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李贺 《统一论坛》2009,(1):25-27
2008年,是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台独”势力遭受重挫的一年。国民党重新在岛内执政,“法理台独”被有效遏制,两岸关系走出“高危期”。两岸和平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岛内外“遏独促和”的因素持续增强。但由于多年来“台独”势力强化动员造势,岛内民众的身份认同仍趋复杂。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两岸关系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海内外中华儿女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有效地遏制和打击了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台海局势从高危期转化为和平发展期,顺乎时代潮流的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统一论坛》2012,(1):20-20
台湾大选结束,承认“九二共识”的国民党马英九当局继续在岛内执政。选举结果说明,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台湾同胞的共识和愿望,是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的最佳选择。这是海内外同胞共同打击“台独”分裂势力的成果,是岛内主流民意的客观反映,也是对以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再一次严厉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李伟 《统一论坛》2012,(3):16-18
2008年以来,在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台海关系和平发展得到了两岸民众的普遍认同,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欢迎。但不能不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两岸关系要继续发展,除了要排除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干扰破坏外,必须改变两岸交流“只经不政”的状况,必须把发展两岸政治关系、签署两岸和平协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杨毅周 《台声》2009,(4):36-37
经过2008年的“立委”选举和“总统”选举的两场失败.民进党失去了台湾的执政权和政治的主导权.再次成为“在野党“。作为“台独”分裂势力的代表.民进党的下台,意味着“台独”在实力上遭受重大挫败.狂飙突进的“法理台独”被终止。这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创造了历史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岛内“台独”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造成了严重危害。台湾当局肆意推行“台独”,特别是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进行分裂活动,这已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以及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中国全国人大十届三次  相似文献   

7.
重温两岸关系发展史,中国领导人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坚持一贯的国家统一方针,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台独”分裂势力却逆势蠢动,不断阻挠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同胞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最主要的力量,紧紧把握两岸和平发展这一主题,努力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坚决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8.
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先后访问大陆,在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海峡两岸政党之间的连续互动,预示着两岸的和平发展,进行建设性对话的开始,这必将对台海和平稳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政府最近在处理台湾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新思维、新举措,对“台独”分裂势力采取毫不含糊的坚定立场,中国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图谋,有力地维护了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稳定,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则对凡是有可能在一中原…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07,(3):1-1
近两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势头持续增强。但是,两岸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台独”势力总是在千方百计地利用一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来,作为“再平衡”战略的重要部署,美国高调主导并强势推动TPP,对两岸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TPP成为美国对两岸关系施加影响的新切入点,对两岸的制度性经济合作造成直接冲击,也可能成为“台独”势力操弄影响岛内政治认同的新手段,给两岸务实解决台湾“国际空间”问题增添变数.大陆方面应该做好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准备、政策研究和行动方案,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及中国的和平崛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随着微博等即时网络媒介的迅猛发展,其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司法领域亦不例外。虽然,网络舆论与司法制度最终的价值标准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然而两者之间虽同归,但殊途的特质却也在现实中引发了一些问题。从"许霆案"到"药家鑫案",从"福建南平弑童案"到"浙江温岭虐童案",舆论审判越来越多的介入司法审判,并逐渐成为实现审判独立的一大掣肘。因此,为实现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合理共存,有必要从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关系及影响着手,寻找其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实现两者的互为助益,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上海21位高知女性的深入访谈,发现高等教育虽然给予女性一定职业自主权和较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但经历"生育"这个生命事件之后,她们的职业机会、职业角色和职业理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从个人、组织和社会性别文化三个层面来分析变化的原因,探讨生育与知识女性职业发展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当前的性别文化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国存在"司法不独立"问题的原因,认为人们在如何认识"司法独立"问题上存在误区;在提高法官素质问题上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现行的错案追究制影响了法官独立地行使审判权.在我国当前司法权尚处于权利弱势的情况下,提出了解决当代中国的"司法不独立"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彭多意 《思想战线》2001,27(6):113-115
民族社区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核心是发展.通常的发展模式往往因忽略了社区成员的切身要求、自我意识及创造潜力而收效不甚明显.因此,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云南民族社区发展期待运作方法上的创新和突破.而来自可邑彝族村旅游发展项目的实践表明借鉴国际发展机构对欠发达地区实施的较为成功的参与性发展模式,结合云南实际,特别是民族社区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探索民族社区目标人群自身能力发掘及建设的方法,在项目实践中将理论上的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为,从而有效地解决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促进民族自身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香港经济的腾飞与廉政公署的廉洁、高效是密切相关的,廉政公署(ICAC)的成功之处在于其高度的独立性、三管齐下的措施、法律的保障以及其自身的高效廉洁。文章通过对香港廉政公署各部门的具体运作情况加以分析,以资借鉴廉署的成功经验,并为我国内地反腐败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国亭 《青年论坛》2008,(6):109-112
目前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但在各地集群的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低,缺乏自主品牌,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分工和协作水平低,市场秩序混乱,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外部约束日益严重,地方政府忽视集群发展规律导致园区建设过热等。各地必须端正思路,重视集群本身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集群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诸法合体的观念统领了我国古代自《法经》以来的各种成文法的编纂体例。随着以鸦片战争的爆发为标志的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始,近代刑法观念产生了从诸法合体向刑法独立的裂变。在改革旧法体系的问题上,刑法独立的主张并非首先提出,而是先有人提倡制定商法,继而刑法独立的观念才孕育而生。从诸法合体到刑法独立是一步重开历史先河的转变,究竟哪些原因促成了这一观念裂变?诸法合体是中国古代农业自然经济、封建集权政治、及律学传统的产物;近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学为刑法独立的观念创造了条件,共同推动它由萌芽、发展、成熟,到最终成功运用在立法实践中。近代刑法观念从诸法合体向刑法独立的裂变意义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两岸政治关系有所改善,经济关系突飞猛进,然而两岸政治关系的相对滞后已明显妨碍到两岸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在两岸关系步人“深水区”之后,两岸双方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巩固“一中框架”,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开启政治对话进程,深化媒体交流合作,努力推进两岸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良性互动,为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两岸和谈的政策立场,是出于维系台海“不统、不独、不战”局面的战略考虑,以保证自己在台海地区的最大战略利益。美国既不希望两岸举行统一谈判又希望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复杂心态,表现在一方面希望两岸进行谈判,降低敌对状态,另一方面又长期对台提供军售,使其增加与大陆相抗衡的资本。此一“双轨政策”对两岸和平关系的构建,有着不同方向的影响,往往起了互相抵消的作用。由于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谋求“法理台独”的强烈反应以及台海紧张局势的升高,美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对两岸政治谈判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反对台湾单方面改变现状。美国的上述战略考虑,在反对台湾“独立”、维系两岸和平这一点上,与中国政府的立场有相通之处,客观上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公民道德: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人格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形态,其存在和运行需要有相应的道德前提。在现代公民社会中公民道德的个体独立性、平等性、互利性构成了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人格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