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北宋欧阳修在编修《新五代史》的时候,专门做了一篇《伶官传序》,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后唐庄宗李存勖文武兼备,继位之后,每次出征都带上父亲临终时给他的三支箭,时刻提醒自己,须臾不敢懈怠,于是接连战胜强敌,统一北方,天下豪杰无人能同他对  相似文献   

2.
李存勖是中国后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庄宗。据《资治通鉴》记载:他在其父李克用与朱温、刘仁恭、耶律阿保机争斗不利,节节败退面临覆亡的前夕继晋王位,以父亲临终前留下的三支箭代表的三个强大的仇人来激励自己,励精图治,经过数十年的征战,破幽州,灭后梁,驱契丹,终于一统北方,建立后唐,做了开国皇帝。然而他称帝后,好声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24):75-78
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很多人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在不知不觉中就“溺爱”了孩子。“溺”,即“淹没”的意思,如果父母的爱横溢泛滥起来,也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以下十种溺爱,你有没有?  相似文献   

4.
后唐灭梁,郭崇韬功劳最大,是他建议奇兵偷袭,才得以灭掉后粱。因而,灭粱之后,郭崇韬被委任为枢密使,也就是国防部长,很得庄宗信任。  相似文献   

5.
郦波 《当代贵州》2023,(24):79-80
<正>王阳明“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王阳明自立志做圣贤以来,便一直在寻觅成为圣人的方式和途径。正如他的人生知己湛若水为其撰写的墓志铭所总结的那样,王阳明“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  相似文献   

6.
书中世界     
总是习惯于夜深入静时,倒一杯清茶,含一枚青果,捧本书,亮盏灯,与书中人物秉烛夜游. 《汉书·何武传》中道出,为官者如果依从世俗随波逐流,就会使正道废弃,如果违反世俗,坚持正道,其自身就不安全.何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官虽无奈,但他为官的境界和追求,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后宠信伶人而失天下的史实,回答了国家盛衰,事业成败之理取决于人事.  相似文献   

7.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传说唐明皇在一个八月十五之夜梦中游历了月宫,见月官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幅牌匾.上书“广寒清虚之府”6个大字,月宫中数百名仙女伴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梦醒后唐明皇念念不忘梦中的一切,根据记忆,命令宫女排练了一套模仿月宫仙女表演的霓裳羽衣舞曲。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问世伊始,就成为人们的看点、焦点,褒贬不一,疑案重重。至今还有为人不解的疑点和没有突破的难点。笔者仅就该书的思想内核与作者、编刊者及书名的谐意会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金瓶梅》的思想内核: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统精神《金瓶梅》是一部讲政治的书。《金瓶梅》以西门庆的命运为主线,“因一人写及全县”,由“一家”而及“天下国家”(张竹坡《金瓶梅读法》)。尽现“天下失政,奸臣当道,谗佞盈朝……在朝中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悬秤升官,指方补价。夤缘钻刺者,骤升美任;贤能廉直者,经岁不除。以致风俗颓败,赃官污吏,遍满天下,役繁赋重,民穷盗起,天下骚然。”(《金瓶梅》第34回)《绣像本金瓶梅跋》又再现“其中朝野之政务,官私之晋接,闺闼之蝶语,市里之猥谈,与夫势交利合之态,心输背笑之局,桑中濮上之期,尊罍枕席之语,驵验之机械意智,粉黛之自媚争妍,狎客之从臾逢迎,奴怡之嵇唇淬语,穷极境象,驮意快心”等等大明王朝末期国不治、天下不平的史实。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贯穿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灵魂。“天下平”是儒家思想的灵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天理道法,顺者昌,逆者亡,诚如《金瓶梅词话序》所语:“合天时者...  相似文献   

9.
恭维     
黄健 《党员文摘》2006,(4):10-10
朱元璋得天下后,手下人将陈友谅(元朝朱年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的一张镂金床弄来送给能。朱元璋说:“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溺器有何区别?”命人当场把床毁掉。这时,站在旁边的侍臣说:“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朱元璋听了立即斥道:“就是富了又岂可耳吞?显贵了又岂可侈?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处富贵者,一定要抑奢侈、宏俭约、戒嗜欲。即便这样,犹恐不足以慰民望,何况穷尽天下技巧,满足一人之享受乎?其致亡者宜矣。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相似文献   

