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萨特在《境况种种》是什么文学一文中提出的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作,为谁而写作?可以作为整个萨特文学批评方法、存在精神分析法的基础,存在精神分析法是建立在《存在与虚无》中所阐述的本体论基础之上的,而且该书第四卷第二章明确标题为:存在精神分析法,论《波德莱尔》这部作品是这种理论一般意义上的最适当的说明,不过它只是这种方法的初步通用,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波德莱尔”一书中作者所采取的步骤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来介绍存在精神分析法并说明在哪些方面它区别于其他文学批评方法。文章内容所涉及到的几个具体问题:1)萨特写《波德莱尔》的目的及其方法(包括所利用的素材)。2)人的整体观念: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人的现实不是许多因素(例如:倾向、爱好)的总和,人的每种行为和倾向都从不同角度显示人的完整的存在。3)原始经验和原始选择在存在精神分析法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性,对任何人,一切都是从第一个最初的原始经验开始的,萨特认为波德莱尔之所以成为作家,在于他的宗教、政治和理论观念都是从一个原始经验诞生的,这个原始的经验就是他的母亲的再嫁,原始选择是存在有匮乏的基础上偶然作出的自发性的选择,例如波德莱尔自己选择另一个我,宁愿过一种孤独生话,在屈辱,憎恨和骄傲中使自己异化,他的诗《恶之花》是表达他根据原始经验作出的原始选择的艺术形式。4)萨特对佛洛伊德的经验精神分析法的批评:他认为这个方法“事实上是从一个无意识的心理现象的存在这个公设出发的”,提出力必多在外部事实和主体的生活历史影响下,受到自我意识的压抑,具体化为情意结(Comptone)、人的现实性的依据或基础,企图一劳永逸地使整个人格结构固定下来,企图事前就否定人的可能的一切发展,企图否认每个人的独特性,用性欲或权力意志原则来解决一切,就如同用先天性格和环境的影响来揭示人的本质一样是不科学的,萨特不承认任何决定论,无论这个决定因素是来自人自身内部还是外部。5)最后,文章分析了波德莱尔身上所体现的人的双重性:祈求上帝和祈求(?)旦。  相似文献   

2.
“我写作,故我存在”──谈萨特的文艺观袁义江,李彩蓉1964年,萨特发表了自传体作品《词语》,在这部著作中,萨特运用业已形成的存在主义观点细致地分析了他的童年,回顾他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指出他的思想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为研究萨特思想...  相似文献   

3.
195 8年 ,克洛德·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布勒东》、《与安德烈·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得“反文学”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今天文学批评家们在使用“反文学”这个词的时候 ,几乎没有人再对它的意义和起源作任何解释了。克洛德·莫里亚克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反文学”理论家 ,而且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反文学”实践家。除了发表四卷本“反文学”小说《内心对白》和多卷本回忆录小说《静止的时间》,他还写过“反文学”戏剧《对话》和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反文学”电影剧本《遗忘》等等。在《当代反文学》( 1 96 9年版 )这部论著里 ,克洛德·莫里亚克对卡夫卡、贝克特、亨利·米肖、巴塔耶、罗...  相似文献   

4.
《家庭中的白痴》是萨特晚年全力著述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在这部未能完成的文学评传中,萨特运用他所独创的存在精神分析法,对福楼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一个作家的全新的方法。《关于<家庭中的白痴>》一文,是该书前两卷在1971年初出版时,萨特接受米歇尔·贡塔和米歇尔·吕巴尔卡采访时的谈话记录。这是一篇颇有文学参考价值的谈话记录。全文载于当年5月14日的《世界报》,并收入1976年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的《境况种种》第十卷。因为篇幅的关系,此处发表的是译文的摘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这篇文章中,萨特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他的写作观点。作为一个主张对当代问题表态或采取行动的作家,他认为写作好比“开枪”,任何人写任何事都是有某种意图和针对性的,写作是为了暴露和改变世界的某一个方面,作者的选择恰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写什么,怎样写,写给谁看,写出来会产生什么社会效果,……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他对文学的目的、作用、方式、社会效果等问题的见解,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阿尔贝·加缪是全世界早已公认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是多彩的:有极富抒情色彩的散文、深含哲理意味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的戏剧、短小精悍语言隽永的短篇小说。加缪由小说《局外人》一鸣惊人,初露头角,《鼠疫》一书又轰动文坛。四十四岁就获得了世界性的文学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在文学史上,他的地位与萨特不相上下。而作为哲学家的加缪却颇受非议,毁誉不一。萨特曾在有关  相似文献   

7.
Ⅰ荒谬无非是我们不知道或不想费神知道的逻辑的倒错形象外界事物通过瞳孔反映到视网膜上的是一个颠倒的形象,然而,我们习惯了,总以为这是正的。这种本来的荒谬是存在主义的揭露对象,然而,并不是存在主义第一个揭露荒谬。在这个问题上,维昂和萨特是一致的。四十年代,鲍里斯·维昂一度追随存在主义,他同萨特的关系比较密切。萨特,德·波娃,加缪及《现代》编辑部的成员经常出席维昂的家庭舞会,维昂的妻子就在该编辑  相似文献   

8.
195 8年 ,克洛德·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布勒东》、《与安德烈·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  相似文献   

9.
人的自由问题是莱布尼茨哲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他在他的著作《神正论》中把自由与必然的问题看成是理性的两大迷宫之一,并认为它“困惑着几乎整个人类”。而“自由”既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又是他整个哲学的目的。他在《存在主义是一  相似文献   

