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清龙 《中国监察》2008,(10):64-64
今天是我步入50周岁的日子。家人给我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生日。“老爸。祝您在知天命之年,工作、学习双丰收!”女儿祝福的话让我感慨良多。是啊,作为一个党教育培养起来的纪检监察干部,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做好工作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人生目标。真是女儿知爹心呐。我工作30多年,尤其是近10年转业到中央纪委、监察部,处在查办国有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第一线,我目睹了一些不该犯罪的领导干部走上了犯罪道路、不该犯错误的领导干部犯了严重错误、不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却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这些,既让我十分忧愤、痛惜,更让我萌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有一则故事:一个男人死后来到天上,他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可以帮他实现愿望。他说:“我这一辈子太辛苦,每天都在干活,也没有好好享受过。我希望过一种每天不用干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日子。”于是.天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他很快乐,不过,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就觉得越来越空虚。接下来的日子,他觉得越来越难熬,于是,他又找到那位天使,恳求说:“请给我一份工作吧,请让我做点什么吧.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天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给你做。”这个男人说:“如果再不让我做事,让我这样天天干呆着.我宁愿下地狱!”天使严肃地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方?这里就是地狱!”  相似文献   

3.
县长干过啥     
王祥英 《政府法制》2013,(21):41-41
清风县的县长张大山上任的第一时间,就去了乡下的靠山村视察秋收工作。在田间地头,陪同视察的村干部将村民召集起来,张县长发表了饱含深情的演讲:“乡亲们,我的老家在鲁南农村,我年轻时,家里有十亩地,我也插过秧、耕过地、播过种、收过粮,在黄土地上洒过辛勤的汗水,可以说,我也是一个农民。所以我最知道咱们农民的心声,知道农民不容易。大家放心,县里一定会出台新的政策,对农业进行倾斜,让咱们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说完,张县长还把右手朝一边用力一挥。村民们听完都激动不已,拼命地鼓掌,手掌拍红了、拍疼了,却浑然不觉。  相似文献   

4.
张云泉 《中国监察》2011,(12):61-61
我在被人称为“天下第一难”的信访岗位上工作了26年。这26年中,我有过为民分忧的喜悦,有过与民同忧的悲伤,有过力不从心的为难,有过据理力争的执著,有过被人误解的委屈,有过被民信任的感动。在这些喜怒哀乐中,我享受着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快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似文献   

5.
华政 《检察风云》2013,(24):40-42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读大学之前,您已经工作了吗? 李林(以下简称“李”):上大学之前我工作过十年,工厂、部队和机关都干过。2003年《人民日报》记者对我有一个采访——“李林:不寻常的三个十年”,概括了我的主要经历。  相似文献   

6.
李冰 《江淮法治》2009,(18):18-18
执行难,是一个长期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难题。参加工作以来,我承办了上千起执行案件,可是不久前那次宅基地纠纷案件却让我终身难忘,深刻体味到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精辟分析的人生三境界。  相似文献   

7.
到城关派出所参加巡防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回想那次的夜巡经历至今仍然让我心有余悸,不寒而栗。从警已有十余载,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警察生涯无怨无悔,一直梦想着工作能创造奇迹,有所突破,也知道警察的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可一直以来也从未遇到过亡命之徒,但那个夜晚却让我刻骨铭心一辈子。  相似文献   

8.
一语惊人     
《法治与社会》2011,(2):F0003-F0003
如果我的工作能够得到群众的首肯,没有让他们失望,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你要问我幸福不幸福,首先要问人民幸福不幸福。我多次说过,一定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一定要让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高,让三秦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这就是我对工作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9.
景冀 《公民与法治》2014,(22):34-34
高先生平时经常乘坐飞机,从没出现过意外状况。但10月15日他准备乘飞机从贵阳返回西安时,却遭遇了飞机甩客,“我提前一个小时办理登机业务,机场工作人员给我说飞机上没有我的座位了。”更让高先生哭笑不得的是一位工作人员称,机票卖超的情况是“航空公司正常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10.
愿将余热献检察池远忠我是一个部队转业干部,今年56岁,转业后相继在纪检、政工部门和企业工作过。1979年检察机关重建,组织上安排我到县检察院工作,通过十几年的业务实践,我由一个法律的“门外汉”,终于磨炼成为一个业务熟练的检察官,回顾走过的历程,不禁感...  相似文献   

11.
跟老科长学办案苏增耀那一年,我35岁,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市检察院检察长。说内心话,我没有多少激动,倒觉得不踏实。本人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教师,做过编辑,在市委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干了几年,从来与政法无缘,怎么让一个不谙法律的“秀才”来当执法官?进...  相似文献   

