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永通 《政府法制》2010,(14):16-17
毛泽东:读书最没有禁区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贾宝玉是“大革命家”,刘姥姥是“农民阶级”。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相似文献   

2.
吴康尼 《政府法制》2012,(30):16-17
毛泽东去世已近35年,但对他有贬义的评论仍列为禁区。最近读《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一书,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让人对毛泽东的“逆向思维”有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肖健 《政府法制》2010,(24):28-28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他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范文 《政府法制》2014,(8):22-23
“特长生”毛泽东考上是因文采好 1912年春,毛泽东进了一所公立高等商业学校,但仅待了一个月就退了学。他后来回忆说:“我在新学校遇到了麻烦,入学后我发现课程都是用英语教授的,同其他学生一样,我不懂英文,除了字母之外,我几乎一窍不通。另一个障碍就是这所学校没有专门教英语的教师。这种情况令我生厌。”  相似文献   

5.
毛应民 《政府法制》2011,(20):40-41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左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1938年5月3日,毛泽东在对抗大三期二大队学员的讲话中说,他在井冈山时,有一天想到土豪家里去看看有没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反映出毛泽东对读《三国演义》一类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冯锡刚 《政府法制》2014,(32):37-37
据鲁迅的挚友和学生冯雪峰回忆.1933年年底,他因身份暴露不便留在上海,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长,与毛泽东有了交往。对鲁迅心仪已久的毛泽东了解冯雪峰与鲁迅的关系,在一次交谈中对冯雪峰说:今晚不谈别的,只谈鲁迅好不好?冯雪峰告诉毛泽东,鲁迅在读了毛泽东作于井冈山时期的几首诗以后,认为有一种“山大王”的气概冯雪峰虽然没有提及具体作品。但可以推测是流传甚广的《西江月·井冈山》充满“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许世友,一生以勇猛善战著称。战争年代,他无往不胜,威震敌胆,建国后,特别是到了晚年,却颇为用心地读了不少书。原来,这是与毛泽东的倡导分不开的。许世友在南京军区任司令员时,毛泽东曾托许世友从北京开会后回南京,给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捎过书。那是一种合译本书,包括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及布鲁诺的《论无限性、宇宙和各个世界》共10册。毛泽东嘱咐许世友,你也要认真看一看这类自然科学书籍。许世友喜欢读的是中国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但唯独不喜欢《红楼梦》。他曾…  相似文献   

8.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出过一位既是学者又是官员的人物———郑晓。郑晓自幼喜欢读书,12岁即读遍了从《史记》到《元史》的历史书和乡间所能找到的经学书。成年做官后,他在“日披故牍”、博览群书的同时勤于著述,撰写了《九边图志》、《吾学编》、《古言》、《征吾录》、《禹贡图说》等书。到了晚年,他仍笔耕不辍,又有史料价值极高的《今言》四卷问世。郑晓写作态度十分认真,每部书完成初稿后,还要一改再改,等到最后定稿时,废稿已积存了几十竹簏。郑晓的仕途还算平稳,他虽一度被贬到安徽和县当微末小官,但身处官场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北京和…  相似文献   

9.
韩冬 《政府法制》2014,(11):28-28
1935年,只有小学学历的金克木经人介绍,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负责借书还书。一天,他忽然想道:我为什么不能也像那些教授、学生一样读一些书呢?  相似文献   

