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即将接任英国首相的财政大臣布朗6月11日对巴格达进行了6小时的闪电式访问。布朗自己形容这次访问是一次“听学之旅”,主要目的是实地了解情况,对局势进行评估。分析人士指出,布朗在正式就任首相职务前匆匆访问巴格达,折射出伊拉克问题对于英国的重要性和布朗本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在伊拉克局势迟迟不能恢复稳定的情况下,布朗就任首相后  相似文献   

2.
巴格达专电 巴格达时间8月8日午夜,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宣布两伊将从8月20日起开始停火的喜讯传到伊拉克时,首都巴格达顿时沸腾起来,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奔走相告。人们相互拥抱,相互道喜,涌上街头的人流自发地举行了庆祝游行,朝着市中心的庆祝广场走去,广场挤得水泄不通。巴格达的主要街道上,华灯齐放。五彩缤纷的焰火,斑驳陆离的信号弹、曳光弹犹如一条条彩虹悬挂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政府宣布接受联合国 第1441号决议为恢复核查 打开了大门,核查人员重 返巴格达为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带 来了新的希望,也标志着两个多月 来围绕对伊武器核查问题展开的激 烈的外交斗争暂告一段落,但是伊 拉克人民摆脱战争阴云的前景并不 乐观。引用英国前首相丘古尔的一 句名言,决议的通过与核查的恢复 只是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开始的结 束”。  相似文献   

4.
帅鹏 《瞭望》1985,(12)
德黑兰专电 德黑兰和巴格达的气氛近来都很紧张。据说,驻德黑兰的外交使团有的已经开始疏散。来自巴格达的消息说,伊拉克首都的外国专家有的也在撤离。 从三月四日开始,伊朗和伊拉克互相袭击对方的居民中心,这种恶性循环已发展到袭击对方的首都。巴格达是一个空防坚固的城市。过去伊朗派飞机去袭击要冒很大的风险。两年前,伊朗曾经派两架飞机前去轰炸,其中由一位空军上校驾驶的一架被击落。  相似文献   

5.
17日午夜过后不久,巴格达上空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半小时过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淹没了整个城市。与此同时,华盛顿和伦敦宣布:针对伊拉克的代号为“沙漠之狐”的空袭行动开始了。联合国特委会16日突然下令从伊拉克撤出所有武器核查人员的当天,驻巴格达的外国记者...  相似文献   

6.
刘顺 《瞭望》2003,(15)
伊拉克战争已进入第四周,美英联军在数天围城之后,于4月9日终于攻占了巴格达市中心等重要地点。有媒体、包括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都说“游戏”已经结束。人们不禁要问,巴格达之战就这么打完了?传说中的萨达姆数万精锐部队到底在哪里?萨达姆又躲到哪里去了?萨达姆是真的招架不住美英的猛烈攻势,还是在同美英继续玩猫鼠游戏? 从战争一开始,美国就一直在  相似文献   

7.
战争阴云笼罩巴格达顾正龙巴格达专电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严冬虽过,然而早春2月的寒气仍然逼人。由于没有足够的取暖设备和令人心烦的停电,蒙受了长达7年之久国际制裁的巴格达居民感到这一年的冬天似乎特别寒冷,也特别漫长。日前,本刊记者在伊拉克新闻部官员的陪同下...  相似文献   

8.
法国独立外交的胜利本刊特约记者杨京德巴黎专电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与伊拉克达成协议之后得到了缓解,法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国新闻媒介称,法国努力促成了联合国与巴格达的协议,在阿拉伯舞台上恢复了法国的形象,并使联合国部分摆脱了美国的控...  相似文献   

9.
巴格达专电 5月28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的阿拉伯首脑紧急会议为加强阿拉伯团结,对付阿拉伯民族安全所面临的严重外来威胁和挑战统一了认识,协调了立场,受到阿拉伯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造成人员和财产严重损失,也给这个国家古老丰富的文明遗产带来难以弥补的破坏。 4月11日美军攻陷巴格达后,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即遭连续两日的抢掠。成百上千的盗寇闯进展厅,打碎展柜,窃走或损毁文物。陶器和雕像的碎片散落一地,盛装木乃伊的古棺空空如也。暴徒还火烧巴格达和宗教  相似文献   

