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胡隆辉 《学习论坛》2006,22(5):12-14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组织河南省伦理学界的四位知名专家,分别从"八荣八耻"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八荣八耻"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思路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角度,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辛世俊 《学习论坛》2006,22(5):8-10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组织河南省伦理学界的四位知名专家,分别从"八荣八耻"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八荣八耻"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思路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角度,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乔法容 《学习论坛》2006,22(5):10-12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组织河南省伦理学界的四位知名专家,分别从"八荣八耻"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八荣八耻"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思路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角度,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而将其落到实处,必须加以细化,并重视不同地域的差异性推进。在新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坚持"五个结合",即: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起来;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转变社会风气结合起来;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国民教育结合起来;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价值观是人们评价事物的内在尺度,荣辱观则是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价值观决定荣辱观。在我国现阶段,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坚持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对此提出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构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学习胡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关键是要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又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此,全面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要做到"六个清楚认识和把握";忠诚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从"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百字信息园     
高淳县委强化"五个意识"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淳县委,为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近日组织组工干部开展"荣辱观"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最根本的荣辱观就是要"坚持公道正派、加强能力建设、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把"懂全局、精业务、善创新、作风正"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  相似文献   

10.
王新塘 《党史文苑》2011,(24):68-69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们价值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着人们的荣辱体验和价值取向。目前"90后"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一些不科学的价值观,这给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状,以此提出了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扎实问题,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丰富发展了"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自主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努力在自主创新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统阐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既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又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同时,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道德感人皆有之,现代人类社会不能缺少的道德规范只有通过"知--行"这一过程,才能内化到人们的心里,社会主义荣辱观更是如此.本文从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角度,阐述了知行统一的理论涵义和必然要求,探讨了履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党章修正案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统一的特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行动上大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7.
陈仁涛 《党史文苑》2006,3(12):45-47
胡锦涛精辟概括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现,是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深刻总结,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和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大是非问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很强的时代气息.要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首先必须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本刊集中编发了多篇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稿。这些文稿均出于基层干部之手,言之成理,切中时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实践,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要把"八荣八耻"作为道德遵循的规范和标尺要求并衡量自己的言行,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形成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本刊集中编发了多篇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稿。这些文稿均出于基层干部之手,言之成理,切中时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实践,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要把"八荣八耻"作为道德遵循的规范和标尺要求并衡量自己的言行,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形成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本刊集中编发了多篇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稿。这些文稿均出于基层干部之手,言之成理,切中时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实践,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要把"八荣八耻"作为道德遵循的规范和标尺要求并衡量自己的言行,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形成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