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莉 《传承》2009,(20):106-107
利玛窦在华期间,针对中国的现状,大力研习儒家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塑造的中国形象,既是西方社会总体想象的产物,又是利玛窦个人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时的真实印象。它受制于欧洲社会文化语境和读者期待视野,"为我所用"的立场显而易见,反映了西方人看中国的视野角度以及方式。  相似文献   

2.
油画在中国     
几个世纪来,油画这个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400多年前传入中国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让中国人首次见到了西方油画。  相似文献   

3.
今天,处在世界大舞台上的中国与西方文化,尤其是与美国文化的接触更加频繁,染着一头黄发、听着摇滚、看着NBA联赛的中国青年一代醒目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西方文化的进入对中国年轻的一代和中国社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4.
褚艳红 《探索与争鸣》2024,(3):166-176+180
中外关于“中国”的解读存在差异。当前国际社会格局的转变与当代中国的崛起,日益凸显出西方中国学既往研究范式在解读中国时的效用困境。世界中国学倡导深入践行“批评的中国学”研究,以区域研究为方法路径,通过“深读”的文本分析与“躬行”的经验研究与世界共议“何为中国”。世界中国学以文明比较的视野,关注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中“人”的丰富内涵,呈现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理念。在此范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国从西方理论的消费者逐步转变为全球范围内中国研究的主体与中国道理的讲述者,并在此过程中期冀形成本土立场与全球眼光兼具的中国知识,助益人类文明互鉴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谢颖 《湖湘论坛》2007,20(3):11-13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正确的发展思路的引导.本文以联合国的90年以来的人类发展报告等权威资料和数据为基础,在国际视野下分析了中国的社会发展,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张杰 《思想战线》2008,34(1):139-140
从宗教的视野观照可以发现,围绕中国近代杂志形成了一个以西方宗教为主体的新学,与以孔孟之道为根本的旧学进行"文化领导权"(hegemony,葛兰西语)博弈的场域.无论是最早由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杂志,还是后来由知识分子主创的一系列期刊,都与西方的宗教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杂志这种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导权博弈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会空间分化已成为当下中国居民的日常体验。从齐美尔和芝加哥学派的早期探索,到政治经济学派、结构马克思主义学派和新韦伯主义学派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研究,空间逐渐进入主流社会学的视野。立足于西方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理论研究,从资本逻辑和权力逻辑的运作及二者合谋的角度,对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现象进行分析与解释,会发现中国式城市"增长联盟"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8.
李敏 《前沿》2012,(19):65-66
西方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西方社会思想主题的一大潮流,其思维方式的产生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后现代转向后,人类对生命形式的安顿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西方后现代转向对于我们正确看到中国哲学的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就西方后现代转向和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社会实践进程,现代化的发展不仅仅给这些国家、民族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危及人类主体生存的危机,从而引发了关于现代性问题的激烈争论.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国情和经验,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西方现代化经验和反思现代性,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渊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人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这里试图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悖论以及西方自由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展演进历程,并且进一步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对照,比较分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流变,以此为我们今天的思想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宋晓敏 《前沿》2009,(1):56-59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源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本文从自由主义的产生起源以及与中国近代社会的联系等角度,探讨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下产生的悖论和启示.以及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总结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理论意义与今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的长远目标,但建设中国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历史进程、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根本目的和福利水平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在做人类学的研究过程当中,出现了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以往,一直强调本土化的研究,它是西方人类学的中国解释。现在,实际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中国人类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拐点:研究从本土化拐向中国化、或者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即周大鸣教授此前提到的中国社会的研究。这个拐点的出现和现如今的世界的大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早就在批判自己的西方中心主义,斯宾格勒早在80多年以前就对西方中心主义做了非常深刻地批判,但是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高潮还是在上世纪末,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以降,研究中国的人类学作品始终在人类学与中国研究这两个不同的领域内摇摆,并具体聚焦于对华南社会的研究,但是在研究华南社区的过程中,人类学家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社区的对中国的普遍性的理解.正是基于此种逻辑,华南的区域社会文化影响并塑造出一种相对类型化的关于中国的视野与模式,这在讨论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中国乡村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至少在美国学者的相关作品里,"作为方法的华南"这一概念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经济学争论,主要发生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之间。在哲学的视野中,这场争论的基础在于历史观的根本对立,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特殊发展规律,根源在于对"人"的不同理解。时代要求我们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写出具有历史分析和矛盾分析的科学经济学;以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特殊规律的理论为根据,写出反映中国社会中介过渡性的发展经济学;以"现实的人"论为指导,写出以人为本的人文经济学。三者合一,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合理内涵,将产生反映当代世界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6.
王青  魏凤娥  封雷 《前沿》2012,(21):4-6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作为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人文精神,又要坚持育人为本.为此,按照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特点,将其放在中西方比较的双重视野下,淡化“史”的线索,突出文本细读,还原历史,探寻知识分子精神,让课程对学生真正起到启迪人生、培养审美意识、培育文学感受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军 《理论月刊》2009,(7):125-128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探讨女性问题、女性经验和女性书写为内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不仅描述女性的生活经历,还试图寻求一种包容两性的"有性"的文学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以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基础,以女性文学话语为切入点,力图拆解中国文学中的男性霸权主义思想,建立女性的话语体系.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女性主义批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同时也为中国女性文学及批评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涉及五大方面问题:第一,人类学学科本身的建设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全球范围内人类学研究的问题焦点以及中国人类学在全球的位置与重新评价:第三,要梳理中国研究的地域格差;第四,非西方社会如何回应后现代西方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话;第五,反思东西方的传统划分模式在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流动、移民和世界单位等概念将会构成中国人类学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人类学的民族问题研究需要重新反思国家话语与全球体系的关系.学术伦理的构成要回到人类学本身的使命以及人类学的说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鲁薇 《北京观察》2010,(4):22-23
<正>中国在与诸多西方国家的对话中,往往被看成一个很难进入的社会;反之中国人大都认为,西方国家的新闻报道往往充满片面性,大多集中于负面报道,甚至无法反映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国家的细微之  相似文献   

20.
韩凤荣 《长白学刊》2011,(4):146-149
刹激消资、负债消费曾经被认为是治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良药,由此衍生出西方社会的消费主义、现实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与此相连的透支文化.金融危机表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消费文化、借货文化、透支未来已经陷入深刻危机,这一危机实质上是西方人存在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危机.与此相反,中国在危机中的表现展现了中国节俭、勤劳文化的时代魅力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