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者寄语     
《瞭望》1995,(48)
本刊特稿专栏连续两期发表了国家计委范必同志撰写的《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与对策》的调查报告,作者以其翔实的材料和透彻的分析,向人们较详尽地披露了近几年造成国资流失的种种黑洞及其成因,读后令人震惊!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日积月累用血汗创造的劳动果实,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倘偌对国有资产不加以保护,使其增值保值,相反,使其任意“损失”、流失,最终不仅会严重地导致社会公平的失衡,还会使共和国的物质大厦毁于一旦,这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大方向,是20多年来我国改革理论和实践发展做出的选择,轻言改变这一方向只能使我们的改革进程更多一些曲折和代价。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要重点探讨三个问题:一是要认真对待“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二是物质产权的改革要深化到位;三是恢复劳动力产权亟待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3.
李利 《瞭望》1996,(50)
在1996年中,首次进行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工作全部完成,这是在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不善和严重流失所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回顾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所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国有资产管理网络已基本形成并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体系,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已全面铺开。旨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促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保值增值考核工作,又使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13年,我国经济实力大增。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单一经济成份向多种经济成份过渡和变换,国有资产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了。最明显的现象是,国有资产以各种形式大量流失。据有关部门的粗略统计:近13年来,平均每天流失的国有资产折合人民币约1亿元。到目前为止,国家至少已有5000亿元“家当”流失了或落入了私人腰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两届人大均有代表提出议案,要求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有个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黑洞”者,天文学词语,意思是指茫茫宇宙中存在的吞噬其它天体的一种现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也有一个吞噬共和国血液的“黑洞”。它令人怵目惊心,古今中外实属罕见。 镜头之一:国有资产的流失 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透露,从1982至1992年,国有资产流失高达5000多亿元,相当于1992年全国国有资产净值余额2.6万亿元的1/5,比1992年财政收入4188亿元还多上千亿元。目前,国有资产正按每年500亿、每天1.3亿元的速度流失。流失的主要渠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相当多的国有资产沉积下来,出现了大量的存量资产。这些存量资产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企业实现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组建多元投资的股份制公司、使企业能有效持续经营,既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还能增加就业机会,就成了当务之急。通过资产交易使国有存量资产重新回到社会生产链中,实现“国有资产”到“国有资本”的转变,是一条现实有效的途径。。一、加强产权交易的过程监管,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了避免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过程中发生问题与偏差,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必须要下大力气加强国有产权…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的流失随着改革的深入愈演愈烈,为此新刑法增设了一系列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完善了对国有资产特别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刑法保护。迄今为止的改革历程表明,每走一步,国有资产就会流失一部分,因此,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违法犯罪的研究并力求在立法上予以完善,仍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地方掀起的国有企业改制浪潮中,“权转股”的现象隐约可见,即一些有权人将手中的权力转作股份,利用“改制”的机会,疯狂占有、大肆侵吞国有资产,轻松合法地“一夜暴富”。这些腐败分子将国有资产视为“唐僧肉”,大搞“监守者自盗”和“看守者交易”,千方百计损公肥私、中饱私囊。 要防止“权转股”,避免国有资产向私人、向新的权贵流失,必须筑  相似文献   

