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香港的回归与展望王书杰根据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现在离这一庄严的时刻仅剩一年了,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政府争取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历史作一回顾,探讨我国政府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这个历史性的文件确认,我国政府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同时在香港实行特殊政策,以保持其长期繁荣和稳定,从而妥善地解决了香港问题,消除了中英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历史性障碍,使我国在洗刷民族耻辱、实现  相似文献   

3.
跨越1997年的香港(学习资料)我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在中英联合声明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承诺,即联合声明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具体说明》。1990年4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2页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2页我们多次讲过,…  相似文献   

5.
论“港人治港”———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论述的体会付广平“港人治港”,是我国政府对香港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香港同胞长期以来的共同心愿,也是确保香港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整个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港人...  相似文献   

6.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订。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将在同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国。1996年间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董建华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厅政长官人选。1997年6月30[l,江泽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香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踏上香港的土地。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后,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  相似文献   

7.
香港问题,举世瞩目。它曾被世界舆论认为是当今世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妥善解决香港问题,这是中国政府和香港各界人士的共同愿望。但究竟如何解决,英国人很想摸清中国领导人的底细,以便研究对策。为此,1982年4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派来了特使──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恩访问中国。邓小平于4月6日在中南海会见了希思。希思向邓小平提出香港问题时说:随着1997年、的临近,香港500万居民对香港深感焦虑与不安,投资者也有恐怖情绪,为了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我必须公开表态,为新的协定进行谈判。邓小平明确回答说:叶剑英委员长阐明的关…  相似文献   

8.
于东 《黄埔》2007,(4):9-11
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问题的提出 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和国家主权紧密相连。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在被英国侵占之前,一直受到中国政府的有效管辖和中国军队的防卫。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理所当然要在香港驻扎自己的军队。邓小平在设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香港中国银行官员谈──“九五”计划对香港投资者的影响[香港]张葭萍今年是中国九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的第一年,中国“九五”计划对香港投资者会带来什么样的景响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香港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经济研究部总经理王昌耀...  相似文献   

10.
CEPA框架下香港经济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香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工商界人士和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分析和预测,许多人对中国加入WTO后的香港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然而,2003年6月29日在香港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简称CEPA)后,香港经济必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文拟对CEPA框架下的香港经济作一前景分析,并对香港经济新一轮发展提出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法律问答     
·法律问答编者按: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与内地的交往会更加密切。香港回归祖国后,内地公安机关与香港警队如何合作?内地公民如何往来香港等,已成为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读者的要求,编辑了一组有关问题的解答,以飨...  相似文献   

12.
<正> 1992年10月,香港新任总督在其首次的施政报告中,提出了增加香港立法局直选议员名额,以便使香港逐步迮向英国式民主的所谓政改方案,方案甫一提出,即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一时间,舆论哗然。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发表看法,认为港督的举动太过突然,特别是将在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的我国政府,更是对这一举动感到惊讶。因为这个所谓的政改方案是在完全没有同中国政府沟通和磋商的情况下提出的,它违反了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英在香港问题上达成的一系列谅解,对此,我国政府当然不能接受。自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经两国政府签字生效以后,香港之船一直是朝着1997年的平稳  相似文献   

13.
香港特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鲁平提出,对香港居民的国籍问题,要既符合国籍法,符合基本法和符合中国政府关于香港居民国籍问题的一贯政策,又充分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予以灵活处理。鲁平在阐述和解释了筹委会关于中国国籍法在香港实施及香港居民居留权问题的建议时说,当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时,要使愿意当中国公民的香港居民既能享有中国公民的各种权利,又能保持已拥有的外国证件继续陪伴他们道游万里。另一个特殊情况是,九七年后香港居民只要还是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回到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一定不会丧失,其所持有…  相似文献   

14.
港澳台湾金融事业对内陆经济发展的借鉴徐唐龄丁斐之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再过两年多的时间,我国就将庆祝共和国50周岁的诞辰,而人类将喜迎一个新世纪的千岁新年。香港回归...  相似文献   

15.
早在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正式谈判之前,中国对解决香港问题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政策,即恢复行使主权,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50年不变。这些方针政策已写入后来的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特区基本法中。香港现已回归中国。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如何兑现当年的承诺?港人治港的法律语言是“由当地人组织政府”考古发现,在公元前21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期,香港已纳入中华版图。中央政权对香港地区的有效管治一直持续到1841年英国占领,方被迫中断。英国管治香港156年间,实行的是百分之百的殖民统治。即由伦敦委派总督,总督大权独揽。…  相似文献   

16.
1997年6月3O日午夜的钟声就要敲响,香港新世纪的曙光已在东方闪现。久违了一百多年的祖国神圣领土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怀抱。600万香港同胞,12亿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人类,都在凝神注目,侧耳谛听,等待着那一个史无前例的、庄严神圣的时刻——百年民族耻辱一朝得雪的时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制定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港澳工作方针,这一政策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解决香港问题的一贯立场。事实证明,毛、周的深谋远虑,不仅有利于大陆的经济建设和打破西方封锁,同时也促进了香港的稳定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相似文献   

17.
关于香港的几个问题鲁平中英香港问题争论的焦点是:①中国将得到一个什么样的香港?③英国为什么目前要在香港大兴土木?③香港的未来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还是实际上的独立王国?一、中英关于香港问题分歧的由来和发展从1982年10月到1984年9月,中英两国政...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我国社会主义研究若干问题综述唐鸣陈哲1997年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研究的焦点,同时也...  相似文献   

19.
英国管治香港的时间所剩不多了,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怀抱。13年前,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决定以“一国两制”方式收回香港主权。经过十几年的过渡期,香港社会稳定,经济持续繁荣。曾担心九七后香港前途而移民的港人,现在越来越多地回到香港,大量资金也随之回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国策日益深入人心,港人及国际社会对香港前景持乐观态度。1979年,邓小平在回答港督麦理浩有关香港问题时,第一次明确提出,香港主权一定要收回,但可作为一个特别地区来处理。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20.
随着香港的回归中国,迅速崛起的香港中资企业,越来越引人注目。中资企业在港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在香港经济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中资企业的迅速壮大会否对香港本地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访问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乌兰木伦。中资企业是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乌兰木伦副社长说,中资企业在香港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9年,中资企业在香港经过IO8年的发展,只有122家,而且业务范围和经营规模都不大,经济实力不强,在香港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比较微弱。内地改革开放后,加快了向海外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