10.
古文辞的美     
苗炜 《新民周刊》2022,(36):77-77
这次我想介绍一本书,叫《国文课》,副标题是“中国文脉十五讲”。作者徐晋如开篇就说,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正是新文化运动断了中国的文脉。《国文课》从《诗经》讲到李杜,讲到宋词。作者说,“我认为骈文是中国文字运用到了极致的产物,是汉语之美的最终极体现,因此骈文应该有比古文更高的文学价值,更应该被看作是中国文章的正宗”。  相似文献   

11.
瘦竹 《新民周刊》2012,(7):90-90
我们见惯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的形象,而猛虎细嗅蔷薇,千斤拨四两,举重若轻又何尝不是一种魅力呢?卡尔维诺在他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才干之一是绘画。国王要他画一只螃蟹。庄子回答说,为此他需要五年的时间、一幢房子和十二个仆人。五年过去了,他还未动笔。他又对国王说:‘我还需要五年时间。’...  相似文献   

12.
在雨果的文学创作中,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他首先是一位诗人,他浩如烟海的诗作中所包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至今仍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发掘。在法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可以说,雨果起继往开来的作用,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的许多法国诗人都曾从他那里吸取过养料。他在诗的內容和形式上对法国诗乃至西方诗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他对史诗这个古老文学体裁的继承与创新。本文拟着眼于对《惩罚集》和《历代传奇》这两部作品的分析略述雨果史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萨特对福楼拜以及其作品做过不少研究和评论,尤其在晚年完成了三大卷的《家庭的白痴》。他以自己的哲学概念和方法论对作家的生平进行考察,研究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然而,大部分评论都带有不容置辩的判断语气,将福楼拜塑造为被动且否定的作家。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萨特与福楼拜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分歧,指出萨特批评的立足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自欺这个概念在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正是在探讨自在和自为的根本关系这个核心问题的过程中,萨特为我们阐明了自欺现象。在萨特看来,自欺是自为在世的必要的存在方式,自为的存在决定了人的存在的自欺特性。黑格尔也承认自欺在世界之中的普遍性,他认为自欺主要是由于自我自身实现的环节性和对立的自我意识的斗争而导致的,但自欺在黑格尔那里并没有本体论上的意义,只是自我的行为而已。对二者自欺理论的比较,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萨特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地,司汤达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和创作的奠基人。一人二三年,司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最早倡导向莎士比亚学习,强调“文学作品符合当前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给人民以最大的愉快”,提出了直接观察、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与此同时,他还首次提出了“要描写处在社会关系中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因此,他的这部著作,便成为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纲领性的论著,不啻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书。一八三○年,司汤达写成的著名文学作品《红与黑》,  相似文献   

16.
阿尔贝·加级是与萨特齐名的存在主义文学大师,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法国20世纪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加缨在47岁时不幸于车祸中罹难,但他留给后人的作品在法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永世长存的。长篇哲理小说《鼠疫》是他文学创作生涯中典型的代表作之一,集中体现了他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积极入世的一面,不仅在社会认识功能,而且在文学审美功能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特别在人物塑造方面更是可圈可点的。因篇幅所限,笔者只想就主人公里厄医生形象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加级认为文学…  相似文献   

17.
关群德 《法国研究》2002,(1):102-107
作为哲学家的梅洛 庞蒂在哲学史上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虽然他自称其哲学思想许多来自胡塞尔的启示 ,但是他对胡塞尔的理解对许多人来说却是一个故意的误解 ,也许胡塞尔本人也会这么认为。作为萨特的同事和朋友 ,他的哲学常常和萨特的哲学被认作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 ,然而 ,他在不同的地方或明或暗地批评了萨特的哲学观点。在其一生中 ,他对哲学的看法也有许多改变。前期他的哲学思想以《知觉现象学》一书为标志。按照一些人的看法 ,这就是他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 ,甚至也许是可以改变西方思想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此书中 ,他大量引用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克罗德·西蒙获198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是“新小说”的光荣。然而西蒙并非“新小说”的代表作家。和萨特·加缪甚至某些传统作家一样,西蒙没有完全离开传统人道主义文学的道路。他的作品有故事情节线索,有事件,有人物,有目的,从主题上看,他也没有完全割断传统,他的不少作品如《佛兰德之路》就是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在西蒙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乔伊斯、普鲁斯特等人的“意识流”创作手法。当然,西蒙作品中的现实是“新小说”式的:人物活动平庸无意义;现实总显得神秘、朦胧、压抑。西蒙的语言风格极有个性,是诗一般的语言,但只象“癌细胞”一样在他身上繁殖。他自写自赏,所以他不写关于创作的理论著作,“传染”别人。  相似文献   

19.
李克 《法国研究》2013,(1):68-76
《禁闭》表现了萨特哲学对他人的深邃思考:人的存在必须面对他人,因为人只能通过他人才能揭示自己的存在。面对他人会造成一系列冲突,冲突不是身体的外在抗衡,而是人的存在、人的自由与自由之间的限制和搏杀。人际间的冲突具有必然性,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无法遮掩和消除。冲突具有永恒性,它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延续到地狱。冲突具有残酷性,人可以忍受刑具的摧残,但难以容忍他人带来的折磨。萨特通过一句著名台词表现了戏剧的主旨:"他人就是地狱",这是对人的存在真实境遇生动而精辟的揭示,是人无法逃避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萨特确实有一种乱伦意识。在自传《词语》中他直言不讳地说:“大约10岁时,我读了一本名为《横渡大西洋的客轮》的书,十分着迷。书中有一美国小男孩和他的妹妹,两人天真烂漫,彼此无猜。我总是把自己想象为这男孩,由此爱上小女孩贝蒂。很久以来我一直梦想着写一篇小说,写两个因迷路而平静地过着乱伦生活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