12.
锻炼     
前年,我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央国家机关,当了一名公务员。按照国家的规定,像我们这样的公务员是要下农村经受锻炼,接受再教育的。说心里话,我本人对有这样的规定还是挺高兴的,因为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更何况到那里我还可以得到实际锻炼,增加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出于新鲜,更出于好奇,还有点早晚得过这一关的心理,所以我倒希望快一点让我下去。正好,去年冬天我们机关又有了新的扶贫任务,需选派一批不同层次的人员到扶贫点挂职工作。当然,我要积极争取这次机会了。幸好同事们工作都忙,报名的人不多,我便很顺利地…  相似文献   

13.
《法庭内外》2009,(6):58-59
法官:我和丈夫均系老年再婚,膝下各有儿女。1个月前,丈夫突然病重。记得丈夫原来曾说过,如果他先我而去,我们居住的一套住宅归我继承。想不到,还没有立遗嘱,一向身体健康的丈夫突然不行了。于是我草拟了一份有关“丈夫与我婚前所购的一套住宅归我继承”的遗嘱,让一个邻居重新抄录1份,然后和两个邻居一起赶到医院,由邻居将遗嘱给丈夫读了一遍,并让丈夫在遗嘱上签了名,我还握着丈夫的手捺了手印。此时,丈夫已处于弥留之际,一直没有开口说话。  相似文献   

14.
步入社会,先后在法院、行政机关工作数年,虽然一直都从事法律工作,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律师这个众说纷法的职业,并从此结下不解之缘。角色的转换也曾让我有过短暂的不适与困惑,但所有经历过的,早已在不经意间,或升华或积淀,成为一盏盏温暖的航标灯,矫正、照亮并指引我前行的路。因为在校读的是法律,于是,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我选择了法院。做法官,使我超然于诉辩双方当事人的唇枪舌剑之外,洞察彼此庭前准备充分与不足,庭上辩驳的从容与紧张,乃至庭下流露的得意与懊丧。而我,一如足球场上那位日含金哨的主裁判,再精彩的射…  相似文献   

15.
若有横笛     
黄冬松 《江淮法治》2011,(14):21-21
女儿日渐长大,发现她对音乐有一种敏感。我在想。一定要让她学点音乐。让音乐的芬芳伴随她成长。到时候,我也跟她一起学。因为,我内心里一直有一种缺憾。那就是不懂音乐。上大学时,观看过一场文艺演出。舞台上那位身材修长的女子随着悠扬的笛声曼舞。让我凝眸许久。我真的很羡慕。小时候,家在偏僻的乡村,父母能把我们养活,供我们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16.
正5个多月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以下简称北京一中院)的干警们在思想认识和作风上实现了新的提升。在全面听取各方意见、查摆问题的基础上,他们通过提升办案质量、强化释法明理、便民诉讼举措等点点滴滴的工作,温暖着每一个前来参与诉讼的人民群众,让他们在与法院"打交道"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用严谨的判决铸造公正"我多年前就来过一中院,但是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今天觉得非常荣  相似文献   

17.
我从懂事起到现在,都是生活在中国共产党员身边我的奶奶、父亲、姐姐是党员;上中学时班主任是党员:参加工作后生产小组组长、车间主任是党员;从事教育工作后政治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校领导大多数是党员,他们都是非常有党性的,也都是让我尊重的好人。曾记得教研组长想培养我,动员我入党,但当时想入党的人有的人动机是为提升做政治准备,或者是靠拢组织评先进有好处,我虽然热爱党,因为以前自己一时认识上的问题,我虽曾有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还是被沉淀下来了。但张盈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却使我产生了入党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初,由于人事上的变动,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政治部工作忽然间竞只剩主任一人支撑着。是时从外单位凋人一时不能到岗,只能先从内部调整。但政治部属于工作繁杂又不易见成绩的部门调谁来成了让领导们头疼的问题。见此情况,检察长办公室年过五旬的老同志肖中伟主动站了出来,“实在不行就我来好了。”  相似文献   

19.
成戈 《当代审判》2003,(7):41-41
赵文的一个电话,让我闹心了好一阵子。赵文是我的大学同学,现在北京王作。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煤矿工作,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遇考入法院,成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  相似文献   

20.
爱情故事     
走到灯火阑珊的十字路口,昏黄的街灯,模糊的双眼,怡又迷路了,每个路口通向的远处似乎都是高高的立交桥,参差不齐的、闪着霓虹灯的楼林,三两对情侣走过后留下的脚印。怡怀念起在上一个路口陪这她的那个曾经说过会一直带着她走的文,文说过他不会让怡一个人的,说过如果怡走丢了,一定会把她找回来。也许说过的太多所以负担太重了,淡忘了,忽然松开的手,让彼此都回不到了原点,这才明白即将失去的东西为什么总是让固执的人们恋恋不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