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刻不容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走向城市,进入企业。民工的出现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民进城务工除要承受来自许多制度上的歧视外,他们的许多合法权益也屡屡受到侵害。表现之一:为了工作和生存被动接受不平等待遇。一些地方从本市、本部门的利益出发,明文禁止一些岗位不准雇用农民工,将农民工排除在某些行业之外。这种制度上的歧视,人为造成了农民工在择业、医疗、社会保险以及子女求学等方面的重重困难,使他们失去了与城市居民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表现…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程度,既会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进度,也会影响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观点看法,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其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通过对杭州、烟台两地农民工与市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双方的社会交往呈现了较为积极的态势,但仍存在主动性不足、交往内容欠深等问题。影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交往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和农村不同的文化习惯,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认识上的偏见,农民工的群体因素以及媒体的负面宣传等。为此,需要通过提高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地位、培养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现代市民意识、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来不断改善两者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农民工在城市生存被边缘化现状和原因,笔者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希望这些对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农民工在城市中是弱势群体,一方面与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和政府某些制度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农民工自身的因素导致的。农民工要想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内在因素很重要。所以,通过农民工自己和社会两方面共同的努力,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之中,为城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努力,为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歧视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建设城市和繁荣农村的双重压力,对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他们并没有融入所在的城市,在城市里受到了多方面的歧视,这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农民工形成了与城市相对抗的"亚文化",这两种文化的长期隔离,会造成中国社会结构的紧张,影响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危及我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与制度排斥:一个制度分析的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流动规模、生存状况、能否在城市中实现社会整合等是内生于制度变量的,是内生于国家、城市政府的人口控制制度模型的,是受城市政府制度性歧视或排斥性的影响的,是政府对流动和就业控制制度的一个函数。我国在有关农民工的制度方面存在严重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公正性的危机,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受的制度性排斥,如城乡二元户籍分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等,使得农民工陷入了一种生存困境,被排斥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之外。我们在制定农民工社会政策时应禀承制度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公正性的运作逻辑,实现从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到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粮油供应制度和户口迁移制度进行了调整,放松了对农民向城市流动的限制,农民开始流人城市。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实行了离土又离乡的政策后,大量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形成了规模大、数量多、持续时间长的“民工潮”。农民工进城有力地缓解了城市劳动力资源的不足,促进了城市经济和建设的发展,又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广泛的服务。尽管如此,他们在城市里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  相似文献   

7.
杨青  田淑霞 《党史博采》2013,(4):47-48,50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工处事观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当前农民工亟需转变观念,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更快的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身份认同的思想心理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份认同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也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尺度.而城市管理者、城市居民、农民工自身的心理障碍严重制约了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为此,地方政府应树立以服务强化管理的新理念,城市居民应树立公民意识,大众传媒应科学宣传,农民工消除自卑树立自信,为实现农民工身份认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城市落户政策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互动关系,其政策设置必须有利于改善农民工的城市生活环境和提升城市生存能力,并在城市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城市落户门槛的设立既要考虑社会公平性,又要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现实可行性。本文通过对广东、重庆、宁波三地农民工城市落户的政策比较和成本估算,提出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设立符合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保护农民工基本权益的、切实可行的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循序渐进地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使农民工真正成为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民工大量流向城市。一方面,进城的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各个行业,加入到城市的劳动分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农民工由于受到户籍制度以及自身条件等限制,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尴尬、保障制度匮乏。在农民工为工业化、城市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他们在城市定居或是暂居的住房难问题日益显现,这就涉及到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农民工进入城市所面临的住房问题,阻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也影响到了城市化进程及社会和谐。本文分析了农民工住房难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