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全面审视世纪之交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总体形势,提出了“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吹响了中国新世纪伟大进军的号角,也为浙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前,在浙江由提前实现小康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认真总结浙江经济发展的经验,对于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立足省情,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率先推动农村工业化,率先发展商品市场,率先推进城市化;换句话说,就是以创业富民为导向,坚持市场化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浙江的经济总量不但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全国中游水平跃升至第一方阵,人均GDP已超过9000美元,进入了国际中等收入地区的门槛,而且在全面小康和统筹发展水平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末,浙江省率先在全国消灭贫困县后,随即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在最近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宣布:经过3年的努力,2002年100个“最后的贫困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已达1922元,告别贫困,走向小康。改革开放后的浙江,凭借非凡的农村工业化进程,农民迅速  相似文献   

4.
《群众》2006,(12)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地推进“两个率先”。今后五年全省总的奋斗目标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全省总体上实现全面小康。按照预定的时序进度,到2010年左右以省为单位实现江苏全面小康建设四大类18项25条指标,基本达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六个更加”、“一个惠及”的要求。苏南要率先实现县县全面达小康,提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地方,要继续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切实提高全面小康水平,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中要实现总体全面达小康,力争大部分县(市)全面达小康。苏北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确保达到时序进度,有条件的县(市)努力全面达小康。——建设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江苏。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  相似文献   

5.
陈川 《今日浙江》2008,(6):48-49
去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在今年的省人代会上,又提出了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计划”。围绕浙江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作为基础支撑的水利也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罗一民 《群众》2007,(1):17-18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到2010年左右,苏中要总体全面达小康,力争大部分县(市)全面达小康。南通作为江苏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理应做全省江北全面达小康的先行者,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作出更多的贡献。咬定目标把握进程近几年来,我市以《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为导向,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开局良好,综合实现程度持续提升,截至2005年,全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88.42分,各县(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达到80分以上,为“十一五”在江北率先全面达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十一五”,全市及各县(市)有条件也…  相似文献   

7.
数字浙江     
浙江今年将安排137.9亿元,用于“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中的千亿惠民安康工程,共安排49个项目,五年投资1660亿元;通过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低收入农户(低保户除外)中70%以上家庭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通过实施“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到2012年超过2007年当地城镇“低保”标准的4倍;  相似文献   

8.
徐泰玲 《群众》2015,(2):59-60
<正>近年来,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呈加速发展态势,但苏南苏北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因此,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已成为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和当务之急。一、苏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面临的战略机遇首先,从国际经济格局发展变化看,苏北面临着全球科技革命的机遇。21世纪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和新兴产业成为发展的新潮流。在国际  相似文献   

9.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06,(21):48-50
最近,记者到浙江的一些移民安置点采访调研,发现在浙江的三峡移民已经实现了“安得下、稳得住”的愿望,有一部分移民已经率先富了起来,大多数移民则正在向“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迈进。他们正在成为和谐浙江的建设者和共享者。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化战略,率先编制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率先提出“新型城市化”命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2013年城市化率达到64%,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顺利完成“十五”计划、阔步迈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时刻,省委及时作出了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浙江精神的重大决策。这是省委总结“浙江经验”、面向未来发展,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作出的又一战略部署。结合杭州实际,把培育弘扬与时俱进浙江精神与创新发展“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杭州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实现“十一五”发展宏伟蓝图、构建“和谐杭州”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全省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浙江精神中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为杭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一、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顺应…  相似文献   

12.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09,(15):15-17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把“低、小、散”特点明显、外向度比较高的浙江工业推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出口下降、产值下降、利税下降……迷茫中,人们在问:为什么转变发展方式年年喊,但进展缓慢?彷徨中,人们积极探索:浙江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正> 两个“80%”:过半农民不稼穑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31元,增长8%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连续1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毋庸置疑,农民增收的快慢不仅事关全面小康建设的成败,也是一个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头号难题。浙江的“十八连冠”自然堪称奇迹,18年来,浙江农民告别贫困走向富裕,依循的是哪条“经济路径”?他们的经验、体会和感受在中国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我们在思考新时期浙江“三农”发展问题时,应该把率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梦”作为新的奋斗目标.这是浙江“三农”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张军 《今日浙江》2010,(15):10-13
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省区域协调的科学发展。近年来,浙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大力建设“山上浙江”,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温州,农民通过CDMA1X的手机,一键即可随时随地访问建立在手机互联网平台上的网站“温州农网”,了解最新的供求信息、价格行情、农资供应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解决服务“三农”提供了很好的探索。以温州农网为例,联通的参与不仅为服务“三农”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尝试,而且在参与过程中,找到了企业自身发展的潜力空间。如今,温州、衢州、绍兴、金华等地,也已将农业信息网站搬上手机,为当地开通了“信息高速公路”。浙江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也给浙江联通的成功提供了沃土。浙江联通在拥有骄人的网络优势的同时,积极开拓思路、创…  相似文献   

17.
<正> 正当国内其它省区也开始提出“商贸兴省”、“科技兴市”,力创“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发展思路时,商贸、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省,又率先提出建设“信用浙江”的战略目标。在我们看来,“信用浙江”的提出,比之“商贸兴省”等思路来,有着更深刻的文明内涵,也更具战略前瞻性。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商贸、科技等等,无疑都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而信用则是促使社会实现公平公正、有序前进的  相似文献   

18.
浙江农民工群体生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很多地方相继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其实这种“难”和“荒”在前些年也相继出现过。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所谓的“用工荒”?造成这种“用工荒”的背后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况究竟怎样?浙江是农民工大省,截止到2009年6月底,有农民工1800万。浙江对农民工在制度安排、政策设计上都作出了巨大努力,通过完善身份和情感认同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我们就以浙江省为例,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这一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张志 《小康》2007,(11):78-79
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全面达小康后干什么?这是我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发达地区应思考的问题。 2005年底江阴率先达到江苏省全面小康指标后,江阴市委市政府再一次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智慧,开全国之先河,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新构想,以独特的民本视野,将人的发展放在首位,确立了“幸福江阴”建设的新定位,制定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诠释着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寻求着巩固全面小康成果的新突破,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由富裕江阴到幸福江阴的转型和跨越。 为了让幸福可感受、可衡量、可考核,江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首次制定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幸福江阴如何幸福,如何测量。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社科院等党政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专家在论坛上对此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0.
“建设文化大省”,是浙江省连续10年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已经提前步入“小康”水平,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的新阶段,省委省政府与全省人民共同选择的结果。浙江自古以来即是“人文渊薮”,在近代的政治、军事,尤其是文化方面所取得的业绩,在中国占据了重要地位。蔡元培、章太炎、鲁迅、罗振玉、王国维等一代宗师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使浙江被公认为文化的“中心”“辐射波”。这样的地位,其他省很少有。它们的存在,决定了今天提倡“文化大省”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当中央提出要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新目标时,我们发现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