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倪志安教授等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新体系——基于实践思维方式的阐释》立足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基于实践思维方式的阐释,试图构建一个适合课堂教学的体系框架,这也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这部著作的突出特色在于:它既是一部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的独特理解,并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教学体系的教学成果,义是一部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独特视角进行研究和阐释的科研成果.作者认为在教学中首先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和逻辑.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因脱离生活特别是学生生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以马克思的生活理论为基础,确立新的教学论前提,并在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生活化,是提升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效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05方案”中优化整合的一门新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课程的误解;学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学信息量大;任课教师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部分知识的能力较弱等。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准确把握“原理”课的功能定位和基本任务等四个方面谈了对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的一些个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理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其中尤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最新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有责任带头把它们学好和用好。  相似文献   

5.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成果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已有充分条件进行构建。其根据在于: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的学术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中国哲学密切结合产生的学术新说,它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有了系统性,奠定了成为学科的坚实基础。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要坚持尊重思想客体的原则,总结历史发展的原则,合理逻辑整合的原则,多样化中趋同的原则。“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核心是把“一般实践”和“具体实践”统一起来的新实践论,其展开的主线依次是以中国这个现实世界为对象的实践论的世界观,以中国的改造和中国人民自我改造之统一为实质的“广义认识论”,以引导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的新历史为使命的“历史创造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创立“证伪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分庭抗争。其将该理念应用至社会领域,试图“证伪”马克思,意图从体系内容到理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彻底否定。通过对波普尔全部论证的逐条分析,结论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依然正确。波普尔的“证伪”从外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视野论证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以基本原理结合新条件,才能保持超越视野,此为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采用专题式教学,更有利于内容从教材向教学体系转化。通过分析影响专题式教学的三大关键因素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专题体系的建构及其内容,可以对该课程专题式教学方法作出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建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新的解释学范式,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推进文化创新达到了新高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逻辑契合、理论架构,进一步把握二者之间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赋予新的文化底色和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9.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一概拒绝构建体系,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整体对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应克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着力构建“三三制”实践教学体系——“三足鼎立”的教学体系、“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三管齐下”的保证体系,以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命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能够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走向辩证融合。从内容维度切入,二者在社会理想、价值导向、内在特质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契合性,因此二者有结合的可能性。以现实维度观之,二者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服务于中国实践的需要。从实践维度出发,新时代要在“固本培元”“和而不同”“古为今用”“扎根人民”中主动探寻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新时代继续推动理论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网络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效果的有益尝试。在网络化教学模式构建中,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通过新的教学设计,探索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论坛》2001,(11):18-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和创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依据,也是它内在的本质要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和发展性的概括,是正确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把握的方法论。这种整体性中包含世界的发展规律及人的实践、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类解放的规律、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等范畴。其范畴体系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核心,以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起点和终点。以此为基础,可以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整体性框架。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喜庆之年。党的九十年奋斗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有的放矢”,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如同火炬一般,照亮了“黑暗的中国”,为中国的“救亡图存”和“国强民富”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中国的许多先进分子正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成了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正是这些人集合起来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在实践社会主义的路上迈出了具有创造性的步伐,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16.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论断,是我们党取得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从“何以结合”“结合什么”和“怎样结合”几个维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在理论、历史和世界视角中充分领会其时代意义,续写新辉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二者相结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在内容与形式上将其进行积极转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坚持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其中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探索中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优秀成果中关于社会建设的论述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思想基础。社会建设理论的提出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使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同时也使“四位一体”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最终成为我国今后发展战略的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文中从大学生、班集体、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了“中国梦”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措施。通过这些实际举措,就“中国梦”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自从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便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并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实践了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有力地推进了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新的中央国家领导核心提出的“中国梦”,也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畴。本文拟就从有关“中国梦”的重要讲话和重要理论为切入点,力图通过对与“中国梦”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梳理、归纳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梦”本质和内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梦”的提出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并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这一坚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内容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的“共产党宣言”,是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的要求,我们在新时期要更加注重“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对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哲学的思考。一、“三个代表”是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认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