显然,这是对经济特区的一种狭隘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庆祝海南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大会上指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要求深圳打造法治城市示范,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显然,经济特区作为改革"试验田"的使命被党和国家寄予了更大厚望,  相似文献   

19.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1988年4月,中央批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更成为海南改变历史命运的新起点。中央创办海南经济特区,是从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特区立法权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特区立法权是一种新型的立法权。在我国加入WTO的关键时刻 ,充分认识特区立法权的性质、特点和立法原则 ,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基础上 ,对入世后经济特区如何面对坚挑战和机遇 ,“发挥新优势 ,更上一层楼”提出新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