11.
2003年3月20日,就在美国总统布什发出最后通牒的期限还差40分钟之际,美国军队发射的巡航导弹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炸响,美英对伊作战的“斩首行动”开始,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下,美国为什么又一次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12.
阿源 《瞭望》2005,(36)
8月31日,巴格达惊恐的脚步踩踏了为数众多的宗教信徒,也踩痛了世界的良知。发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这起严重踩踏事件,造成至少1400多人伤亡。这是伊战爆发以来该国伤亡最惨重的治安事件,也是人类良知上的一个巨大痛点。表面上看,这是一句“人弹”谣言引发群体恐慌后的偶然性公共安全突发事故,但究其根本,又何尝不是美国推行“美式民主”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  相似文献   

13.
随着美国和伊拉克分别将于11月和明年1月举行大选,伊抵抗力量和美军都提升了各自军事行动。伊拉克局势更加风雨飘摇,动荡不安。 伊抵抗力量开始实施斋月攻击行动。10月14日,穆斯林斋月的第二天,巴格达“国际城”就发生两起自杀爆炸事件。“国际城”号称“绿区”,是  相似文献   

14.
12月17日凌晨开始,美国和英国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连续3天对伊拉克发动了大规模导弹袭击,400多枚巡航导弹铺天盖地砸向巴格达和北部地区。几经战火的伊拉克再次满目疮痍,人民又罹涂炭。19日,美国和英国同时宣布,军事打击已达到目的,“沙漠之...  相似文献   

15.
巴格达专电 当记者3月中旬刚进巴格达时,这座素有“一千零一夜之城”美称的首都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电厂被炸,居民靠独光照明,工农业生产也处于停顿状态。由于缺少煤气,街上常能看见一些妇女头顶枯枝蒿草穿梭于行人之中。没有汽油供应,大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争     
《瞭望》2003,(46)
当地时间3月20日凌晨5时,刺耳的枪声和警报声划破了巴格达夜空的宁静,以美军为首的代号为“斩首”行动的空袭开始,伊拉克战争爆发。4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萨达姆政权已经被推翻”。但战争似乎并不以美英的意志为转移,愈演愈烈的恐怖袭击和各种偷袭活动,正在使美国重蹈在越战的覆辙。  相似文献   

17.
伊朗总统哈塔米前脚离开, “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后 脚即来。如果说德黑兰与莫斯科“眉来眼去”,已经让华盛顿忐忑不安,那么巴格达与莫斯科“勾肩搭背”,无疑令华盛顿怒火中烧了。不管美国高兴不高兴,俄罗斯与伊拉克之间关系在不断“升温”。 重压之下必有勇夫 4月17日至21日,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对俄罗斯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巴格达对莫斯科进行的最高级别的访问。访问期间,拉马丹同总统普京。总理卡西亚诺夫等俄罗斯领导人着重讨论了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和加强双边经贸以及军售合作等问题。这次访…  相似文献   

18.
11月9日,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的3名家庭成员在巴格达遭绑架。这起事件使伊拉克的绑架潮又升了一级。  相似文献   

19.
巴格达当地时间8月19日下午4时30分左右,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所在的巴格达运河饭店发生剧烈爆炸,不明身份的暴徒用汽车炸弹袭击了该办事处,造成至少24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德梅洛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伊协调员布利克曼在这次爆炸中以身殉职。德梅洛是继1948年联合国驻中东特使、瑞典人贝纳多特被犹太极端分子杀害后殉职的联合国最高级别长官。爆炸事件使整个国际社会为之震惊。 这种直接针对联合国办事处并导致严重人员伤亡的袭击事件,在联合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它必将对伊拉克本来局势发展以及联合国如何发挥作用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步出李晓果摄影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调解成功后于二月二十三日离开巴格达海达女士在巴格达阿米尼亚防空掩体里悼念自己的亲属。海湾战争期间,这个掩体被美军导弹击中,450多名平民被炸死。市民在危机暂过后的第一个穆斯林传统周末婚嫁日举行婚礼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