10.
纪桥 《政府法制》2011,(21):16-16
有关毛泽东不乘飞机的原因,说法比较多的是:毛泽东曾乘坐飞机空中遭遇雷电,与地面失去联系40分钟。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提出要去广州视察。为了节省路途上的时间,他坚持广州一行要乘坐飞机——而且是由我国飞行员驾驶的飞机。4月30日,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向驻京专机飞行团的团长胡萍下达了执行毛泽东专机的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一天,毛泽东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块儿看电影。影片的名字是《红与黑》。看过以后,大家不免对影片的情节议论一番,客厅里出现了少有的热烈气氛。毛泽东只是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等大家走后,毛泽东看了一眼仍坐在那里的孟锦云问,孟夫子,对刚才的电影有何意见哪?没等孟锦云回答,毛泽东就接着说,有何高见,今日可以不谈。你去借一本《红与黑》,至少看一遍,然后再谈。你不是读过《红楼梦》吗?可以再借一本《红与黑》,对比着看一遍,也许会更有意义。孟锦云真去借了书,仔细读了,并记下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全仁在《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5期上著文《一部科学研究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的理论专著——读辛国恩等同志的专著(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研究)》说,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新产生了毛泽东改造罪犯的思想,但一直没人对之研究、整理,使之上升为系统的改造罪犯理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学界才开始了“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研究。2003年由辛国恩牵头,成立课题组,开始了部级重点科研课题“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研究”的研究,其最终成果是2006年3月出版的《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研究》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专著。  相似文献   

13.
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 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勤思好学,博古通今,因此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他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毛泽东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多很远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有学问"。  相似文献   

14.
陈晋 《政府法制》2014,(11):42-43
有一种误解,以为毛泽东读史。只读中国的,对外国的,他不大了解。其实,毛泽东也喜欢读世界史,英国作家威尔斯的《世界史纲》,就是他常置于床上,经常翻阅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5.
报载,有位领导干部住宅离办公的地方只有三百来米,徒步只需几分钟,可每天上下班都要小车接送。因为机动车要按交通规则应绕道行驶,再加上交通拥挤,车子往往要开大半个小时才能到达,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人力物力。说这位领导干部当官当到了不会走路的地步,恐怕不算冤枉了他。走路有着不可小觑的强身健体作用。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健身自健。”毛泽东同志有一条健身之道就是“坚持走路”。美国克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走路是最好的健身方法。”医学专家谆谆提示人们:“用你的双腿走出健康来!”然而,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16.
史新 《政府法制》2014,(20):51-51
清朝咸丰年间,吴县(今江苏苏州)有一个人中了进士,以翰林编修进入南书房任职,类似于现在的书目编辑.一天,咸丰皇帝询问他:“你闲暇时常用什么方式消磨时间?”这人回答道:“我闲暇的时候读《汉书》.”恰巧咸丰皇帝当时也在读《汉书》,听到他的回答很高兴.因此便谈起书中说诗解颐的内容,谁知这个人原来并没有读《汉书》,一时间惊慌失措,答不出皇帝的问题.咸丰皇帝顿时感到非常恼火,命令他回到原籍读三年《汉书》再来复职.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征服,不是征服书,就是被书征服。 人的一生是与阅读离不开的。一个人如果能将一册很厚的新书,愈读愈薄,就要有一个吃透它、掌握它、征服它的本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08,(17):58-59
1945年7月1日,抗战胜利的前夜,黄炎培争六位参政员登上飞机,飞往延安。。下午一点多钟,毛泽东、朱德等已经到机场迎接他们了。六位参政员在延安除参加会谈外,还参观一些单位,访问一些老朋友。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家中作客,促膝长谈一个下午。毛泽东问他,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  相似文献   

19.
许多政治家都喜欢历史,张学良也不例外。尤其是对明史,他情有独钟。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软禁。一次,他给朋友写信,说:“光阴如流水,转瞬已是十易寒暑。在这悠长的岁月中,我实在读了一些书,并且对于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政府法制》2012,(20):47-47
1960年1月,林彪在广州珠江宾馆主持召开全军高级干部会议。准备讲话稿前,林彪决定从列宁的著作中看一看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本观点。他向秘书交代:“从广州军区政治部借一套《列宁全集》来。”秘书把书找来后,他数了数,共有38卷,于是和秘书分了工。第1卷至19卷由秘书看,第20卷至38卷由他自己读。他指示秘书把凡是讲到战争问题的语句章节都摘抄下来做成卡片。他自己读的部分由他用红笔划出,找别人帮助摘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