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五师八十四团畜牧公司,提起牧工胡瓦尼西,不论是年过半百的老牧工,还是刚刚参加牧羊的青年牧工,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勤劳致富的带头人、是草原上闯市场的领头雁。近几年,胡瓦尼西积极响应各级党委劳动致富的号召,依靠团场的富民政策,不断发展畜牧养殖,壮大养畜规模,提高科技含量,他不畏困难,勇闯市场,是畜牧公司劳动致富的带头人。2005年之前,胡瓦尼西没有自己的羊群,他一直靠给别人代牧维持生  相似文献   

2.
<正>1月14日,笔者走进五师八十六团南区冷库,看到园艺一连职工一派忙碌景象。该连职工张立荣,种植3年生早熟弗雷18亩,今年纯收入8万多元,一年务工下来能够增收2-3万元。和张立荣一样,该连职工晁长新这个冬天也没有闲着,他选择了育肥羊来增加收入。他从博乐购买了50只绵羊,计划育肥之后出售。  相似文献   

3.
被评为2000年全国劳 动模范的农十师一八一团 畜牧公司职工郭选忠,自 加压力,永不自满,近年来 又给自己制定了新目标。 他说:“我要在两年 内力争年末羊只存栏数达 到1000只.每年扶持贫困户3至4个。并以一八一团科技工作者经3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来的“阿勒泰肉用细毛羊”为品牌,培养基本群,让更多的养殖专业户都拥有这一良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李忠庆是农十二师一O四团的一名下岗职工,在团场的扶持下,带领3名下岗职工6年前开始创办自己的"栩立养殖场",从发展奶牛开始,先后从事过奶牛养殖、商品羊育肥等行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2006年,他看准机遇,果断卖掉了  相似文献   

5.
农四师七十六团青年职工叶尔江瞄准市场,在庭院发展育肥羊,5个月获利8000元。 去年,叶尔江看到羊肉需求量大,价格不断上涨,决定自己搞育肥羊。去年10月,他筹措资金,购买了80只细毛羊,采取暖圈养羊的方法,进行统一驱虫、洗胃,他还把粗饲料粉碎后加进油渣、麸皮、食盐,配合  相似文献   

6.
农五师九十团原畜牧公司职工赵勇,现年32岁,1999年6月主动辞去兽医职务,利用团场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发展养殖业。如今他的养殖业已达到相当规模,现有母猪11头,纯种长白公猪1头,育肥猪360头,繁育母羊15只,羊900多只,马30匹,牛6头,去年自营经济总收入达35万元,纯收入达7万元。是当之无愧的团场养畜大王。 赵勇是靠养殖起家的。1999年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交清承包公司羊群的作价款3.8万元。2000年1月经过周密的考查论证后,他又承包了加工厂  相似文献   

7.
二十七团养羊大户张国才,牧工们称他为“羊精”,是恰如其分的。 2001年7月张国才从天山草场买了300只羊羔,单价210元,育肥2个月后每只卖330元,减去育肥成本,仅2个月时间就获纯利2.1万元。 他常年保持着700只生产羊。去年冬生产的680多只羊,育肥4月龄  相似文献   

8.
正对七师一二四团三连职工王福泉来说,2013是一个好年景。他种植玉米110亩,实现收入9.35万元,同时通过股份合作的经营模式进行育肥羊养殖、繁育,现有育肥羊1200只,到2014年2月份育肥羊销售后,可实现养殖收入10万元。"产业政策扶持,增收有门路,市场不用愁。"日前,笔者在采访时,王福泉  相似文献   

9.
在五师八十七团,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维吾尔族职工,他用一只手撑起一个家,赢得了妻子、女儿的爱;用一只手开拓了一番事业,年育肥羊500余只,创利润6万元;用一只手创造着自己美好的生活,在人生竞技场上精彩表演。他叫阿不都汗,有人戏称他为"羊司令"、"单手司令"。20多年前的一场意外爆炸事故让阿不都汗永远失去了左手,成为一名残疾人。当笔者在团文化中心见到他时,发现他仅有的一只手却是乒乓球运动高手。在场的近10名乒乓球爱好者竟然都不是他的对手。"在生活中,每天找快乐,运动。改善生活,热  相似文献   

