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就审前准备程序而言 ,世界各国的规定差异较大 ,但从英美、大陆两大法系发达国家的现状看 ,民事诉讼活动已从原来偏重开庭审理而转为审前准备与开庭审理并重。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审前准备程序 ,所以 ,对审前准备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构建我国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 ,应成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代国现行民诉法规定的审前准备存在不足,笔者认为应借鉴一些主要国家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规定和做法,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的立法。  相似文献   

3.
审前准备程序的价值取向是以“确保公正 ,兼顾效率、效益”为原则。为此 ,我国的审前准备程序应当把当事人主义与法院的监督、指导相结合 ,对该程序的主持由主审法官改为书记员 ;应建立举证时限制度 ,作为审前准备程序的前提与保障 ;对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容、阶段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并辅之以完善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4.
审前程序作为一个特定程序在民事纠纷解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但我国审前程序的立法是滞后的,其缺陷体现在:诉答功能软化,争点无法在审前准备阶段形成;对当事人收集、调查证据缺乏必要的程序保障;举证时限制度有待完善等方面.对此,应明确审前准备程序的主体,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审前程序;设立诉答程序,完善诉讼失权制度;完善举证时限制度和证据调查制度;建立法官释明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审前准备程序是民事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诉讼效率、确保民事诉讼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审前准备程序的程序价值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审前准备程序存在弊端的考察,提出了完善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闫顺强  陈世勋 《工会论坛》2005,11(6):100-101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进行重新探讨已进入紧迫性阶段。来源于司法层面、现实层面等多方面的压力,已使审前程序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应将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与受理”与“审理前的准备”两个阶段合并,设立独立的审前准备程序,其内容包括起诉与受理、证据交换、审前会议等。  相似文献   

7.
比较西方各国的审前准备程序立法,我国的审前准备程序存在准备活动以法官为主体、准备内容上没有交换证据、归纳争点等实质性内容。为此,应从三个步骤构建我国的审前准备程序:起诉和答辩;审前证据交换和审前会议;另外还需建立举证时限制度和准备法官负责制度。  相似文献   

8.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我国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部分,民事审前程序的改革应成为民事审判方式的重点.我国现存审前准备程序在程序设置、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借鉴外国先进的立法经验,美法两国都将民事诉讼的重点放在审前程序上,因此我国的民事审前程序应当在体现程序的公正性、正当性和效率方面做出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讼审判方式过分强调开庭审理 ,忽视审前准备 ,导致审前准备程序与庭审程序界限不清 ,功能错位 ,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难以确立 ,诉讼代理制度发展不充分等弊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若干规定》确立了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制度 ,应当在此基础上尽快修改《民事诉讼法》 ,完善民事诉讼制度 ,构建以证据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审前准备程序 ;设立审前准备程序法官 ;合理配置法官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使当事人真正成为审前准备程序的主体 ;严格诉讼代理人的条件 ,充分发挥律师的作用 ,以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审前准备程序是民事诉讼的重要阶段,各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实践都给予很大关注。审前准备程序与庭审程序相比而言有着独立的程序价值.在程序功能上也与庭审程序不同。通过对审前准备程序进行功能分析,笔者认为其功能可以分为核心功能和具体功能两个层次。核心功能包括为庭审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促进审前纠纷解决两方面:具体功能包括争点的整理固定、证据的收集整理和固定、促进和解、抑制当事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诉累并降低诉讼成本等。  相似文献   

11.
普通程序简易审和简易程序普通审是两种不同的审理方式,其追求诉讼价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普通程序简易审主要追求司法效率价值的实现,但同时应注意司法公正的保障;简易程序普通审追求公正,但应同时兼顾效率。应通过对当前诉讼制度的完善,力争达到公正和效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智慧法院”建设的倡导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推动法院在线审理刑事案件呈迅猛发展之势。但是在线审理存在冲击直接言词原则、减损司法的威仪、被告人辩护权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不仅加剧庭审的形式化,而且导致审理程序公正性和司法权威性的降低。在线审理刑事案件仅是线下物理空间审理的例外和补充,主要适用于速裁程序审理且被告人同意的案件和召开庭前会议以及证人、鉴定人在特殊情况下作证的环节,不能将线上审理常态化和普遍化。法院应尊重和保障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法律援助全覆盖应“覆盖”至在线审理的案件,在线审理具有不同于线下审理的特点,应当建立相对独立的庭审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应尽快制定在线审理的技术规范,并将5G技术应用于在线审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刑事审判监督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监督程序启动标准过于抽象、再审程序启动权设置不尽合理等缺陷.要使刑事审判监督发挥保障法律公正实施,促进公正司法的制度功能,就要赋予审判机关接受刑事审判监督的义务和责任,明确刑事审判实体监督的启动标准,构建刑事审判监督中的证明标准,将再审程序启动权赋予检察院统一行使.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特殊程序,死刑复核程序是保证死刑准确适用的一道警戒线。传统的书面审理方式有许多弊端。基于程序正义的要求,死刑复核程序需要摒弃这种审理方式而转向开庭审理。为此,就需要对机构设置、当事方参与和程序运作等问题作出统一规划和合理构建,以合乎程序正当性之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刑事审判程序简易化构建蓄纳在权利与权力双向协调组合型的诉讼结构内,且以律师有效参与为权利保障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为优位价值。现代刑事简易化审判的程序意义首要的就是满足权利主体人性尊严的程序保障要求。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基本动向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背景下,《行政诉讼法》的修订应以保障行政诉讼运作良好为目的,充实和调整行政诉讼原则,在具体制度上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改革行政审判体制、放宽原告资格、简化被告的确定、设置简易程序以及加大促使行政机关履行法院裁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中应明确承认在审前程序中的效力,建立拟制承认制度及配套措施,建立严格的审判程序中承认不可撤销制度;在审判程序中赋予法官对有限承认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8.
中法民事审前准备程序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存在很大的问题,改革完善势在必行。对中法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在法律框架、实践层面的比较,不难看出我国在制度上和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原因可寻。我国的审前程序建构不能冒进,而应该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借鉴与我国法律文化相似国家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进行。  相似文献   

19.
诉讼及时原则作为各国普遍承认并为国际司法准则确认的重要原则,在我国长期以来被混同于诉讼期限的遵守、诉讼效率等。诉讼及时原则强调诉讼活动,包括审前活动和审判活动,都应当不拖延地进行。我国应当根据诉讼及时原则的要求修改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目前采用和普通刑事案件相同的证明标准,这不利于被告人的生命和自由的保障。应在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实现分离的基础上,对量刑阶段的证明标准加以提高。同时应分清留有余地判处死缓案件与疑案的情况,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证明标准的适用需要死刑程序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