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六大报告使用了“政治文明”这一新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所谓政治文明,主要指人类社会文明中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生成、构建及完善的状态,它以民主为核心,以法治为标志,以合法性为要求,在人类文明中居于主导地位。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赋予民主政治建设整体形态和发 展演进的内涵,是指导我们新世纪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略。十六大对新世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所作的战 略性部署,表明我们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已经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佟德志 《求实》2004,35(10):65-67
民主与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 ,我国经过革命型法制、建设型法制的基本阶段 ,逐渐走向依法治国 ,并开创了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局面。由于注意到了民主与法治的均衡发展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论述,特别是“5·31”讲话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着重论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发展民主政治,建立政治文明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二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观点、新要求、新课题;三是民主政治,重在建设,关键在于紧紧抓住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一定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论述在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宪政建设对民主、法治与人权建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阐明宪政建设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极端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沈宝祥 《新视野》2003,4(2):9-11
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表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政治文明的主体是民主政治,包括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三个方面。政治文明的对立面是封建专制主义。在我国建设政治文明的主要障碍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残余影响。建设政治文明要从革除弊端,扩大民主入手。党组织不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者,还应当是政治文明的体现者,这实际上就是党组织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法治的作用下,社会主义民主走向法制化,权利政治逐步取代权力政治的倾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明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方式及政治制度方面的有益成果.江泽民的政治文明观集中表现为政治文明建设目标论,政治文明民主中心论,政治文明建设关键论,政治文明建设途径论,政治文明建设借鉴论,政治文明建设原则论,政治文明建设根本论.它顺应当今时代世界民主化的潮流,着眼于解决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把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根本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实的针对性,强烈的人民性,理论的创新性特征.江泽民的政治文明观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搞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是一个把方向、抓根本、管长远的报告,是一个有理论高度、有改革深度、有创新力度的报告。报告体现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指引方向,反映了一个伟大的政党不断成熟,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要到来。  相似文献   

10.
改革执政方式 建设政治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冰 《唯实》2003,2(2):52-55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应通过改革创新党的执政方式 ,形成以执政为基本内容 (执政在政 )、以民主为根本原则 (执政在民 )、以法治为主要形式 (执政在法 )的新的执政方式和执政体制。  相似文献   

11.
解读中国政治制度特色的形成必须追根溯源。特定的地理条件,不仅是中国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确立的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确立的坚实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相辅相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无不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从本质上讲,传统文化发展与中国政治制度演化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既要继承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伦常式、君子式、重人治轻法治的特点,同时又有较丰富的民本思想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其中既有不利于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也有与民主相容的成分。所以,应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通过改革创新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政治关系的核心范畴。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和政治有序的基础,与政治发展互动进行。整合社会的政治认同资源,是政治体系形成、巩固和提高政治认同的关键。政治认同资源整合的路径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4.
论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文化”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认真研究和科学把握“先进文化”范畴的科学内涵 ,以及不断创新先进文化 ,无疑对于我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文化的内涵及分类何谓文化 ?这是研究和探讨先进文化首先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前几年“文化热”时期 ,曾有人统计 ,给文化下的定义有 14 0余种。直到目前为止 ,仍然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可见人们对文化的理解是何等的复杂多样。我们认为 ,文化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和把握。其一 ,从宏观方面界定 ,所谓文化 ,其…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然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个理论创新,人们对其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有些方面还存在偏差,有必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本文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及其深刻的理论意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涵义和主要内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等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力求有助于这种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俊奇 《学习论坛》2010,26(5):10-13
中国民主政治自问世起,就在根本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丰富发展了新型的即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任务与工作千头万绪。但历史地看,其前提是坚持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科学原则或根本方法是坚持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而其全部问题的归结就是在先进的制度和不理想的现实之间不断创造。  相似文献   

17.
陶建钟 《探索》2001,(6):43-45
本文通过对当今主流政治概念的肯定,试图在此框架内伸张政治的内涵,赋予政治更多的理性思考.对政治与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政治的运作理念、政治的终极目的这三个当今社会的主要关注点作出自己的一些思索,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才是中国政治合乎正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政治文化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最内层部分.一个国家民主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在于该国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而公共精神是扩大政治参与的根本精神动力.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公共精神的元素非常贫乏,这对扩大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提升公共精神应该是我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基础路向.  相似文献   

19.
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之际,回顾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发展人民民主而斗争的历程,分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总结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对于在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一、中国式的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二、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三、中国民主政治的优势;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它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它的基本要求,有限政府是它的应有之义。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其法律精神和基本内容上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和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