10.
刘诚龙 《唯实》2009,(6):95-95
大家都知道李斯写过《谏逐客书》这篇雄文,但未必知道李斯还起草过“关于请求焚书坑儒的请示”。李斯功未成名未就,官没做大、位未坐稳之时,他写《谏逐客书》,他功成名就官大位显之后,就不是反对秦王逐客了,而是要帮着秦王杀客了:“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相似文献   

11.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1,(23):64-64
100多年前的法兰西。正义的—天—— 1898年1月13日,著名作家左拉在《震旦报》上发表了致共和国总统的公开信.题为“我控诉”,将一宗为当局所讳的冤案公告天下,愤然以公民的名义指控“国家犯罪”,替一位素昧平生的小人物鸣不平……  相似文献   

12.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政之志如何实现 ?一位领导同志说得颇有道理:最基本的是廉政,不做徒有虚名的“样子官”、华而不实的“清谈官”、好吃懒做的“享乐官”、混世混事的“糊涂官”,唯如此,才可取信于民,事业有成。   微言而道出要义,盖因深知“四官”之害:“样子官”好做表面文章,热衷于花架子和形式主义,汇报成绩时少不了“锦上添花”,不足处便使出“妙笔生花”本领;“清谈官”毫无责任感,或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相差甚远,因为没有真才,不敢开拓创业;“享乐官”丢掉了公仆本色,不思为民办了多少事、为国担了…  相似文献   

13.
朱武察吏重廉崇俭。朱武在清雍正年间,以文华殿大学士兼任束部尚书。朱斌治官,以清吏治、正风俗为急务。他认为:考察官吏应把奖廉惩贪放在首位,提倡去奢尚俭。由于未试身居“选官”之要位,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重廉尚检一时成为风气。袁章修不受升酒。魏、齐之时,馈礼成风,袁为吏部尚书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馈”。太宁初,章修出使巡视,考校地方官之得失。充州故交刺史邢邵馈送白绸一宗,袁孝修退而不受,并修书与邢:“今日仰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臂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邵感其清廉,复书云…  相似文献   

14.
舒炜 《廉政瞭望》2013,(13):16-21
没有哪一个朝代不重视四川,没有哪一个朝代不把治理好四川作为国家的大事。因为四川的历史和地形特点,给人形成了“天下耒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错觉。在封建社会,朝廷对四川总是猜忌和打压,形成了“蜀人不得守乡郡”,“蜀人官蜀不得通判州事”等固有思维。  相似文献   

15.
明代江陵县令范理由于为官清廉,被当朝杨宰相推荐提升为德安太守。范理受到重用后,同僚们劝他应该备重礼感激杨宰相。范理答曰:“宰相为朝廷用人,我为朝廷出力,皆是为公办事,并非私人之交,公不私谢嘛!如果我用重礼酬谢宰相,岂不亵渎了宰相的仁爱?”范理所奉行的“公不私谢”的做法,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不仅值得被提升的“官”儿们所仿效,也很值得那些能提拔人当“官”的“官”儿们借鉴。按理说,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把那些德才兼备和符合“四化”要求的干部提拔到各级各类领导岗位上来,这原本…  相似文献   

16.
以天下之胸察物明,不知是哪位先哲讲的了,但这句话讲得颇有道理。这方面的话不少智士仁人也讲过,唐代白居易就说过“以天下之心为心”。《太公六韬&#183;文韬&#183;六守》中也讲过:“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就是说,只有胸怀天下才能看透天下,看清天下,看明天下。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内乡县的古县衙内有很多对联,其中有一幅这样的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相似文献   

18.
官该怎么做     
官该怎么做殷军锋近人徐珂《清稗类钞》中录有一则“官之做法”:“京都向有小官大做、热官冷做、闲官忙做、俗官雅做,男官女做之谣。”说的是清王朝的官场之诸现象。今将“官之做法”拿来重新领会一番,供“公仆”参考,聊作警示。“小官大做”,就是要有“位卑未敢忘忧...  相似文献   

19.
全新明 《党课》2014,(2):65-67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这副对联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20.
“为政之要,日公与清;成家之道,日俭与勤”。爷爷周恩来对亲戚晚辈关爱适度,但是绝不娇宠溺爱。家风如潺潺流水,清澈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