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彦 《观察与思考》2012,(12):22-26
本文在东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的情境下,立足于中韩两国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全局,从探索多元化与一元化辩证关系的角度,展开对韩国国民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的全面考察,就当今韩国国民核心价值观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和回应,重点就韩国国民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益经验及其对浙江省倡导“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价值观的启示展开分析和归纳,为浙江省凝练和建设“我们的价值观”提供可供借鉴的构建方案和建设进路.  相似文献   

2.
一、韩国与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特点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韩国历来重视学校道德教育.把它作为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20世纪上半叶,韩国虽然“饱受日本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但始终没有丢失其民族性”。儒学中的社稷、仁等观念与韩国苦难、屈辱的民族历程相交织,形成了韩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20世纪60年代后,韩国历史上形成的这种民族特质被提升为“国民精神”。  相似文献   

3.
韩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为此韩国政府逐渐建立和完善了老年养老保障体系。韩国养老保障体系由多支柱的养老金计划构成相互补充,并按职业分设国民养老金与特殊职业养老金计划。国民养老金计划是韩国最主要的养老金计划,具有全民覆盖、缴费率低、再分配功能强、全国统筹管理、养老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等特点。韩国养老保障体系及其改革历程为我国养老金体系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构建多支柱养老金体系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养老基金市场化投资以确保养老资产保值增值;在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同时,提高生育率,扭转人口年龄结构,减轻养老负担。  相似文献   

4.
科学理性的国民精神和健康的国民心态是和谐社会的精神道德基础。大众传媒在宣传主体精神道德、培养国民精神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及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在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传媒肩负着传播科学知识和重塑国民精神的任务,这是它光荣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物质财富的创造、制度的设计和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不能自动转化为国民心理改造和精神建设。如果认为国民心理改造和精神建设会随着财富增长、制度完善而实现,这种认识显然低估了精神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郑贤君 《人权》2006,(6):39-42
人权教育,是以尊重人权精神的修养为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国家、地方团体、家庭、学校、社区、国民等都在人权教育中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位置,而国家则是促进人权教育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在人权已日益走出书斋,走出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亦即人权口号具  相似文献   

7.
郭玉琼 《前沿》2012,(19):170-171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所具有的精神面貌,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其教育功能是无形的,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却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感恩教育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的缺失,流于形式的校园精神文化,使得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形势严峻.新生入学感恩教育则为改变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严峻现状找到了突破口,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探讨俄罗斯的国民认同,就是要理解俄罗斯民众对俄罗斯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具有什么样的集体认知和内在诉求.其背后是理解俄罗斯社会的价值体系的问题.俄罗斯社会转型后国民认同的失落和再造,与最初脱离本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气质的基础,以及此后恢复威权主义传统和强国意识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刘练军 《人大研究》2011,(9):2-F0002
1993年,《日本国宪法的精神》甫一出版就受到了日本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之后又多次再版。该书系日本著名法社会学家渡边洋三从法社会学视角对日本宪政历程所作的观察,其突出特色是针对普通市民对宪法精神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说。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和国内政治生态,渡边教授结合宪法和日本国民生活中的例子,倡导国民以宪法为指南针,谋求和平、自由、人权和平等,号召民众坚决抵制修宪派的野心与阴谋。  相似文献   

10.
忧患意识是新加坡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新加坡社会发展和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延续的精神支撑,是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的内在依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执政过程中时刻秉承忧患意识,认识到忧患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把忧患意识教育与国民意识培养相结合。人民行动党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主要内容分为提高党员责任感的党情危机教育、保持国民危机感的国情忧患教育和增强国民使命感的世情形势教育。人民行动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探索出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包括以社会为主渠道对基层民众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以学校为阵地对青少年进行忧患意识灌输教育和以新加坡建国历程为重点对民众进行历史忧患教育,使忧患意识内化为新加坡人民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一哲 《思想工作》2006,(5):31-31
在韩国,90%的国民认为,孝是人类一种生生不息的亲情之爱,是家和万事兴的基础。只有在家庭中尽孝,在工作上才能敬业,对国家才能尽忠。“孝道”作为儒学文化的基石,浸透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韩国《东亚日报》的会长告诉我:“在韩国不尽孝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初听此话,我多少有些半信半疑,但经过一段在韩国的亲身体验后,的确感受到了“孝道”在韩国的历史沉淀。韩国的年俗是韩国人祭祖尽孝的最集中的表现。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韩国人拜年非常严格:长者…  相似文献   

12.
尹洪兰 《前沿》2012,(19):157-159
武术进入学校教育是其近代变革的重要部分.在军国民主义以及尚武思潮的推动下,武术因其是“自卫之术”而被重视,又因被认为是中国的体操而进入学校,后来随着军国民主义的衰落以及对体育本质的了解,武术的体育属性和教育价值逐渐被重视和发掘,从而走出了“自卫之术”的狭隘观念,最终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形成武术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周京译 《中国民政》2013,(10):59-59
一、历史沿革 韩国保健福祉部(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是大韩民国国家行政机关15部之一,其前身是1948年设立的社会部.保健福祉部是韩国行政机构中的关键部门,在保护国民生活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通过对人的投资和提供社会服务,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随着保健福祉部职能的调整,机构几经易名,现用名于1994年初次使用,于2010年重新启用.  相似文献   

14.
国民人格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格。当代中国国民人格发生了积极变化,但还大量存在不健全人格问题。健全的国民人格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关系。塑造健全的国民人格的主要途径有: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重视社会组织的建设;注重国民心理调适等。  相似文献   

15.
浅谈国民幸福感与国民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甜 《传承》2011,(24):52-53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而"幸福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国民心态对国民幸福感必将产生很直接的影响。通过重点分析国民心态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低级、庸俗的感性文化倾向,普遍焦虑的心态等,得知人们精神生活的错乱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幸福感,为此,最后一部分具体阐述了如何构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制度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以国民幸福作为制度构建的价值原则,国民幸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制度公正是保障国民幸福实现的有效手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应实现国民幸福与制度公正的相互促进,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7.
梅苏蔓  王瑞瑞 《传承》2011,(9):52-53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而"幸福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国民心态对国民幸福感必将产生很直接的影响。通过重点分析国民心态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低级、庸俗的感性文化倾向,普遍焦虑的心态等,得知人们精神生活的错乱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幸福感,为此,最后一部分具体阐述了如何构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贺兰英 《传承》2013,(4):18-19,49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随着其目标的变化而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国民知识教育、历史教育、法制教育、国民行动能力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政治认同、现代意识和独立精神的,具有个性自由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创建于1898年,是世界上第一所海外近代华侨学校,也是目前为止日本仅有的五所全日制华侨学校之一。100多年来,学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应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教育方针,进行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分析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的教育特色,提高日本华文教育的水平,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华文教育的开展提供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斯琴 《前沿》2013,(13):170-171,174
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与文化发展是不矛盾的.相反,发展人与发展文化是互动的过程.学校教育是发展文化的基础.但是,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传统理解就是教书育人,在当前多元化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不但教书育人,而且还文化育人,传承民族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应重新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纳入民族文化,消解学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学校与社会文化部门需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