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他不仅习禅,而且慕道。其人生价值观及其文学创作深深地受到了佛教禅宗、道教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从儒家思想出发,圆融佛、道二教思想。本文从黄庭坚坎坷的一生以及创作的大量诗文中探讨黄庭坚所受到道教思想的濡染。  相似文献   

2.
彭匈 《当代广西》2014,(24):54-54
正北宋时在文学上受苏东坡影响,并取得较大成就的,是"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少有文名,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便作《牧童》一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垅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一次,其舅父有意考他,随手从书架上取书一本出题查问,他均对答如流。舅父甚奇之,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二  相似文献   

3.
杜甫在《同元使君春陵行序》中云:“不意复见此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所谓“比兴体制”,显然已不是仅指在微观中作为运用比兴手法的诗作,而是指在一种创作思想指导下的宏观创作体系。杜甫提出“比兴体制”的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是杜甫诗歌创作处于炉火纯青而创作思想也已自成体系的时期。笔者认为,杜甫的“比兴体制”不仅高度概括了他本人诗歌创作的特征,而且也为中患无白诗派的革新运动启开了序幕。本文拟对杜甫的“比兴体制”在唐诗革新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包蕴的唐代群体人格意识之内核,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唐代现实…  相似文献   

4.
李白一生的创作中,留下了众多的以山川风光、鸟兽草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景物诗。这些作品,有着巨大的艺术功力,犹如璀灿的珠玑,永远光芒四射,不仅深刻地展示了李白的内心世界,从一个侧面曲折地反映了他的时代,也充分地显露了他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气骨高举,是自唐以来对李白诗几乎一致的评语。皮日休说太白诗“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刘枣强碑文》)。这个特点,同样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景物诗当中。孙觌在《送删定姪归南安序》中这样说过:“李白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一泉之旁,一山之阻,神林鬼冢,魑魅之穴,猿狖所家,鱼龙所宫,往往游焉,故其诗疏宕有奇气。”用“奇气”来概括李白景物诗的独特风格,很有见地。  相似文献   

5.
从古今中外不同的诗篇中,我们都可窥见性格各异的自我抒情的主体形象的某一侧面或某一点身影,窥见其灵魂的跃动,情海的涟漪或巨涛,意识或潜意识留下的雪泥鸿爪……,而浪漫主义诗派的作品,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鲜明,尤为突出。抒情诗人在诗中“自我抒情”或者说“抒写自我”,这是诗歌创作中带规律性的必然现象和普遍品  相似文献   

6.
王峰 《求索》2011,(3):214-216
中国诗对美国诗歌创作的影响绝不仅仅止于意象派,在诗歌题材、诗歌形式、中国诗的化用以及诗歌意境等诸多方面,中国诗都给美国诗人提供了无穷的文学想象空间。作为"他者"的美国诗人对中国诗的异国文学构建和创造性的文学想象,极大地丰富了美国诗歌创作,其诗意的呈现更加多元多彩。  相似文献   

7.
寻访黄庭坚     
任蒙 《福建乡土》2012,(3):53-54
请问,黄庭坚在哪里?在那个秋天的假日,诗人杨弃陪我到江西修水去拜谒这位宋代文学大师。杨弃也是我们湖北人,他工作的地方虽然紧邻修水,但也未曾来过,所以,我们径直赶到了县城。在修水河流经县城的南岸,我们找到了留有黄庭坚100余块石刻的“南岩”。那座低矮的山头虽然林木苍翠,清凉幽静,却没有成为先贤的退隐之处。黄庭坚出生于修水的一个世家,在完成了他一生的惊世创造之后,又魂归故里,这在中国难以计数的历史名人中,是很少有的。一代巨星从一座偏僻的山庄骤然升空,几十年之后,还能够极其准确地回落到那里。这次罕见的文化“天象”,对于唐诗宋词,对于一部厚重的中国文化史,都说不上有多么特别的意义,而对于那个小村以及修水这片土地来说,却平添了一份世世代代享用不尽的荣光。  相似文献   