10.
正"依靠团场工会举办的养殖培训班和我多年来养羊的经验,我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母羊产仔、仔羊育肥、小羊抗病的技术技能。去年我饲养了400多只母羊和仔羊,收入都达到了20万多元。"6月3日,八师一四四团四连乾壮合作社社员王秀梅高兴地告诉笔者。近年来,该团工会把连队功能转型、职工多元增收作为提升职工致富的工作目标,把提高职工收入作为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51岁的邢善,是五师八十九团土生土长的蒙古族汉子。在2018年,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前,邢善是八十九团畜牧公司一名副经理,在畜牧行业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1个春秋,尽心尽力为牧民服务,成为牧民最亲近的朋友。原八十九团畜牧公司是一个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组成的单位,其中少数民族牧民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在阿拉套山脚下,有一处叫五师八十九团牧场的地方。在这儿只要提起蒙古族兽医、八十九团畜牧公司副经理邢善的名字,牧民们一准会伸出大拇指。黝黑的脸庞,不高的个儿,今年48岁的邢善,缘何深受职工群众拥护和信任?这与他工作中想着牧民、事事心系牧民,平时积极学习、赶先进、争先进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同事们的评价2014年5月,按照兵师深化畜牧业改革文件精神,八十九团成立畜牧公司,实行畜牧公司和兽医站职能分离制度,  相似文献   

13.
他,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汉子,依靠政策、技术、勤劳,年育肥羊101只,年收入4万元左右。几年来,他通过辛勤的劳动,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10万元的固定资产,成为农一师七团养畜同行中的佼佼者。 今年48岁的张志富,是1996年从安徽的一个穷山村来到农一师七团的。来到兵团团场的这块土地上,张志富和家人一边承包土地,一边养猪、鸡、鸭。经过不懈的努力,当年的养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个从小就失去父母的苦孩子,这些年来靠连队干部职工的帮助和自己的辛勤劳动,终于靠发展养殖业过上了幸福生活!"10月1日,笔者采访六师一○三团二连养殖大户李如新时,他感慨地说。走进李如新的养殖区,笔者看见,一个拥有近6000多只育肥羊、牛的养殖场出现在眼前,场区内鸡鸭成群,牛羊欢叫,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笔者聊起自己的曲折经历,40多岁的李如新打开话匣子:"我青少年时代生活非常苦,12岁的时候,父母得病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九师一六八团在发展传统畜牧产业中走着几种不同的发展道路,多元发展、提质增效;改良品种、优化结构,将发展畜牧业作为群众增收的有效载体,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牛、羊育肥,做大做强畜牧业,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良种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职工多元增收,使其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为拓宽职工多元增收渠道,近年来,该团共投入2500万元,建牛场和羊场两个,共建圈舍36栋。投入1.2万元扶持畜牧业发展,计划新购能繁母羊1.1万只,以扩大母畜基数、增强畜牧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从四川绵阳卫生学校毕业的邱国萍回到了故乡农五师八十八团,被安排在团畜牧公司担任卫生员。畜牧公司由汉、回、蒙、哈、维等多民族组成,有70多户牧民,大  相似文献   

17.
农五师八十五团冯文兰,从一名酒厂下岗职工,经过几年的磨练,在人生旅途上,用双手和汗水重新扬起风帆,走上了规模化养殖的路子,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不被逆境折腰的人生赞歌。目前,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文兰养殖场",已累计投入127万元,饲养黑白花奶牛40头,土牛117头,短期育肥羊1000只,雇工8人,平均每年盈利8万元左右。人生本来就是苦乐相伴,充满着风雨坎坷。1990年底,冯文兰在八十五团酒厂当了一名工人,曾先后当过锅炉工、保管、文教、工会主席。2001年8月,由于白酒市场不景气,经营不善,资不抵债,企业破产,干部职工全部下岗。她也由一名基层领导变成了下岗职工。离开工作岗位的冯文兰,一度苦闷、失落、沮丧。丈夫  相似文献   

18.
今年47岁的冯文兰是农五师八十六团的一名养殖致富能手,七年来,她努力学习养殖知识,大胆运用新技术,靠多种养殖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她的"文兰养殖场"年饲养黑白花奶牛23头,猪300余头,短期育肥羊已累计出售3000多只,兔子200多只,平均每年盈利8万元以上.近年,她多次被农五师、兵团授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兵团百佳养殖示范户等荣誉称号.2004年,荣获"兵团再就业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9.
郑斯亮是农七师一二九团十连一名退耕还林承包职工,由于原承包田属于低产田,经济效益差,收入低,生活相对困难。2003年,他的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后,他不等不靠,在种植管理好退耕地的同时,依托退耕还林地套种间作饲草的优势,积极搞起了庭院养羊业。去年春,他先是借资购买了30只大尾羊,采取圈养和放牧相结合的方式饲养羊只。为了养好羊,他专门买来有关养  相似文献   

20.
《兵团工运》2023,(3):21-22
<正>感激富民好政策“没有团场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想起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萨尔山别克·阿山感慨地说。十几年前,他和四师七十九团六连其他少数民族职工一样,饲养几头牛和10多只羊,过着清贫的日子。虽想扩大养殖规模,尽快过上好日子,但苦于没有发展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