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中建立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经济特区不仅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邓小平同志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在特区中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笔者认为: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把握邓小平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为指导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在改革刚起步就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呢?第一,邓小平同志是从全国范围改革的高度提出建立特区的。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改革…  相似文献   

2.
曹普 《党史纵横》2002,(7):17-20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小平就很注重国内建设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文革”动乱后期,他又明确提出了引进外国新技术和新设备,扩大进出口的战略方针;第三次复出后,邓小平又重新提出了他关于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并把它作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定并实行的各项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建设经济特区等政策的统称。“对外开放”从此沿用下来并成为指导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经济特区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江泽民同志不久前在海南建省办特区五周年庆祝大会(93.4.13)上说,“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发挥着试验、探路和积极推动的作用,并以自己的宝贵经验丰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贡献。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特区的‘排头兵’作用将会不断地以其特有的光芒而闪耀史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方针政策,最初一般都表达为"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陈云一贯倡导支持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在对外开放的历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经济特区的创建。经济特区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事物,陈云的思想也随着实践的变化而改变。陈云对经济特区的态度经历了谨慎支持、总结经验到公开赞成的逐渐变化的过程。陈云的思想变化过程蕴涵了改革开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关键时刻作出的一个伟大创举。20年来经济特区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早在1988年 ,邓小平就明确提出中国地区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思想。20年中 ,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个事关大局的战略思想得到很好的体现 ,而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另一个大局观念正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创造性地付诸实践。这一新的形势变化 ,给经济特区和浦东既带来了机遇 ,也提出了挑战 ,要求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从功能、产业…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不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 想,而且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总框架。首先,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帮助人们冲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纠正了长期 以来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其次,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 下,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 程。再次,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帮助中 国人民闯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第四,邓小平经济特区 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使中国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向政治特区探索,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 利回归,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伟大创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相当一部分政策、重大举措和理 论,都是从特区建设实践和邓小平特区经济思想基础之上延伸、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对外开放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以其独创性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本文拟就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特色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开放理论的贡献作初步的深讨。 一、以经济特区的开放带动全国的大开放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借鉴两方经验、实行对外开放,一度被称作异端受到批判。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刚刚开始的时候,同样遭遇了如何借鉴国外经验的困扰。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战略家的伟大气魄,冲破“两个平行市场”的思想困扰和体制障碍.果断地做出了建设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并精心浇灌这一改革开放的“希望之花”,使中国由一个在计划经济和封闭状态下进行建设的国家转变为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进行建设的伟大国家。  相似文献   

9.
陈宏 《党的建设》2008,(8):59-60
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初期的全新思路和重大突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6日,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1978年至1988年,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头十年中,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参加了改革开放的准备和实施工作,被誉为改革开放的前线指挥官。在对外开放初期,在广东、福建建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要内容。谷牧身处改革开放第一线,既是中央决策层的一员,又是经济特区实践的具体执行者,被誉为"特区建设的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中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帮助人们冲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纠正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下,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促进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速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的东海之滨。改革开放以来,厦门作为我国最早创办的经济特区之一,向世界敞开了大门,昔日封闭的滨海小城,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厦门特区人民肩负历史重任,脚踏实地地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开明、守信、竞争、开拓、奉献”的创业精神,造就了厦门两个文明建设的比翼齐飞,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厦门特区秀丽多姿的山光水色,气势恢宏的现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事业的历程和浦东开发开放的实践,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缩影。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两个庆祝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阶段深圳等经济特区和浦东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在新征程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明确要求,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短短28年,深圳,这个昔日的边陲小镇,一跃而变成一座颇具规模又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城市,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被誉为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的亚洲“四小龙”。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吴南生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并兼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深圳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是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和创办经济特区的重要领导者和见证人。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该忘记广东经济特区的主要拓荒者吴南生。  相似文献   

15.
对外开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在对外开放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本文分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中有关对外开放理论的创新成果,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经济特区建立十多年来,特区经济飞速发展,特区社会稳定,精神风貌良好,两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特区所以产生巨大的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注重加强了特区思想政治工作,走出了一条立足特区开放搞活的新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特区的经验无疑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一、特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特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地沿用传统经验,而是与特区对外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及所实行的特殊政策相适应。因此,特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社会性。商品经济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举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一项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决策。16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和广大特区干部群众积极开拓实践,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由原来的边陲小镇成为今天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和改革的试验区作用。最近,中央领导同志一再明确指出特区还要办下去,重申中央对经济特区工作“三不变”方针,  相似文献   

18.
陈允钰 《实事求是》2001,(1):15-17,21
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正确认识毛泽东对外开放的基本思想,对我国今天所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启示意义。一、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提供了客观依据早在创办新民学会时,毛泽东就认为“凡是社会主义,都是国际的”,不应带有单一的国家色彩。因此,毛泽东提倡“世界主义”,主张新民学会的会员要走出国门,“向外发展”。延安时期,毛泽东站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高…  相似文献   

19.
金仲敏 《世纪桥》2002,(2):22-24
历经22载风雨征程,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经济特区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排头兵”、“窗口”,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22年来,经济特区肩负着中央“杀出一条血路”的郑重嘱托,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持“三个有利于”,在全国率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是我国近20年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于我国在新世纪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确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①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世界开放性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