8.
李东阳诗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阳的诗论承袭了儒家诗教说,他的诗论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是从儒家诗教说的观点出发反对诗歌创作上的模拟剽窃、务美求奇;二是从诗歌本体上阐发传统比兴声律,深化了比兴声律的认识;三是提出学、识、才的观点,论述了诗歌创作上的“因”与“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汉赋对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对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邹树德曹植是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关于他的诗歌创作,黄节先生曾有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陈王本《国风》之变,发乐府之奇,驱屈宋之辞,折扬、马之赋而为诗。”但在古典文学界,长期以来忽略了曹植“折扬、马之赋而为诗”的一面,从而影响了人...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学杜之论在历史流程中起伏较大,具体体现为:宋代,人们普遍认为黄庭坚诗师法杜,是其发轫;金代,以王若虚为代表的观点是黄与杜了无关涉,是为颠覆;元代,以方回为代表的观点是黄庭坚善学老杜,是为重申;明代,大多数人认为黄庭坚得杜之偏门,是为疏离;清代,诗论家们认为黄庭坚学杜非杜,是为深化。古典诗学视域中黄庭坚学杜论的嬗变,昭示了杜甫和黄庭坚创新求变的诗学精神,导引着诗歌创作不断走上由因而创、运变生新、保持鲜明个性和独创品格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1.
因为开创中国三大诗派之一的“新古诗”,他被尊为人文学的“世界桂冠诗人”;首创中文“电脑”一词,他被誉为自然科学的“中华电脑之父”;因为在企业管理方面卓有贡献,他被称为社会科学的“企管大师”。对于接触过范光陵(KennethKuanlingFan)先生的人都会纷纷称道:“三冠才子”,名不虚传!无怪欧美大报均称他为最崇高的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Man).他自己却愿意以‘爱国诗人’留在后人记忆。  相似文献   

12.
鲁若迪基是从小凉山走出来的,从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一个诗人、一名政府官员。对他而言,在人生角色的转换与文学道路的转移过程中,他走过了一段“离去、归来与超越”的轨迹。这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历程当中,即在离去、归来之后,更侧重于一种超越性的取向。民族意识不仅是他诗歌创作中的使命,也是他文学思想的生命力所在,是始终贯穿他文学道路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13.
周一渤 《台声》2005,(7):50-55
因为开创中国三大诗派之一的“新古诗”,他被尊为人文学的“世界桂冠诗人”;首创中文“电脑”一词,他被誉为自然科学的“中华电脑之父”;因为在企业管理方面卓有贡献,他被称为社会科学的“企管大师”。对于接触过范光陵(Kenneth Kuanling Fan)先生的人都会纷纷称道:“三冠才子”,名不虚传!无怪欧美大报均称他为最崇高的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 Man),他自己却愿意以‘爱国诗人’留在后人记忆。  相似文献   

14.
吕婷 《前沿》2011,(8):180-182
郑珍韩愈诗研究中体现了他在古典诗歌面临衰微的状况下进行的诗学思考。在其韩诗研究中,他极力维护韩愈儒家人格修养以巩固宋诗派诗论基础,强调韩诗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以调和个性与传统诗教的关系,通过训释析解韩诗以展示学人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诗学批评在诗歌创作发生论上,十分注重自然界景物的变化对诗人创作的触动和感发作用;在对诗歌文本的分析上,往往将一首诗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有机体,以人体各要素或动植物生长规律来喻说诗歌创作原理;在诗歌风格的品评上,大多以自然风物或各种自然情境来描述性地勾画诗歌风格,并由于崇尚自然的观念而形成了以自然清丽为工的批评传统.这些都显示了中国古代诗学批评与“自然”之间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曾庆雨 《思想战线》2002,28(4):84-87
晚唐诗以“意”、“象”的不确定性带来了诗歌艺术的朦胧之美 ,开创了中国诗歌创作的另一境界。 2 0世纪初的新月诗在形式上与晚唐诗有极大不同 ,可诗的“境”、“意”的非一致性仍是主要的特征。 2 0世纪末的朦胧诗 ,更加努力加大“意”、“象”的这种距离感 ,以增加诗的多元和多层次性 ,更具有一种立体解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识见与实践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于八十四高龄写给他的幼子子聿一首五言古诗,在简要论述了自己所经历的创作道路,总结了毕生诗歌创作的经验之后,提出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精深见解。那么,这“诗外功夫”究竟何所指呢?恐怕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曰:品格、识见,或思想基础;二曰:社会实践,或生活基础。概言之,就是学诗先学做人。  相似文献   

18.
李江峰 《前沿》2009,(2):176-179
对诗格著作个体在诗格中阐述的诗学思想与其诗歌创作实践关系的探讨是探索诗格与诗歌创作关系的基础。本文以齐己为考察个案,通过《风骚旨格》“诗有三格”诗学思想的解析、《风骚旨格》引诗所见齐己的诗学追求、《风骚旨格》所见齐己的诗禅世界、诗艺的多方面探索与实践四个方面探索了《风骚旨格》与齐己诗歌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漫议“诗中有画”丁远直诗中有画,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之一。苏轼《书摩洁蓝田烟雨图》评赏王维的诗画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诗画的审美关系。纵观中国诗史,“有画”之诗可谓源远流长,无论是质...  相似文献   

20.
王福元 《求索》2013,(1):141-143
宋祁诗歌突破前期西昆派的樊篱,在诗中大量抒写自我的情感,表达对衰老的叹息,对仕途的失意、惊恐和担忧,同时也表达对朝廷的感激、思念以及回京的喜悦与忧伤。宋祁的这类诗歌对自我进行了安慰和心理调节,其关注内心情感的方式对江西诗派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诗中对感情的节制则体现了向儒家中和之美的诗学观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