9.
范必 《瞭望》1995,(48)
自建国以来,在国有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就存在着资产流失现象,改革开放前一般只称为浪费.如果说浪费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或觉悟不高造成的,那么近年来国有资产的流失则主要是个人和小集团以谋取局部利益的动机所使然,远非传统意义上的“浪费”所能涵盖.国有资产流失成因探源对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梳理分析一下,可以看出大致是由如下诸种原因造成的.一、国有资产管理中,国有产权主体多元化与产权主体虚置并存.一方面,管理国有资产的部门很多,各部门间权责不清.国务院各部、委(局)及地方各级政府机关(尤其是各行业主管部门)都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企业国有资产遭到多个、多层次的政府机关的交叉管理.另一方面,大量的国有资产交给企业使用,国家所有权的产权代表不明,企业法人在行使法人所有权时责任不清,国家所有权在经济上难以实现.多头管理,而又无人负责的局面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是笔者在调查了深圳市四十多个国有企业后所作的一些探索性思考。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为什么不清晰何谓国有资产流失?在调查中,深圳市的企业家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可表述为: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直接使用者对投资者,即国有资产权益的侵蚀以及由于经营无能所造成的资本运营低效率或亏损。按照这一定义,流失可分为两部份,一部份是故意性流失,即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使用者(主要经营者)出于私心或为了企业职工局部的利益,故意占有了本属于国家的权益。另一部份是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企改革大致经历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制度创新与机制转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阶段。近两年,关于国企产权改革的争论日渐激烈,其中包括郎咸平与顾雏军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上交锋,“反思经济学家”与“主流经济学家”之间的论辩。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流失的的原因及对策○文荣森近十几年来,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总额在5000亿元以上。如此巨额的国有资产流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才能根治?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必须有效解决的重大课题。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第一,现行干部人事制度阻断了职业企业家的形成。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触目惊心。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从1982年到1992年,国有资产流失高达5000多亿元,几乎相当于1992年全国国有资产总值的1/5,比1992年财政总收入还要多800多亿元。当前,因腐败等非经济因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尤其突出。一是以经商办实体创收为名,分割、侵蚀国有资产。二是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成风。一年全国公款吃喝和旅游花费各达1000亿元,二者合计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近一半。此外,豪华轿车也“争奇斗艳”。据国家控办统计,1993年1至5月,全国公款购买小轿车耗资达145亿元。某个较贫困的省,高档小轿车已占轿车总…  相似文献   

14.
范必 《瞭望》1995,(47)
近年来,国有资产路经各种渠道在动态中的流失,与以往大量存在的国有资产静态耗损一样,成为一个重大的经济课题和舆论焦点.我们议及此题每每痛心疾首,但国有资产的黑洞究竞有多大,它又因何而成,我们能够采取什么措施补漏呢?本刊分两期发表国家计委专家的调查报告,将对此问题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有一点值得说明,研究国有资产流失,我们既不能“爱屋及乌”,无视借改革开放之名营私的黑手,也不能“因噎废食”,失去前进的勇气.  相似文献   

15.
在国企改革进程中 ,向重点大型企业派驻稽察特派员 ,在国企“抓大放小”的改革中建立多层次网络状的监督稽察制度 ,以加强和完善对国企人力资本的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堵塞侵吞国有资产的歪门 ,防范经理人员行为扭曲 ,是重构、完善国企委托一代理关系中治理监控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也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如何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有效、平稳进行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成则有效解决了“内部人控制”失控带来的国资流失、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问题 ,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政企分开 ,否则 ,可能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内部人控制”的涵义人手,分析“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机制及其后果──—国有资产流失,并提出控制“内部人控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和建议。一、“内部人控制”的涵义“内部人”是指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包括经营管理者和生产工人。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由于企业外部人员(如所有者、债权人等)监督不力或难以监督(信息不对等、不确定性),企业的内部人事实上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它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日本学者青木昌彦于1994年8月在“中国经济体制下一步改革”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论文:(对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陈琳江苏海安县委组织部:近年来,一些地方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有关方面也采取了措施加以纠正、制止。但在改制过程中,一种无形的“政治资产”流失现象,尚未引起重视。突出表现在:一是党建工作成了“空白点”。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党组织设置、调整长时间滞后或是根本没有建立党组织。一时间党员“无家可归”,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脱节,更谈不上发展党员和开展组织活动。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成了“薄弱点”。尽管企业也制订了“职工文明准则”等一些教…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目前已引起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有关方面也采取了措施加以纠正、制止。但是“政治资产”流失现象,尚未引起高度重视。这些“政治资产”的流失突出表现在:一是党建工作成了“空白点”。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党组织设置、调整长时间滞后或是根本没有建立党组织。一时间党员“无家可归”,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脱节,更谈不上发展党员和开展组织活动。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成了“薄弱点”。尽管企业也制订了“职工文明准则”等一些教育管理制度,但重罚轻教,犯了“规矩”后再算总帐,经常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有资产是我国劳动人民40多年来艰苦奋斗、长期积累的成果,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主要条件。国有资产本应受到依法保护,并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值扩大。然而,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日益严重,国有产权受到空前的损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更要运用法律手段,才能遏制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在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国有资产是指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财产,它既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财产,亦包括国有自然资源如矿藏,水流、森林、土地等。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此之后,大家几乎一致认为,解决国有资产产权问题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焦点,是增强整个国民经济活力和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一环。江泽民总书记去年八月在大连视察工作时对这一问题作了重要指示,他说:“要加快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的立法工作,理顺产权关系和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